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更新时间:2024-11-19 16:45:30 阅读: 评论:0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次浏览 | 2022.08.18 14:30:3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王义桅,男,1971年生,江西瑞昌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学术连线”(CEAN)主任,兼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外贸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校外专家。

中文名

王义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江西

出生日期

1971年月日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别

概况

先后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分获工学(环境工程)学士,法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曾为美国耶鲁大学福克斯学者、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韩国延世大学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访问教授。

出版专着《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等6部;译着《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编着《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等3部;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首批5卷本)。在12个国家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时评400余篇。

个人履历求学经历

——2000年9月~2001年6月 美国耶鲁大学福克斯学者(Fox Fellow)

——1998年9月~2000年7月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7月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学位

——1989年7月~1993年7月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工学学士学位[2]

工作经历个人照片

——2013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2011年3月~2012年12月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

——2008年4月~ 2011年2月 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外交部借调)

——2001年7月~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任教(2001年7月晋升讲师、2005年5月晋升副教授、2010年5月晋升教授)

——2005年3月-12月 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学大学院(GSIS)韩国国际交流财团(Korea Foundation)-延世大学(Yoni University)访问教授

——2004年2月~2004年6月 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室副主任

——2002年6月~2002年9月 法国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精英学者” 暨巴黎政治科学院(Science-Po)访问学者

——1993年9月~1995年7月 在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动力部工作(环境助理工程师)

教学经历

——2014年2月~2014年6月 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本科生讲授“欧洲经济政治与外交”课程,研究生讲授“中欧关系专题研究”课程。

——2013-2014学年 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开设并讲授“北约研究”课程。

——2013-2014学年 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四年级本科生讲授“公共外交”课程。

——2011-12年9月~12月 给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讲授“里约后的欧盟与中欧关系”课程。

——2011年9月~12月 给同济大学本科生讲授“中国与世界”全校公选课。

——2010年3月~6月 给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欧洲研究中心研究生讲授“中欧关系”课程(英文授课)。

——2007年9月~12月 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开设“国际关系理论前沿”课程。

——2007年9月~12月 给复旦大学外交学第二专业学生开设“美国政治与对外关系”课程。

——2006年9月~12月 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复旦大学学生讲授“亚洲的崛起与中美关系”(英文授课,和Lowell Dittmer教授共同授课)。

——2005年3月~12月 给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大学院研究生讲授“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本科生讲授“中国对外关系”、“中国政府与政治”课(英文授课)。

——2003年1月-6月 给美国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学生讲授“中美关系:机遇与挑战”课(英文授课)。

——2002年9月起每学期 给复旦大学全校学生开设并主持“中国与世界”公选课 [《文汇报》(2003年10月20日A.6)曾对本课予以报道“课堂上与世界沟通:复旦名牌选修课‘中国与世界’受欢迎” ]

——2002年9月起每学年 给复旦大学全校学生讲授“当代美国”公选课(当代美国政治思潮、美国妇女问题)。

——1999年6月~1999年10月 给自学考试(本科班)讲授“决策分析”课程

——1996年9月~1997年1月 给国际政治系93 级本科生教授“国际贸易”课程

学术兼职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ISSN2328-213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2013~

——上海市国际文化服务贸易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12~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11~

访问北约总部并拜会北约助理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公共外交季刊》学术编辑,2010~

——中华能源基金会高级研究员,2011~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外聘专家,2012~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5~

——上海国际关系协会、上海美国学会会员,2000~

——美国国际研究协会(ISA)会员,2001~

——英国国际研究协会(BISA)会员,2002~

——亚洲政治与国际研究协会(APISA)会员,2003~

——欧洲政治研究协会(ECPR)会员,2004~

——中美安全对话(SASD)成员,2003~

——美国太平洋论坛-东西方中心青年领导人项目成员,2004~

研究方向

欧洲一体化与中欧关系

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

北约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当代经济》2012年第7期封面人物“国际关系理论家王义桅”

获奖情况

上海市社科界第十届(2012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外交部系统国家优秀公务员(2009年度)

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文科科研成果个人奖(2008年)

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

复旦大学“世纪之星”(2003年)

