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长春工大”或“长工大”,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高校,吉林省“两所五校”成果转化基金试点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建校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先后经历了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70年6月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10月复校。2000年9月,长春煤炭工业学校、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2002年3月,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其中北湖校区分为西区和东区),占地面积125.2万平方米;设有15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675人,学校现有在籍学生23059人。本科生16875人,专科生3156人,硕士研究生2876人,博士研究生125人,留学生27人。
中文名长春工业大学
主管部门吉林省教育厅
本科专业54个
硕士点68个
博士点11个
知名校友刘忠范、赵永吉、安铁成、夏大慰
英文名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别名长春工大(CCUT)
创建时间1952年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张会轩
学生人数19000人(2009年)
教师人数1306人(2009年)
所属地区中国,吉林省长春
主要院系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9个吉林省重点学科,3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0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校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学校类型工科
所属地区中国吉林长春
学校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延安大街2055号
学 院20个
省部级平台17个
研究所27个
图书馆藏书153万
院校代码10190
历史沿革学校前身• 长春汽车工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设立汽车工业筹备组,曾任晋察冀边区工业部兵工处处长、兵工厂厂长的郭力,被任命为筹备组主任,负责筹建中国的汽车工业。
1952年4月,郭力被任命为长春汽车厂(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长,为了解决人才问题,郭力在重工业部的支持下,筹建长春汽车技术训练班(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并兼任校长,首期800名学员全部来自解放军,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基层骨干。
1952年10月,学校更名为长春汽车技术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5月,学校改为长期办学,定名为长春汽车工业学校(隶属于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
• 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3年12月,长春汽车工业学校更名为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柳州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科)并入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5年,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锻冲专业)并入太原机器制造学校(现太原科技大学)。
1956年8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第一工人技术学校并入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8年8月—1961年8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升格为长春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长春市人民委员会机械工业局)。[2]
• 吉林矿冶学院
1949年7月,国立长春大学农学院(部分资源)改建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1952年6月,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更名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4年秋,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1954年,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的工业统计工业会计两个专修科并入东北财经学院。
1958年7月,中央冶金工业部将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下放给吉林省领导。8月,学校升格,校名定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隶属省冶金工业局领导;同月,省冶金工业局决定,吉林省有色干部学校停办,该校的“矿山机电”、“电气装备”两个专业在职干部学员116人及教职工64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59年5月,根据省教育会议的精神,省冶金局、省教育厅联合决定,停办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由各地区和企业自办的“通化工学院”、“吉林钢铁学院”、“吉林冶金学院”等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在校生共110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的有关专业学习。
1960年,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合并组建吉林矿冶学院。1962年,吉林矿冶学院(部分)改建为吉林省工业学校。
1962年,吉林矿冶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吉林理工学院。
• 吉林理工学院
1958年,长春理工学院建立。
1961年8月,吉林科学技术大学(原长春理工学院部分)、长春工业专科学校、长春无线电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吉林理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
1962年,吉林矿冶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吉林理工学院。8月,吉林理工学院参与合并组建吉林工学院。
合并组建1962年5月,吉林省政府决定从1962年8月起吉林理工学院和吉林矿冶学院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吉林化工专科学校大专班三个班并入吉林工学院。8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专部并入吉林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重工业厅)。
1963年4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调整会议。根据教育部此次会议精神,4月11日吉林省工业厅决定:“吉林工学院和吉林轻工业学院在当年暑期合并”,学校的名字仍为吉林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经委)。
1963年7月,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并入吉林工学院。
1965年6月14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通知:根据中央的调整方针,吉林工学院停办制浆造纸、化学纤维、基本有机合成专业。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专业教师部分转入工厂,少数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1969年后到农村插队落户。
1970年6月10日,吉林工学院迁入吉林工业大学校址,两校正式合并。大部分教师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和“贫下中农再教育”,各年级学生同时毕业,奔赴祖国各地。
1978年10月12日,根据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增设高等学校的通知》精神,吉林省委正式下发文件恢复了吉林工学院。
1990年,国家正式批准吉林工学院硕士点。
1992年,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3]
1993年,学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先进院校”称号。
2000年9月,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
学校升格2002年3月,教育部同意吉林工学院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
2004年,在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再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7月,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2016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院校。
2017年8月,长春工业大学成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大学。
2018年8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B类,同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10月,长春工业大学原林园校区整体迁至北湖校区东区,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东区正式启用。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高校。5月,顺利通过国家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2021年5月,学校与吉林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 7月,学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11月,学校入选“未来设计师•全链蜂”数字艺术区块链双创基地首批12所试点高校。
2022年9月,学校将隆重举办建校7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截至2022年1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含研究院) ,设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59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31个、理学专业4个、经济学专业2个、管理学专业10个、文学专业5个、法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6个,同时设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4个、双学士学位专业3个。
