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程学院位于长春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是吉林省重点建设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型A类建设高校,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单位、欧盟“伊拉斯谟计划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项目”实施高校、全国应用型高校联盟发起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溯源于1951年建国初期,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和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先后成立,三校几经易名,隶属关系和办学层次多次变更,主要归属原冶金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上世纪60年代,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升格更名为吉林水利水电学院,三校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三校均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
中文名长春工程学院
外文名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长工程(CCIT)
创办时间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2011年)
国家应急管理部和吉林省共建大学(2017年)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2020年)
主管部门吉林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胡明、校长:陈权
本科专业59个
硕士点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
校训明德致远 笃行务实
校歌《放飞希望》
院训明德致远 笃行务实
院歌放飞希望
地址湖西校区: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大路395号
湖东校区:长春市朝阳区街3066号
院校代码11437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知名校友鄂竟平、王德学、徐建、段成桂、甘霖、苗树茂、巨艾提·伊明、史继山、刘凤学
发展历程三校并立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4月,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创建,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
1952年11月,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长春土木建筑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4月,长春土木建筑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长春建筑工程学校。
1953年9月,长春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
1955年6月,更名为重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7月,重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建筑专科学校。
1963年5月,长春冶金建筑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建筑学校。
1969年5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冶金局。
1978年6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83年9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4年10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更名为长春建筑专科学校。
1992年4月,长春建筑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97年,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2年8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创建,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11月改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9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5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6年7月,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63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学校。
1969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冶金局。
1978年6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85年1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92年4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5月,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7年,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953年7月,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创建,隶属于燃料工业部。
1953年10月,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更名为长春水力发电学校。
1955年7月,长春水力发电学校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58年7月,长春水力发电学校更名为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
1958年11月,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
1960年5月,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吉林水利水电学院。
1962年8月,吉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长春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水利电力部。
1970年5月,长春水利电力学校更名为吉林省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局。
1979年12月,吉林省水利电力学校更名为东北水利水电学校,隶属于水利部。
1982年3月,东北水利水电学校,隶属于水利水电部。
1985年7月,东北水利水电学校更名为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1988年6月,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改隶属于能源部。
1992年4月,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3月,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95年1月,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东北电力集团公司。
1997年,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合并发展2000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隶属于吉林省人民政府。
2001年,学校承办全国首届"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会议并当选为全国副理事长单位。
2007年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全国具有国防生招生资格的七十所大学之一。
2011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在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2017年8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就共建长春工程学院正式签订协议。
2018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实施高校。
2019年1月,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7月,学校被吉林省认定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
2020年3月,学校被吉林省认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型A类建设高校,跻身吉林省9所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2020年5月,学校为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A类高校建设高校
长春工程学院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学习实践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学科6个,拥有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领域:土木水利
重点学科层次 | 学科名称 | 批准时间 |
优势特色学科A类 | 土木工程 | 2018年 |
优势特色学科B类 | 电气工程 | 2018年 |
优势特色学科B类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018年 |
优势特色学科B类 | 机械工程 | 2018年 |
优势特色学科B类 | 水利工程 | 2018年 |
新兴交叉学科 | 工程与环境安全 | 2018年 |
重点学科层次 | 学科名称 | 学科带头人 | 批准时间 |
立项建设一级学科 | 水利工程 | 任玉珊 | 2014年 |
立项建设一级学科 | 土木工程 | 窦立军 | 2014年 |
立项培育一级学科 | 电气工程 | 孟祥萍 | 2014年 |
立项建设二级学科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孟祥萍 | 2011年 |
立项建设二级学科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窦立军 | 2011年 |
立项建设二级学科 | 水利水电工程 | 任玉珊 | 2011年 |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千余人,80%以上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正高级职称135人,副高级职称35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有博士学位264人,具有硕士学位712人。其中,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9人,吉林省省级主讲教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58人被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2人被评为省市级劳动模范;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钢结构课程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创新团队:汽车零部件制造及其检测技术。