学术着作出版专着《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

《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4月版。

《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月版。

《被神话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超越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解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世界是椭圆的:未来国际秩序展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世界围绕美国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战魂:从历史透视未来战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部分书评:

《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

书评1陈昕: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文汇报》2013年5月6日;

书评2范勇鹏:“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欧洲文明——评《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光明日报》2013年7月22日

书评3刘悦笛:“《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展中国人眼中的欧洲”,《北京日报》2013年7月29日。

书评4:欧阳君山:“海为什么必殇”,《和谐》)2013年6月号。

书评5:秦亚青:“全球为体,世界为用”,《北京青年报》2013年12月20日。

书评6:叶小文:“学习、扬弃和超越——《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读后感”,《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4日第24版。

书评7:张树华:“西方晚霞之后,东方旭日渐升?——读《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有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12日。

《光明日报》2013年6月18日召开此书研讨会。

“欧洲学院-马达里亚加基金会”组织的新书发布会,2013年2月20日,布鲁塞尔。

比利时《回声报》2013年9月7日访谈。

主编

“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

《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II:冷战后部分》(李海东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I:冷战后部分》(刘得手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8月版。

《北约与恐怖主义》(罗天虹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7月版。

《转型的北约与变动的世界》(王义桅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7月版。

《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V:冷战后部分》(许海云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6月版。

《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冷战后部分》(王义桅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4月版。

《转型中的北约》((美)伊万·迪内夫·伊万诺夫着、赵文亮译,27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3月版。

《北约概览》(布莱恩·柯林斯着、唐永胜、李志君译,17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3月版。

《挑战与应战:新世纪的北约》(许海云编着,23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透视新北约:从军事联盟走向安全-政治联盟》(高华着,5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译着

《大国政治的悲剧》(约翰·米尔斯海默着,王义桅、唐小松译,5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2014年8月新版。

《美国和美国的敌人》(伊多·奥伦着、唐小松、王义桅译,2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布什的战争》(鲍德伍德着,与唐小松等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

论文

学术论文151篇,CSSCI 55篇,SSCI 5篇,发表于中、美、英、法、德、荷、西、意、日、韩、印、印尼、土耳其等国学术期刊,其中英文33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印尼语与土耳其语各1篇,50余篇被《新华文摘》、《新华月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等转载。

外文论文

1. “Why China-EU Relations Is not so Strategic: Ten Hypothesis”, in Krishnan Srinivasan (ed.), EUROPE & EMERGING ASIA, Routledge 2014.

2. “Chine Drea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Zhang Yongjin (ed.), The Chine School(s) of IR and Its Critics, Routledge 2014.

3. “The Myth of Chine Nationalism and the Mission of Chine Drea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Oct. 2013.

5. “Making China-EU Relations Geniunely Strategic?” Europe’s World, Summer, 2013.

6. “When Chine Dream Meets European Dream”, Clingendael Asia Forum , July 16. 2013.

7. “China and NATO: One from Venus, One from Mars?” NATO Rearch Online 3 (2013)

8. “Relational Dimensions of a Chine Model of Public Diplomacy?” in R.S. Zaharna (ed.) Relational, Network and Collaborative in Public Diplomacy, Routledge, 2013.

9. “The Domestic Constrains of the Ri of Chine Public Diplomacy”, The Hague Journal of Diplomacy 7 (2012) 1-14.

10. “Between Culture for Diplomacy and Diplomacy for Culture: Chine View of Cultural Diplomacy”, IP–Journal, DGAP -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2.

11. “China and the EU in Global Governance: Seeking Harmony in Identities”, in Jan Wouters, Tanguy de Wilde, Pierre Defraigne eds, China, the EU and Global Governanc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2.

13. “Seven lessons for America”, America Review (cover story), September, 2011.

14. “Die Bedeutung des Lebens verstehen”, Kulturaustausch, July, 2011.in German.

15. “Is Chine-European Cultural G 2 Possible? 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s of ‘Harmonious World’ and ‘Global Governance’”, Acque e Terre (Marco Polo Magazine), No.1, 2011.in English/Italian.

18. “The Identity Dilemmas of EU Normative Power: Obrvations from Chin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ndré Gerrits eds., Normative Power Europe in Global Politics, chapter 6, Clingendael European Papers, December, 2009.

