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卡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病毒)

更新时间:2025-02-24 04:39:51 阅读: 评论:0

博卡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病毒)

博卡病毒 (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病毒) 次浏览 | 2022.07.26 18:45:2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博卡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病毒

博卡病毒(Bocavirus)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的一个属,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在动物上发现。2005年8月,瑞典科学家运用分子病毒筛查方法,首次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人类细小病毒,命名为人类博卡病毒。与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病征与普通感冒相似,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都发现相同病毒,感染率大于5.6%。2006年8月,湖南郴州发现我国第一例人类博卡病毒感染病例。2012年10月,深圳福田口岸在一个月内发现4例博卡病毒感染病例,引发关注。2014年10月16日,深圳机场检验检疫局在来自泰国曼谷的航班入境人员中检出1例博卡病毒患者,这是深圳机场口岸首次检出该病毒病例。

中文学名

博卡病毒

拉丁学名

Bocavirus

病毒界

细小病毒科

亚科

细小病毒亚科

首次发现

20世纪60年代初

基因组学

与同科的其它成员一样,博卡病毒有两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和2。但和细小病毒科其它成员不同的是,博卡病毒在非结构性和结构性编码区之中有第三个开放阅读框架。这个基因编码一个高度磷酸化的非结构性蛋白质(NP1),这一蛋白质的功能至今仍不明了。

ORF1是一个与病毒基因复制有关的非结构性蛋白质。ORF2编码两个衣壳蛋白-VP1和VP2。

引发症状

博卡病毒通常感染肠道和呼吸道。一些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感染。

作为与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的新型病毒,人博卡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容易使婴幼儿罹患肺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息、腹泻等症状,高发人群为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高发季节为秋冬季。

博卡病毒过去在动物体之间传播,传染性不会特别强,感染儿童多在周岁左右,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多为发烧。

博卡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率可高达51%,且更多地出现在那些只有低拷贝博卡病毒的患儿样品中。博卡病毒可以以低拷贝数长期存在于呼吸道,血液以及尿液中达一个月之久。而共感染现象在这些长期感染博卡病毒的病人中十分普遍。

中国案例首例

2006年8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和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利用体外DNA检验技术,检测出人类博卡病毒(HBoV)。这是继瑞典、澳大利亚之后,中国医学界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存在。

最新

2012年10月,深圳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近日在福田口岸发现一名婴儿感染人博卡病毒。这是深圳口岸9月发现的第四例人感染博卡病毒病例,另三例分别发现于皇岗口岸和深圳湾口岸。

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暂未收到有关疾病的可疑报告,并指全球每日都有各类疾病的消息,传媒扮演传播讯息的重要角色,虽然部分可能是流言,但全球设有完善监测机制,收到讯息后会作评估,有需要时会调查。

预防

出入境的旅客,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体温探测,如出现发烧和传染病症状,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作出适当的建议,包括转介有关病者到医疗机构跟进,以减少传染病的风险。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1:1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博卡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病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博卡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病毒).pdf

标签:病毒   细小   亚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