省级专利示范团队:寒区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技术团队专利示范培育项目、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专利示范培育项目。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1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6个省特色高水平学科。设有19个教学院(部),59个本科专业(45个本科招生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8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7个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个国家CDIO试点专业,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软件工程 | 土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 建筑学 |
工程造价 | 测绘工程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农业水利工程 | / |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能源动力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工程造价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建筑学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资源勘查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程造价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测绘工程 | / |
水利水电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 | / |
土木工程 | 工程造价 | 测绘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 | / |
土木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土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测绘工程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价 | /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程造价 |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工程造价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 / |
实训基地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校建有240个相对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建成校内实验实习基地204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拥有80%以上“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为企业所需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教学成果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以来,全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主持或参加了594项各级各类教研教改课题,其中国家级重点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79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46个,吉林省合作育人项目11个;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以上竞赛奖300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二、三等奖40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15部;建成省“金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优秀课程52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省校级校企共建课程42门。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评审等级 |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安晓灿等 | 二等奖 |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陈希天等 | 二等奖 |
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韩立强等 | 二等奖 |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韩立强等 | 二等奖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评审等级 |
新建本科院校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任玉珊等 | 一等奖 |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韩立强等 | 二等奖 |
应用型人才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孟祥萍等 | 二等奖 |
多中介三循环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潘殿琦等 | 三等奖 |
在高等数学中融入工程思维、提升工程素质的研究与实践 | 张淼等 | 三等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 | 王华等 | 三等奖 |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窦立军等 | 三等奖 |
BB网络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唐艳玲等 | 三等奖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评审等级 |
基于“共赢机制”的多元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窦立军等 | 一等奖 |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以长春工程学院为例 | 侯丽华等 | 一等奖 |
“双导向、双驱动、交叉递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孟祥萍等 | 三等奖 |
“三维四元”应用型本科形成性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潘殿琦等 | 三等奖 |
工程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张利等 | 三等奖 |
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孙宏彬等 | 三等奖 |
基于OBE(学习产出)理念的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尹志刚等 | 三等奖 |
基于“卓越计划”培养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张运波等 | 三等奖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吴景华等 | 三等奖 |
成人高等教育“N+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潘殿琦等 | 三等奖 |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继续教育学院、BIM技术产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吉林应急管理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
学院名称 | 校区 | 专业名称 | 层次 | 学位 | 学制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湖西校区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自动化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专科 | / | 三年 | ||
土木工程学院 | 湖西校区 | 土木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智能建造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专科 | / | 三年 | ||
建筑工程技术 | 专科 | / | 三年 | ||
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 湖东校区 | 资源勘查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测绘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地理信息科学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机电工程学院 | 湖西校区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机器人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汽车服务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智能车辆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 专科 | / | 三年 |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专科 | / | 三年 | ||
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 湖西校区 | 水利水电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农业水利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环境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安全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环境科学 | 本科 | 理学 | 四年 |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专科 | / | 三年 | ||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 湖西校区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水电站动力设备 | 专科 | / | 三年 | ||
管理学院 | 湖东校区 | 工商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市场营销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工程造价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财务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工程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会计 | 专科 | / | 三年 | ||