19. Akhir Teori Hubungan Internasional Dan Kebangkitan Mazhab Cina, Refleksi Teori Hubungan Internasional: Dari Tradisional ke Kontemporer, Graha Ilmu City: Yogyakarta, January 2009, in Indonesian.

20. From Complement to Convergence: How U.S.-China Relations Cope with the Reversible Globalization? Freeman Report at CSIS, October 2008 - vol.6, no.10.

21. Between Copying and Constructing: China Is Seeking Its IR Theory, in Arlene B. Tickner and Ole Wæver,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hip Around the World (ISBN: 978-0-415-77236-5), chapter 6, Routledge 2008.

22. Seeking Chine New Identity: the Myth of Chine Nationalism,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4, 2008.

23. Public Diplomacy and the Ri of Chine Soft Power, The Annal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SSCI), March 2008 616: 257-273.

24. 25. Between Science and Art: Questionabl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Japan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2, 2007.

26. On National Ident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 Chine Perspective, ICFA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 2007.

27. China’s Ri: An Unlikely Pillar of US Hegemony,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Spring 2007.

28. Why Is Pax Americanna Impossible: Comparing Chine Ancient World Order with today’s American World Order,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Vol. 12, Issue 23, No.2, 2007, in Turkish.

29. Rethink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 Perspective of Sino-U.S. Relations, Pacific Focus (SSCI), No.1, 2006.

30. China’s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North KoreanNuclear Issue, Korea Obrver (SSCI), Volume 36:3 (September 2005).

国家级核心期刊

“全球公域:思想渊源、概念谱系与学术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与博士生合写)。

“如何克服中国公共外交的悖论”,《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3期)。

“打造国际话语体系的困境与路径”《对外传播》201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

“北约研究大有可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

“实现中国梦呼唤海洋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30日。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巧霸权?”《学术前沿》201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以和合共生实现三重超越——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理论基石”,《学术前沿》201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8期(合写,第一作者,《红旗文摘》2013年第8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12期头条全文转载;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学术前沿》2012年第10期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转载 )。

“探询中国新的身份:民族主义的神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理解韩国外交”,《国际论坛》200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摘要转载)。

“中国的国际文明观与中国政治文明的国际化”,《东南学术》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头条全文转载)

“和平崛起的三重内涵”,《环球时报》2004年2月13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亚洲时报》、《中国日报》、《大国》、《和平崛起研究》等国内外媒体、书刊全文转载)。

“再论国际关系民主化”,《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期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合写,第二作者))。

“战争原因的‘生命力假说’——大战过时论及其它”,《国际观察》2003年第5期(特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学术界》2003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转载)。(合写,第一作者)

“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合写,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论比较国际关系学及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开放时代》2002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一作者)

86.87.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8889. “论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90.92. “均势与国际秩序:后冷战时代的思索”,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6期论点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一作者)

9399. “国家安全的时代变迁与研究困境”,载《国际观察》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0.“霸权均势:冷战后美国的战略选择”,载《美国研究》200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期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国家主权的‘生命力假说’”,《欧洲》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108.“全球化时代的妇女问题”,《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1998年第4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国家级一般期刊

“第五个现代化与东西互鉴”,《人民论坛》2014年4月下。

“中共‘魅力攻势’注重内外兼修”,《人民论坛》2014年2月上。

“改革领导小组的担当”,《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月上。

“三中全会催生世界领导型国家”,《人民论坛》2013年第12月下。

“如何理解不犯颠复性错误”,《人民论坛》2013年第11期。

“新自由主义为何卷土重来”,《人民论坛》2013年8月第414期。

“中国崛起的文明担当”,《新华日报》2013年5月8日。

“欧债危机也是欧洲文明危机”,《学术前沿》2012年第12期(《红旗文摘》2013年第2期转载)