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长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年限 | 学位授予门类 |
1 | 020301K | 金融学 | 四年 | 经济学 |
2 | 0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3 | 030101K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4 | 030302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法学 |
5 | 040104 | 教育技术学 | 四年 | 理学 |
6 | 050201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7 | 050202 | 俄语 | 四年 | 文学 |
8 | 050207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9 | 050303 | 广告学 | 四年 | 文学 |
10 | 07010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11 | 070301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12 | 071002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13 | 071201 | 统计学 | 四年 | 理学 |
14 | 080201 | 机械工程 | 四年 | 工学 |
15 | 08020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16 | 080204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工学 |
17 | 080205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18 | 080207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 |
19 | 08030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工学 |
20 | 080402 | 材料物理 | 四年 | 工学 |
21 | 080405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2 | 080407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3 | 080403 | 材料化学 | 四年 | 工学 |
24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25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6 | 080801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27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28 | 080902 | 软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9 | 080903 | 网络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0 | 080906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工学 |
31 | 08130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32 | 081302 | 制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3 | 081303T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4 | 081601 | 纺织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5 | 081602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6 | 081801 | 交通运输 | 四年 | 工学 |
37 | 082502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8 | 08270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9 | 083001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40 | 12010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管理学 |
41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42 | 120202 | 市场营销 | 四年 | 管理学 |
43 | 120203K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44 | 120204 | 财务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45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46 | 120403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四年 | 管理学 |
47 | 120701 | 工业工程 | 四年 | 工学 |
48 | 120801 | 电子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49 | 130305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艺术学 |
50 | 130310 | 动画 | 四年 | 艺术学 |
51 | 130502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52 | 130503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53 | 130505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54 | 050306T | 网络与新媒体 | 四年 | 文学 |
55 | 080904K | 信息安全 | 四年 | 工学 |
56 | 080213T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工学 |
57 | 080803T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工学 |
58 | 081307T | 涂料工程 | 四年 | 工学 |
59 | 081705T |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修业年限 |
1 |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 | 610204 | 3年 |
2 | 证券与期货 | 630203 | 3年 |
3 | 电子商务 | 630801 | 2年、3年 |
4 | 商务英语 | 670202 | 3年 |
5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610201 | 2年、3年 |
6 | 数控技术 | 560103 | 2年、3年 |
7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610203 | 2年、3年 |
8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610211 | 2年、3年 |
9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610202 | 2年、3年 |
10 | 软件技术 | 610205 | 2年、3年 |
11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610210 | 2年、3年 |
12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560301 | 3年 |
13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650103 | 3年 |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675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人 ,正高级职称教师22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85人;有柔性引进院士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管优秀专家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7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5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1人,长白山学者10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刘云旭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刘云旭、张德江
全国模范教师(1人):李万龙
全国优秀教师(3人):王承中、张会轩、胡明
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胡明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张德江、胡明、吴化、李元春、董小刚、毛志阳
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2人):张德江、韩明友
吉林省优秀教师(5人):李万龙、郭晓立、郭久柱、姜键、董小刚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刘云旭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王哲、韩明友
吉林省高级专家(7人):冀清发、张会轩、张德江、张明耀、吴化、胡明、王占礼
吉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韩立强、韩相吉、母德强、李东风、朱毅敏、李湘多、郭柏春、张龙、王承学、张会轩
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张明耀、姜长泓
团队名称 | 主持人 | 立项时间 |
自动化教学团队 | 张德江 | 2008年 |
团队名称 | 主持人 | 立项时间 |
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王占礼 | 2010年 |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刘刚 | 2008年 |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团队 | 李万龙 | 2009年 |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团队 | 王红梅 | 2016年 |
金融与投资教学团队 | — | — |
国际贸易教学团队 | — | — |
电子商务教学团队 | — | — |
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董小刚 | 2010年 |
