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5-01-07 18:19:14 阅读: 评论:0

对(汉语汉字

对 (汉语汉字) 次浏览 | 2022.11.11 14:53:0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对汉语汉字

对(拼音:d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基本义指回答、应答。由应答双方引申出敌对、对立,也引申为成双的、配偶,还引申为核对。对又引申作量词,表示成双的人或物。对又用作介词。现代汉语的对还表示正确,与错误相对而言。

中文名

拼音

duì

繁体

部首

又、寸

五笔

AMP

仓颉

EDI

郑码

XSDS

笔顺

フ丶一丨丶

字级

一级(编号:0341)

平水韵

去声·十一队

字源演变“对”字的演变过程

“对”的繁体字写作图16,汉字简化时将左部构件简化为“又”。“对”字甲骨文(图1-2)、金文屡见,尤其是在西周金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异体很多。其构形像以手(“又”)把持某物。学者们对“图A”为何物做了种种猜测,至今未能达成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商周时期的“对”与“口”、“寸”(《说文》中常常代表法度)没有关联。许慎说“𡭊,应无方也”,是因为汉代之“对”常常用于司法审问的答辞。罪犯所对是不会以褒辞誉美的,当然就成了“应无方”了。然而验之周代金文的“对扬王休”,都是王对下属有所休美,其下属以实际行动和华美的言辞回应,是十足的“应有方”。然而,在春秋、战国的出土文献中至今尚未发现确切无疑的“对”字。《说文》以“对”为“𡭊”的或体,治《说文》的学者早已指出“士”为“土”之讹。验之以商周古文字,从“土”的“对”当为正体。因“对”的常用义是“应答”,所以汉代出现改“土”为“口”的“𡭊”字。 “对”、 “𡭊”二字在汉代构成异体字,与汉文帝改字无关。对于“对”字的研究还有两个重要问题尚未解决:一是“对”字的构形和本义;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对”字是什么样。这两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着的,尚需深入研究。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说:“对,遂也。”意思是顺着心意就说对,也就是不错的意思。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对,答问也。”意思是回答、应答。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叫对、对策、对诏或奏对,是皇帝就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策问,应试者做出回答。

“对”的另一个意义是朝着、向着。如:对牛弹琴。相对是互相面对着面的意思,用这个意义的“对”组成的词都有双方对立的意思,如对峙是相对而立,对抗是双方对立相持不下,对垒指两军相持,对话指双方交谈,对质指面对面的质问和当面对证,等等。

“对”还有相互比较的意思,如对照、核对。对当针对讲,如:对症下药。“对”也指处于相反方面的,如对岸、对门。对还有适合、相当的意思,如门当户对。

现代释义基本释义

(對)

duì  ㄉㄨㄟˋ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3]

朝着:~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跟,和:~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看待,应付:~待。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平分,一半:~开。

搀和(多指液体):~水。

量词,双:一~鹦鹉。

详细释义

對 duì

〈动〉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answer;reply]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两者相对;面对 [face;mutual;face to face]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相当;相配 [match]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核对,比照着检查 [check;compare;identify]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搀和 [mix;add]。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人或物] [treat;deal with;cope with]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又如:他对我不错

平分成两份 [divide into halves]。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扬;显扬;指扬威 [spread;make known;display one's power]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婚娶 [wed]。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抵押 [mortgage]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have a contest]。如:对仗(交战)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risk one's life]。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朝着 [subtend;betrained on;be directed at]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对人无愧,不辜负 [be worthy of;not letting down]。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1]

词性变化

對 duì

〈名〉

配偶 [spou]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对手,敌对者 [opponent]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countermeasure]。如:对子(办法)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antithetical couplet]。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對 duì

〈形〉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right]。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相互;两人在一起 [together]。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對 duì

〈量〉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couple;pair]。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对來垍頭筿

對 duì

〈介〉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to]。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toward]。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卷三】【丵部】都队切(duì)

𡭊,譍无方也。从丵从口从寸。

对,?或从士。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为言,多非诚对,故去其口以从士也。

【注释】①譍无方: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有问则对,非一方也。”②“汉文帝”句:赵明诚《金石録》:“周以后诸器款识,对字最多,无从口者。疑李斯变古法作小篆,始从口,至文帝复改之耳。”姚文田、严可均《校议》:“汉文下廿二字当是校语。‘汉文帝’者,巽代人谓。“

说文解字注

𧭭无方也。《聘礼》注曰:“对,荅问也”,按,对荅古通用。云?无方者,所谓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以大者则大鸣,叩以小者则小鸣也,无方故从丵口。

从丵口,从寸。寸,法度也,丵口而一归於法度也。都队切,十五部。

𡭊或从士,汉文帝㠯为责对而面言。依《广韵》订。

多非诚对。故去其口㠯从士也。锴曰:“士,事也。”取事实也。按,《篇》《韵》皆作土,未知孰是。《赵氏明》诚曰:“据古钟鼎皆作对”,是汉文亦从古耳,非肊更也。

广韵

都队切,去队端 ‖对声内2部(duì)

对,答也。当也。配也。扬也。应也。古作?。汉文责?而面言,多谓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也。都队切。六。

康熙字典

【寅集上】【寸部】对·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11

《唐韵》都队切。《集韵》《韵会》《正韵》都内切。竝音碓。《说文》应无方也。本作?。《尔雅·释言》:对,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辞。《广韵》:答也。《增韵》:扬也。《诗·大雅》:以对于天下。注:答天下仰望之心也。《书·说命》: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又《礼·曲礼》:侍坐於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又: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注:离席对也。

又次对,转对。王栐《贻谋录》: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对官。后唐天成中,废待制次对官,五日一次,内殿百官转对。

又当也,配也。《诗·大雅》:帝作邦作对。注:言择其可当此国者而君之也。

又对簿。《史记·李将军传》: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又敌也。吴陆逊曰:刘备今在境界,此疆对也。

又凡物竝峙曰对。杜甫《万丈潭》诗: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1]

音韵集成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t

wəd

王力系统

t

uəi

董同龢系统

缉/微

t

uə̂b/uə̂d

周法高系统

t

wər

李方桂系统

t

əbh

西汉

东汉

əi

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皆灰咍废

wəd

北魏后期北齐

皆灰咍废

wəd

齐梁陈北周隋

灰咍废

wəd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

uɑ̆i

拟音/王力系统

t

uɒi

拟音/董同龢系统

t

uAi

拟音/周法高系统

t

uəi

拟音/李方桂系统

t

uậi

拟音/陈新雄系统

t

iuəi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十八队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队切

tuAi

集韵

𡭊

去声

十八队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内切

tuɒi

韵略

去声

都内切

增韵

去声

都内切

入声

当没切

中原音韵

去声

齐微

合口呼

全清

tui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当累切

洪武正韵

去声

七队

全清

都内切

tuei

入声

二质

全清

当没切

tuət

分韵撮要

阴去

第二十八魁贿诲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1:22: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对(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对(汉语汉字).pdf

标签:汉字   汉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