方阵(作战形式)

更新时间:2025-02-23 19:28:58 阅读: 评论:0

方阵(作战形式)

方阵 (作战形式) 次浏览 | 2022.08.26 16:32:0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方阵作战形式

方阵,亦作"方陈"。是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的一种队形,是把参战部队(车、步、骑兵等)按照作战要求排列的阵式。一般按古代军队的编制,以伍或队为基础,组成包括中军、左拒(矩)、右拒(矩)在内,形成方形或长方形。根据作战规模的不同,能大能小,大方阵可达万人以上;按照不同的作战情况,内容有多有少,有分有合,“分如掣电,合如乌云”。聚散率然,变化多端。

中文名

方阵

英文名

Matrix

拼音

fāng zhèn

解释

1.亦作"方陈"。2.方形之军阵,见《孙膑兵法.十阵》。3.指麻将牌局。四人对局开局前每人理十七或十八墩构成方形故称。

作战阵型

方阵是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的一种队形,是把参战部队(车、步、骑兵等)按照作战要求排列的阵式。一般按古代军队的编制,以伍或队为基础,组成包括中军、左拒(矩)、右拒(矩)在内,形成方形或长方形。根据作战规模的不同,能大能小,大方阵可达万人以上;按照不同的作战情况,内容有多有少,有分有合,“分如掣电,合如乌云”。聚散率然,变化多端。[1]

可以说方阵是古代一种适应各种情况的用兵方法,所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方阵是何人何时创造的,看法不尽一致。一说是黄帝时代产生的。据《李卫公问对》记载,方阵为黄帝创造。“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考其辞云:四为奇,四为正,余为握奇。奇,余零也。”这种“握奇阵”,实际上是将一支军队分为八个小方阵,四正四奇总为八阵,按井字形、环形配置,大将居中掌握,称为“握奇”。部队环卫前后左右,形成八个活动区。做到一处受敌,多方可救。“其形井字,开为九焉,五为阵法,四方闲地”。李靖(李卫公)认为,黄帝创立的这种方阵是阵的最初形式,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这种八行方阵演变的。“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的“八阵”,实际是一阵。“天地风云”原本是旗幡之名:“龙虎鸟蛇”,原本是队伍之别。要不然打一次仗旗号帜别那么多,为何只有八种呢?

但是,有人认为上述这种方阵,来自黄帝最早所立的“丘井之法”(八家为井,十六井为丘),并没有用于战争实践。传说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境)发生的战争,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教熊罴貔貅驱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文中所指的猛兽,实际上是以动物为图腾的各氏族部落,并非真正的兽类。从记载实战情况看,并未列成方阵。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历代军事史分册)载,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蚩尤率领所属72族,利用浓雾天气围困黄帝族。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鹘等为图腾的氏族,九战九不胜。后得到玄女族帮助,吹号角,击夔鼓,乘蚩尤迷惑、震慑之际,冲破迷雾重围,击败蚩尤。这一仗是否按黄帝创造的方阵列阵,还有待进一步考查。

另一说是周代时出现。据明代何良臣在《阵纪》中记载,传说中的方阵,是周代齐国的始祖吕尚(姜太公),改变黄帝的握奇阵,“画为九区,方诸井字,而作三才五行阵也”。何良臣认为,这种阵是按井字形画为九个方阵,前为天阵,后为地阵,左右为人阵,名为三才;按金木水火土结构,土居井字形中央,其他分居四角,称五行阵。三才、五行实为一阵,交战时可布奇兵,奇正能互相变化使用,出奇制胜,进退无常,变化多端。传说吕尚在辅佐武王灭商时,曾使用过此阵。一说是在灭商的战争中,逐渐创立的。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公元前11世纪),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开赴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先列阵布兵,“阵师牧野”(陈与阵同义),后庄严誓师(史称“牧誓”),声讨商纣罪行,激励斗志,要求保持阵形严整,并令吕尚率一部精兵攻击商军,商军土崩瓦解,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方阵是在军队普遍使用金属兵器的春秋时期形成的。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孙膑兵法》记载,方阵是军队使用金属兵器作战的基本队形。其基本单位是各基层单位组成的小方阵,由这些小方阵组成大方阵,形状可方可长。排列方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即中间兵力少。四周兵力多,机动部队位置靠后。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厚可以粉碎敌人,机动兵力靠后,可以灵活的使用。有人认为这种方阵,内外相维,四面如一,攻守结合,有正有奇,虚实并用,战车、步兵、骑兵都能使用。这时的方阵,已经是智谋与力量的结合,并进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方阵的产生并不是随着金属兵器的出现和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金属兵器较普遍的运用于战场,增强了战斗对抗的力度。虽然商和周时作战中已使用铜兵器,但到了春秋铜兵器在种类和形制上都有发展,出现了戈、矛合体的戟,戈身也改进为弧形,头部更尖,勾、啄的能力更强。当时战争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参战兵力越来越多,交战双方谁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善于发挥或增强自己的力量,这样把军队集中起来排成一定阵式作战,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方阵由此产生。二是人们对战斗实质是力量的对抗的认识逐渐深化,《孙武兵法》、《孙膑兵法》在这一时代产生,就可以证明。《六韬。均兵篇》载,不列阵的单个士兵,一名骑兵抵当不了一名步兵,但是若排列成阵式,则骑兵可与八倍数量的步兵抗衡。所以,有人认为“方阵”的出现,是兵法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是智慧第一次战胜蛮力的标志。它说明人们在作战中,只要发挥军队的整体作用,巧妙地组织力量,就能夺取战争的胜利。上述各种看法,虽然各有依据,各有各的道理,但方阵究竟始于何时,是黄帝、是周还是春秋?或者是哪位未被人们发现的将帅,还有待人们去发现和探讨。