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 闫厉 | 2012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赵建平 | 2012年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 | 徐熙平 | 2012年 |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吉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学科概论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控制系统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结构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吉林省级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
吉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吉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等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时间 |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国家二等奖 | 2005年9月2日 |
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二等奖 | 2005年9月2日 |
地方工科院校“三结合、多模式”培养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二等奖 | 2009年9月1日 |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日期 |
1 | 地方工科院校按学科培养人才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2 |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3 |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4 | 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5 | 计算机共同课系列改革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6 | 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7 | 在地主工科院校中开展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8 | 地方工科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改革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1年11月20日 |
9 |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0 | 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1 | 普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2 | 在金工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3 |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4 | 工科电工电子技术系列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5 | 工科院校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6 | 数据结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7 | 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5年3月21日 |
18 | 地方工科院校“三结合、多模式”培养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特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19 | 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0 | 地方高校工程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1 | 《数据结构(C++版)》立体化教材(教材) | 省级二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2 | 软件工程精品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3 |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4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 省级三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5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习基地的建设 | 省级三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6 | “智能测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建设 | 省级三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7 | 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基础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8 |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省级三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29 | 地方工科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09年4月30日 |
30 | 激发教育的组织与实践 | 省级特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1 |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群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 省级一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2 |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3 | 校企合作教育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创新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4 | 高校学生全程化职业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省级二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5 | 地方高校结合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6 | 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7 | 工科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8 | 自动化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39 | 机械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40 | 以激发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41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结构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4年2月15日 |
42 | 教学研究型大学院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43 | 地方工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四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44 | 地方工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水平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45 | 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46 | 软件工程课程“四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47 |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做、赛相融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创新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48 | 工科数学“一引领三支撑”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49 | 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345全覆盖”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50 | 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51 | 基于实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心思政”教学改革和建设整体推进探索 | 省级三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52 | 广告学“教、练、赛”三元互促创新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53 |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三维培养导向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三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54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英语课程立体化全程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材) | 省级三等奖 | 2018年11月1日 |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授权学科中有2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5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其中,一流学科A类1个,一流学科B类2个,优势特色学科A类3个,优势特色学科B类9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
• 重点学科
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化学、材料科学
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0802 | 机械工程 |
2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0714 | 统计学 |
2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 | 0303 | 社会学 |
3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5 | 0703 | 化学 |
6 | 0808 | 电气工程 |