“中国的安全文明”,《学术前沿》2014年第6期。

“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运筹大国关系”,《当代世界》2014年第5期。

“周边公共外交的文明担当”,《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第1期。

“TTIP对华战略挤压效应值得关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4年第1期。

“智库使公共外交更灵巧”,《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号。

“如何应对中国国际形象的下滑?”《对外传播》2013年第8期。

“外交自信·外交自觉·外交自尊——中国外交新政刍议”,《中国与世界观察》2013年第2期。

“中国梦:破解后崛起时代的道统性难题”,《学术前沿》2013年第2期。

“中国公共外交的三重考验”,《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秋季号。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夏季号。

“公共外交的目标及其实现”,《公共外交》2011年春季号。

“中国对欧公共外交的使命”,《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4期。

“公共外交:美国之可学与中国之可为”,《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3期。

“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评米尔夏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美国研究》2002年第4期。(合写,第一作者)

“东盟的安全政策及其实施”,载《当代亚太》1999年第2期。

“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南中国海问题”,《东南亚研究》1998年第5期。

省级期刊

“中国的大安全观:历史、理论与逻辑”,《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5期。

“现实主义是西方基督教内部理论”,《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7期。

“中国外交新政高开高走”《社会观察》2013年第11期。

“中国梦-美国梦能包容性发展”,《社会观察》2013年第7期。

“全球公域与美国巧霸权”,《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

国内外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135次,国内58次。

2014年6月26-27日, 参加国务院新闻办主办,中国社科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新疆社科院承办的主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共享与共赢共荣的新机遇”,并做大会发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明解读”,新疆乌鲁木齐。

2014年6月18日, 参加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中国总体国际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并做发言“中国的大安全观:一种安全文明新范式”,北京

2014年6月15日, 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保护的责任:国际规范构建中的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北京

2014年6月15日, 参加国家信息中心举办的“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的应对之策”研讨会,并做发言“中欧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合作”,北京

2014年6月15日, 参加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学术研讨会“全球治理与世界秩序”,并做发言“身份的冲突:为什么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北京

2014年6月14日, 参加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Buiilding New Type of Major Countries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mplications and Approaches”,并做大会发言“在知与行之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北京

2014年6月5日, 参加中国信息安全检测中心举办的纪念斯诺登事件一周年研讨会并做发言 “人类文明、全球化与美国霸权:斯诺登世界的战略解读”,北京

2014年5月30-6月1日, 参加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新加坡。

2014年5月22日, 参加察哈尔学会组织的察哈尔圆桌“奋发有为的城市外交”并做发言“以城市梦引领中国梦”,北京

2014年5月7-9日, 参加欧洲经济论坛,发言“欧洲面临的中国机遇”,波兰卡托维茨。

2014年4月29日, 参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北约研讨会并发言“北约的全球公域战略”,北京。

2014年4月9日, 参加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举办的“孟中缅印经济走廊的公共外交”研讨会,北京。

2014年3月24-30日, 参加中联部组团的第二次中英政党对话,主讲“中国梦的英国机遇”,伦敦。

2014年1月19日, 参加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主办的主题为“世界秩序的转化与能源合作”的第五次中美对话,担任中方评论,香港。