代数学

n×n阶矩阵被称为n阶方阵,即方阵就是行数与列数一样多的矩阵。[2] 

游行方阵游行方阵1

浴血奋斗三首红歌伴奏两千学生舞花环参演者:共和国同龄人大队、中国传媒大学大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队和中医药大学四队2000多人看点:两千多名学生手持四色花环走过天安门《浴血奋斗》方阵是群众游行方阵的第三个方阵,但也是由大学生组成的第一个方阵,在该方阵中,两千多名大学生将手持黄色、绿黄色、红色、肉红色四色花环伴随着一定舞蹈动作和音乐走过天安门。这个方阵的伴奏乐曲有3首,第一首是《红旗颂》、其次是《东方红》,最后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记者昨日看完了该方阵的整套动作,均由表演者手持花环完成,可别小看这小小花环,其中含有高科技。一知情人透露,这些特殊的演练花环均由韩国以特殊材料制造,可以保持在零下40℃到零上95℃的环境下不变形。国庆当天市民可以看见两千多名大学生伴随音乐,将四色花环时而左举、时而右举、时而在身前做画圈动作,动作整齐划一,将给人很大的节奏冲击感。

游行方阵2

开天辟地

红绸带甩上空中

长度不少于80厘米

参演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两千多名学生

看点:随着《东方红》重音,向空中甩红绸带

《开天辟地》方阵由2300名大学生组成,方阵的伴奏是《东方红》,这个方阵的所有学生都配有一根长达6米的红绸带,学生们将这个红绸带系在腰间,剩下的部分拿在双手上。在国庆当天,这个方阵的2300名学生要伴着《东方红》音乐的重音将红绸带甩上天空,再缓缓落下。

市民观赏这个方阵时请注意听《东方红》音乐的重音节拍,大学生们要不断和着重音节拍将红丝绸带甩向天空,《东方红》的重音大约有60个,也就是说大学生要将六米红绸甩向空中60次。一知情人透露,大学生甩向空中的红丝绸长度不得少于80厘米。

国庆当天,在《东方红》音乐的重音节,市民将看到这个方阵的空中呈现出一片巨大的红色海洋,重音结束后,红绸带落下,红色海洋又消失,逐渐轮换,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游行方阵3

爱我中华

舞蹈分开又聚合

寓意“民族大团结”

参演者:中央民族大学900名学生

看点:大学生跳民族舞通过天安门

此次国庆群众游行方阵将有6个行进式文艺表演,其中一个由中央民族大学900名大学生组成的《爱我中华》方阵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融合了民族舞蹈元素,成为最具看点的一个方阵。国庆当天,这个方阵将呈30×30人的排面布置,刚进入天安门表演区时,大学生首先伴着《爱我中华》的音乐一起鼓掌,随后开始跳民族舞蹈。一知情人透露,这段民族舞蹈融合了傣族、藏族、朝鲜族舞蹈等多种舞蹈元素。

当方阵通过天安门时,整个方阵的900名少数民族学生将全部面朝天安门,随后方阵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向天安门的左、右侧跑,跑出一段距离后,右侧的学生又转头追左侧的学生。以分开又聚合的队形变化表达“民族大团结”。据了解,这900名大学生跳舞通过天安门时不仅要保持44米的方阵长度,还要在86秒内通过百米表演区,现在已可以做到分秒不差。

游行方阵4

团结奋进

无数小五星红旗

拼成巨幅旗帜

参演者:2300多名各民族师生

看点:千面小五星红旗拼成大旗

《团结奋进》是第36个游行方阵,由两千多名大学生组成,国庆当天,他们将伴着《领航中国》乐曲不断舞动五星红旗,两千多名学生整齐划一的动作,天安门广场将出现一幅由无数小五星红旗拼成的巨幅旗帜。

群众游行中的6节行进表演

1.由1020名陕西延安农民表演的安塞腰鼓表演《欢乐道情》

2.由北京体育大学676名学生表演大型集体舞表演《青春中国》

3.北京军区某团676名战士表演的大型群舞《世纪跨越》

4.616名女生表演大型水袖舞《祝福祖国》

5.由中央民族大学900名师生表演的大型民族舞蹈《爱我中华》

6.1419名学生表演《七色光》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1:4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方阵(作战形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方阵(作战形式).pdf

标签:方阵   作战   形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