7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8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9 | 1305 | 设计学 |
• 学位授权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工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2 | 机械工程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理学 | 0703 | 化学 |
0714 | 统计学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法学 | 0301 | 法学 |
0303 | 社会学 |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理学 | 0701 | 数学★ |
0702 | 物理学 | |
0703 | 化学▲★ | |
0710 | 生物学 | |
0714 | 统计学▲ | |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0808 | 电气工程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4 | 公共管理 | |
艺术学 | 1305 | 设计学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工程领域 | 所在学院 |
工商管理 1251 | — | 经济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 1252 | — | 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
社会工作 0352 | — | 公共管理学院 |
新闻与传播 0552 | — | 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
法律 0351 | — | 公共管理学院 |
艺术 1351 | — | 艺术设计学院 |
会计 1253 | — | 经济管理学院 |
金融 0251 | — | 经济管理学院 |
应用统计 0252 | — | 基础科学学院 |
工程 0852 | 机械工程 085201 | 机电工程学院 |
材料工程 08520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电气工程 085207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
控制工程 085210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计算机技术 085211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
环境工程 085229 | 化学工程学院 | |
车辆工程 085234 | 机电工程学院 | |
工业工程 085236 | 机电工程学院 | |
工业设计工程 085237 | 机电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曾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2009年,学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学校党委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2020年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学术研究科研平台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2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1个,省(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序号 | 研究基地名称 |
1 | 吉林产业发展与企业环境研究中心 |
2 | 吉林省人才测评研究中心 |
3 | 吉林省民生问题研究中心 |
4 | 吉林省民生与社会发展资政咨询中心 |
5 | 吉林省工业设计研究中心 |
6 | 长春工业大学党建研究中心 |
7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
8 | 吉林省汽车文化研究中心 |
序号 | 名称 |
1 | 吉林省智能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 | 吉林省微纳与超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 |
3 | 机械加工智能测控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
4 | 长春市制造信息工程技术中心 |
5 | 轨道交通先进材料加工及应用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
6 | 新型结构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 |
7 | 高性能强韧化工程材料实验室 |
8 | 材料成型与微纳粉体工程研究中心 |
9 | 长春市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
10 | 吉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1 | 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 |
12 | 吉林省高校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
13 | 吉林省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省级工程实验室 |
14 | 吉林省智能机器人与视觉测控技术工程实验室 |
15 | 吉林省数据服务产业公共技术研究中心 |
16 | 吉林省合成树脂与化学纤维科技创新中心 |
17 | 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18 | 吉林省高分子材料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
19 | 吉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中心 |
20 | 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碳纤维协同创新中心 |
21 | 吉林省石化资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实验室 |
22 | 吉林省高等学校先进结构材料及加工成型技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
23 | 吉林省碳纤维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24 |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
25 | 吉林省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
26 | 吉林省汽车零部件生产与质检装备产业公共技术研究中心 |
27 | 汽车零部件智能加工与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8 | 复杂机电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9 | 长春市轨道车辆电气控制系统技术研发中心 |
30 | 汽车零部件与检测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
31 | 长春市工大汽车车身与底盘零部件加工及检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32 | 长春市工业节能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33 | 长春市智能机器人测控技术及装备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34 | 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35 | 先进高分子功能膜材料重点实验室 |
36 | 长春市工大靶向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37 | 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
38 | 长春市工业设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39 | 吉林省智能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应用研发中心 |
40 |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
41 | 轨道客车车体先进制造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
42 | 3D视觉引导智能分拣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
43 | 功能凝胶材料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
44 | 高效分离过程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
45 | 高分子树脂实验室 |
学校坚持科技研发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制约传统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科学和科技问题,通过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在碳纤维、搅拌摩擦焊、ABS树脂、微纳与超精密加工、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冶金节能、金属材料强韧化、功能高分子材料、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在省内相应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支撑和引领吉林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承担科研课题1900余项,获得科技经费4.5亿余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28项、省市“双十工程”项目7项,科研成果获奖148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汽车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与整车转矩控制分配研究与应用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液化石油气瓶阀自动装配及检测生产线技术研发及应用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性能木粉/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产业化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生物质环保复合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发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基于电磁兼容技术的车用组合开关耐久性能检测系统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CRH5型动车组车辆网络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机电装备故障智能诊断和预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第四)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饮水和空气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时滞系统的分布式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 2018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