国际评论

在Project Syndicate, Europe’s World、《人民日报》、《环球时报》、《联合早报》等国内外媒体发表时评近500篇。

1. “印度真的慢了半拍?”《环球时报》2007年8月24日。

2. “审视中国软实力,宜超越西方视角”,《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9月3日。

3. Korea’s Future Leadership in the Eyes of a Chine Scholar,Newsweek Korea, September 12, 2007.

4. “中国发展不能迷失自我”,《环球时报》2007年9月7日。

5. “气候问题重塑国际秩序”,《解放日报》2007年9月15日。

6. “相信世界,才能更好相信自己”,《环球时报》2007年9月20日。

7. “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联合早报》2007年9月25日。

8. “中印发展校正西方历史观”,《环球时报》2007年9月28日。

9. “老子是谁?”《解放日报》2007年10月9日。

10. “中等收入对外交政策的挑战”,《环球时报》2007年10月12日。

11. “中国特殊还是西方特殊?”《环球时报》2007年10月22日。

12. “莫让‘国际责任’给忽悠掉了”,《世界知识》2007年第22期。

13. “中国应该明确对世界的期盼”,《环球时报》2007年11月23日。

14. “人口关会卡住谁的脖子”,《环球时报》2007年12月13日。

15. “正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担忧”,《环球时报》2008年1月7日。

16. “中国复兴不是分享美国霸权”,《环球时报》2008年1月16日。

17. “中国将成全球化的捍卫者”,《环球时报》2008年1月29日。

18. “中国的四种国家身份”,《东方早报》2008年1月29日。

19. “中欧关系为何战略性不足?”《联合早报》2011年5月18日。

20. “中欧应成国际合作典范”,《环球时报》2011年5月19日。

21. “欧盟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文汇报》2011年5月22日。

22. “中国要防止过快崛起”,《环球时报》2011年6月2日。

23. “影响未来的三对矛盾”,《解放日报》2011年7月7日。

24.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三重超越”,《文汇报》2011年9月12日。

25. “九一一事件对美国的七大教训”,《联合早报》2011年9月14日。

26. “堂堂正正做世界大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15日(《马克思主义文摘》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7. “美国为何钟情起全球公域问题?”《信报》2011年9月24日。

28. “文化走出去谨防六大陷阱”,《环球时报》2011年11月23日。

29. “美国宣扬全球公域有何用心?”,《文汇报》2011年12月27日。

30. “美国重返亚洲,欧盟很担忧”,《环球时报》2012年3月28日。

31. “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正经受考验”,《文汇报》2012年3月28日。

32. “琢磨中国,西方真的警醒了”,《环球时报》2012年4月17日。

33. “中国可牵头建‘海上合作组织’”,《环球时报》2012年6月1日。

34. “社会化外交:完善我外交形态的重要一环”,《当代世界》2012年第6期。

35. “欧盟:妥协政治能否继续走下去”,《文汇报》2012年6月8日。

36. “美国成功“铆合”中国”,《信报》2012年6月15日。

37. “欧洲一体化之路为何越走越窄”,《文汇报》2012年6月19日。

38. “欧盟左顾右盼介入亚太扩大影响”,《文汇报》2012年7月24日。

39. “通往布鲁塞尔之路经过柏林”,《环球时报》2012年9月1日。

40. “中欧:‘聚同化异’是关键”,《文汇报》2012年9月3日。

41. “中国公共外交十年:官方力推民间积极配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42. “道统,中国崛起的新课题”,《环球时报》2012年11月14日。

43. “中国要发掘欧洲正能量”,《参考消息》2012年12月20日。

44. “中国为什么要崛起”,《环球时报》2013年1月6日。

45. “中国模式正在打破普世价值霸权”,《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3年1月11日第一版。

46. “中国海洋强国梦不走西方老路”,《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3年1月11日第一版。

47. “中国梦的三重内涵”,《环球时报》2013年1月29日。

48. “中国梦也应是世界梦”,《环球时报》2013年3月6日。

49. “外交自信·外交自觉·外交自尊”,《文汇报》2013年4月6日。

50. “外界对中国梦的十大误解”,《环球时报》2013年4月16日(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读者之选》2013年5月全文转载)。

51. “中国海洋强国梦有五大认识误区”,《侨报》2013年4月20日。

52. “应源于海洋而超越海洋”《中国海洋报》2013年5月3日。

53. “中欧关系需把握机遇实现再平衡”,中国网,2013年5月27日。

54. “中国的国际形象因何下滑?”,《环球时报》2013年5月30日。

55. “中国梦,现在能做也必须做”,《环球时报》2013年6月8日。

56. “中国外交新政”,《世界知识》2013年第14期。

57. “经济版北约能否重塑西方”,《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3年6月19日。

58. “欧美自贸谈判意在重塑西方”,《环球时报》2013年6月22日。

59. “欧洲海洋文明在衰落?”,《中国青年报》2013年6月25日。

60. Defining a Sino-European Vision, Project Syndicate Jul. 23, 2013.

61. “为中国正名,还原世界多元性”,《环球时报》2013年8月2日。

62. “宪政之争的名与实”,《联合早报》2013年9月21日。

63. “普世价值是西方中心论幻觉”,《环球时报》2013年9月22日。

64. “中国何以精神立国”,《联合早报》2013年9月30日。

65. “所谓的‘西方’已名存实亡”,《环球时报》2013年10月29日。

66. “美国‘平衡战略’在东亚玩不转”,《环球时报》2013年12月13日。

67. “欧洲能否摆脱经济政治危机?”《参考消息》2014年1月10日。

68. “讲清楚中国梦的国际内涵”,《人民日报》2014年1月14日。

69. “欧洲人看中日之争就像小孩打架”,《环球时报》2014年1月23日。

70. “海洋文明观与‘海上中国’新身份”,《中国海洋报》2014年1月28日。

71. “中俄接近彰显三重战略效应”,《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4年2月10日。

72. “平常心看待日本‘正常化’?”《环球时报》2014年2月13日。

73. “中美关系的三重担当”,《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4年2月17日。

74. “核心价值观可以‘谐天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0日第5版(《求是》杂志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

75. “中国要和平发展,但拒绝‘紧箍咒’”《环球时报》2014年2月24日。

76. “Peace policy means more than army budget?” Global Times, March 7th, 2014.

77. “乌克兰危机启示录”,《联合早报》2014年3月17日(互联网舆情)。

78. “冷战的幽灵与中国的福音”,观察者网2014年3月20日。

79. “欧盟该睁眼看世界了”,《环球时报》2014年3月21日。

80. “中欧关系的三大战略机遇”,《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4年3月24日。

81. “中欧合作的三大使命”,中国网2014年3月24日。

82. “欧洲轮番斗法抢搭中国车”,《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4年4月2日。

83. “中国的醒狮形象”,《南华早报》2014年4月4日。

84. “中国新安全观为全球换版本”,《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4年4月17日。

85. 中国外交不可能像俄那么“爽”, 《环球时报》2014年4月23日。

86. “中欧文明联手才有世界未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4年4月26日。

87. “日本已成西方试探中国的马前卒”, 《环球时报》2014年5月4日。

88. “为和平正名”, 《联合早报》2014年5月8日。

89. “ 亚洲安全梦要靠亚洲人来圆”,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2014年5月24日。

90. “中国的脱美国化问题”,《联合早报》2014年5月26日。

91. “欧洲为何爆发反体制情绪”, 《环球时报》2014年5月28日

92. “小心中国崛起被日本绊倒”, 《联合早报》2014年6月3日。

93. “新自由主义风光不再”,《人民日报》2014年6月3日。

94. “日本是中国崛起绕不开的坎”,《环球时报》2014年6月4日。

95. “日本会再次绊倒中国崛起吗?”《中国国防报》2014年6月10日。

96.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欧洲?”《联合早报》2014年6月19日。

97. “希腊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支点”,《环球时报》2014年6月21日。

98. “中国如何走向海洋?”,《联合早报》2014年6月21日。

99. “指望联韩反日是不切实际”,《环球时报》2014年6月30日。

100. “中韩可考虑签署睦邻友好条约”,《联合早报》2014年7月1日。

专访

凤凰网专访人大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不干涉原则并未过时, 2014年06月27日。

新华网访谈:郎永淳与专家学者盘点总理出访新成果,2014年6月22日。

“坚持对俄出售‘西北风’,法国不理盟友为哪般?”,《南方日报》2014年5月17日。

欧洲问题专家王义桅:投资谈判将成中欧关系新焦点,发布时间: 2014-03-06 《欧洲时报》。

“TTIP或增中国全球化成本”《经济观察报》2013年11月30日。

公益讲座

东方历史评论年会辩论专场,辩论“人权优先还是主权优先?”,秦晖、许家润、王义桅、王文,2014年5月4日,北京。

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授“乌克兰危机及其启示”,2014年4月12日。

在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国际政治的逻辑”, 2013年12月27日。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化成天下”人文讲座第1954期“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2013年12月14日):

华中师范大学华大讲坛“中欧关系的战略性”,2013年12月13日。

2013年11月8日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演讲“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

2013年10月9日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演讲“欧洲文明的悖论”。

2013年10月2日 在廊坊大学城演进“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2013年6月23日 在龙城论坛发表演讲“大国关系中的中国崛起”。

2013年5月11日 在雁山论坛发表演讲“剖析欧洲海殇,探寻中国之梦”。

2013年4月10日 在复旦大学“复兴论坛”发表演讲“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上海。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1:0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