ABS树脂的合成技术研究与高性能系列产品开发 | 2010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学术期刊
《关东学刊》设立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研究等常设栏目。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列为《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发表的论文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索引。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龙源期刊网》、《书生网》收录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国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龙源期刊网》《书生网》收录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5月,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管理中心成员馆,是吉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成员馆,是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成员馆,是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馆藏工科特色鲜明,多学科资源并存,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55万册,生均纸质图书63册,电子图书244万册,数据库27个,自建数据库1个。本年度新增纸质中文图书23700册,新增数据库1个.
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7月,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英、美、日、韩、俄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学校与美国奥克兰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日本中央学院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台湾大同大学等境外10余所大学开展了研究生交换留学合作项目,与其中8所学校开展非学历交换留学,与另外2所美国奥克兰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签署了学历项目合作协议,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4项,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等63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
文化传统学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双圆相套的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学校英文缩写“CCUT”变形而成的图案,上方有“195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校名英译大写,下方是学校中文校名。
学校徽章为师生员工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精神文化• 校训
爱国、敬业、求实、创新
爱国:提倡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学校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更需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信念和精神。
敬业: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中,尤其是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发扬敬业精神,离开了敬业精神或敬业精神不足,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求实:求实是工科院校师生应该具备的品格。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的是祖国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教育他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实心实意、实实在在地为祖国做贡献。
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尤其是高校,培养的是祖国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将通过因材施教、社会实践、广泛开展科技活动等手段不断激励广大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敢为人先,为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爱国、敬业、求实、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爱国”是核心,“敬业”是基础,“求实”是品格,“创新”是灵魂。它们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长春工业大学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及特色。
•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9月15日。
• 校歌
《长春工业大学校歌》
作词:张德江 作曲:杨永泽
北国春城,南湖岸边,科学殿堂,精神家园,
伴随共和国建设的步伐,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啊~长春工大,自强不息薪火代代传,
啊~长春工大,豪情满怀奔向灿烂明天。
励志明德,重任在肩,教学相长,知行相伴,
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让无悔青春扬起风帆。
啊~长春工大,自强不息薪火代代传,
啊~长春工大,豪情满怀奔向灿烂明天。
爱国敬业,进取奉献,求实创新,勇于实践,
白山黑土抚育我厚重品格,地北天南写下我壮丽诗篇。
啊~长春工大,自强不息薪火代代传,
啊~长春工大,豪情满怀奔向灿烂明天。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孙长智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张明耀 |
党委副书记 | 李廷吉、李东玲 |
副校长 | 王二辰、林洁琼、金光勇、郭世强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吴成章 |
党组织名称 | 姓名 | 任职时间 |
中共长春汽车技术训练班总支委员会 | 魏琪(兼) | 1952.9—1952.10 |
中共长春汽车技术学校总支委员会 | 魏琪(兼) | 1952.10—1953.5 |
中共长春汽车工业学校总支委员会 | 魏琪(兼) | 1953.5—1953.11 |
宋英民 | 1953.11—1954.11 | |
中共长春汽车制造学校总支委员会 | 宋英民 | 1954.11—1958.8 |
中共长春工业专科学校委员会 | 牟政(兼)、宋英民(主持工作) | 1959.1—1959.10 |
中共吉林理工学院委员会 | 宋英民(主持工作) | 1961.8—1962.8 |
中共吉林工学院委员会 | 吕东圃(兼) | 1962.8—1963.8 |
吕东圃(兼) | 1963.8—1965.2 | |
靳锡九 | 1965.2—1970.8 | |
1970.8—1978.10 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 | ||
徐志谦(主持工作) | 1979.2—1979.6 | |
徐志谦 | 1979.6—1983.12 | |
李鸣岐 | 1983.12—1985.7 | |
张国学 | 1985.7—1989.7 | |
高远志(主持工作) | 1989.7—1990.5 | |
杜立政 | 1990.5—2002.1 | |
陈海英 | 2002.1—2002.3 | |
中共长春工业大学委员会 | 陈海英 | 2002.3—2005.7 |
董玉辉 | 2005.7—2013.7 | |
万春明 | 2013.7—2019.3 | |
王忠 | 2019.3—2021.7 | |
孙长智 | 2021.9- |
校名 | 姓名 | 任职时间 |
长春汽车技术训练班 | 郭力(兼) | 1952.4—1952.10 |
长春汽车技术学校 | 宋敏之(兼) | 1952.10—1953.5 |
长春汽车工业学校 | 宋敏之(兼) | 1953.5—1953.12 |
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 宋敏之(兼) | 1953.12—1954.8 |
李仲祥(兼) | 1954.8—1955.8 | |
牟政(兼) | 1955.8—1958.8 | |
长春工业专科学院 | 牟政、吕明、蒋建荣(主持工作) | 1958.12—1961.8 |
吉林理工学院 | 牟政(主持工作) | 1961.8—1962.8 |
吉林工学院 | 黎靖 | — |
郭常夫 | — | |
何克 | — | |
肖宗智 | — | |
1970.8—1978.10 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 | ||
徐志谦、樊万清(主持工作) | 1978.10—1981.2 | |
王雒文 | 1981.2—1983.12 | |
刘云旭 | 1983.12—1992.10 | |
程士瑛 | 1992.10—1995.12 | |
杜立政(兼) | 1995.12—2000.8 | |
张德江 | 2000.8—2002.3 | |
长春工业大学 | 张德江 | 2002.3—2014.4 |
张会轩 | 2014.4—2021.9 | |
张明耀 | 2021.9— |
曹振东 | 李景浩 | 刘德生 | 林哲 |
马少红 | 孙宝海 | 张世文 | 马军 |
曾宏 | 李庆臣 | 王忠 | 岳强 |
徐崇恩 | 李长明 | 赵永吉 | 王守海 |
蔡延斌 | 高志国 | 梁彦君 | 杨大勇 |
刘忠范 | 夏大慰 | 胡明 | 潘福林 |
苏春辉 | 韩业 | 李东玲 | 靳国庆 |
张明耀 | 郭连强 | 李新 | 温成涛 |
蔡莉 | 张炳辉 | 杨永生 | 李扬 |
李雁冰 | 张增林 | 袁敬伟 | 陈海英 |
童猛 | 崔征 | 韩立强 | 仪垂杰 |
安铁成 | 王瑞生 | 李丰茂 | 李成日 |
长春工业大学设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其中北湖校区分为西区和东区。
南湖校区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延安大街2055号,乘车推荐:长春站乘长春公交G222路到延安大街站下车。
学院分布: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北湖校区地址: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北远达大街3000号,乘车推荐:长春站乘长春轨道交通1号线至北环城路站,换乘长春轨道交通8号线,去往西区至大学城路站下车,去往东区至地理所站下车。
学院分布:
北湖校区西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北湖校区东区: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0:5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长春工业大学(省属重点大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长春工业大学(省属重点大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