建筑与设计学院 | 湖东校区 | 建筑学 | 本科 | 工学 | 五年 |
城乡规划 | 本科 | 工学 | 五年 | ||
产品设计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环境设计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公共艺术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理学院 | 湖西校区 | 应用化学 | 本科 | 理学 | 四年 |
外国语学院 | 湖西校区 | 英语 | 本科 | 文学 | 四年 |
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 | 湖西校区 | 软件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理学 | 四年 | ||
物联网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专科 | / | 三年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专科 | / | 三年 | ||
电子商务 | 专科 | / | 三年 | ||
吉林应急管理学院 | 湖西校区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国际教育学院 | 湖西校区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24个省级科研机构,1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合作共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240个。
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机械制造”创新团队(带头人:王华)
平台归属 | 科研机构名称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综合平台 | 长春工程学院-中国第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教育部 | 2013年 |
综合平台 | 智能配电网测控与安全运行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7年 |
平台归属 | 科研机构名称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电信学院 | 配电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2007年 |
电信学院 | 吉林省配电设备自动化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2012年 |
土木学院 | 吉林省土木工程抗震减灾重点实验室 | 吉林省科技厅 | 2010年 |
土木学院 | 吉林省寒区住宅建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1年 |
土木学院 | 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13年 |
土木学院 | 吉林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20年 |
机电学院 | 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 | 吉林省科技厅 | 2014年 |
机电学院 | 汽车集成制造技术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2011年 |
机电学院 | 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制造在线检测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2013年 |
水环学院 | 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 | 吉林省科技厅 | 2012年 |
综合平台 | 长白山历史文化与VR技术重构重点实验室 | 吉林省科技厅 | 2018年 |
综合平台 | 吉林省长白山生态文化虚拟现实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8年 |
水环学院 | 吉林省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09年 |
水环学院 | 区域水资源科学与水工程安全国际合作基地 | 吉林省科技厅 | 2014年 |
勘测学院 | 吉林省油页岩钻探与环境保护工程实验室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3年 |
计算机学院 | 吉林省智能电网测控技术与数据分析工程实验室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4年 |
能动学院 | 吉林省建筑能源供应及室内环境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08年 |
管理学院 | 吉林省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2017年 |
管理学院 | 吉林省房地产研究中心 |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11年 |
建设学院 | 东北地域装饰文化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2015年 |
管理学院 | 吉林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2017年 |
综合平台 | 吉林省水利电力工程物理级仿真与安全科技创新中心 | 吉林省科技厅 | 2019年 |
平台归属 | 科研机构名称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综合平台 | 基础工业创新训练中心(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2018年 |
土木学院 | 吉林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中心 | 吉林省科技厅 | 2020年 |
计算机学院 | 智能配电网测控与数据分析协同创新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2021年 |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以来,学校教师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千余项,纵向科研课题750余项,横向课题28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312项;合作承担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课题1项;转化授权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47项;发表论文3632篇,其中SCI、EI等收录论文847篇。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获奖年度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有机废水碳氮硫同步脱除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 边德军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成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窦立军等 | 2015年 |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关于加快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 | 潘福林等 | 2014年 |
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 | 二等奖 | 预制钢筋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技术规程 | 窦立军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智能微网电能质量监测及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孟祥萍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MW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 刘文洲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汽车轮辋刮渣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 蔡长青等 | 2015年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汽车轮毂智能检测装备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杨晓东等 | 2015年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计及风光储互补的区域电力经济调度研究及其风电消纳应用 | 孙宏彬等 | 2016年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北方严寒地区乡村规划评估体系及农宅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 王丽颖等 | 2016年 |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中药生物碱CE-ECL分离与检测增强机制研究 | 高英等 | 2014年 |
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迷惘的一代”笔下的女性——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顾晓禹等 | 2017年 |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7月,至此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包括湖西区逸夫图书馆和湖东区图书馆两个馆舍,总建筑面积为2.66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288万余册(种),其中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67.5万册、电子图书125.3万种,纸质期刊1119种,中外文数据库36种,电子期刊约1.8万种,自建数据库6种。 读者用机达350台,阅览座位4445个。建成了以工科为主,兼收经、管、文、理,特色明显的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报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高校学术理论刊物,是吉林省一级期刊。设有政治·哲学·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学·艺术、高等教育等栏目。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吉林省一级期刊,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能源与动力、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学·测绘学、信息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等栏目;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合作交流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西班牙罗维拉·维尔吉利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技术大学、德国雅德应用科学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韩国莲庵工业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大同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西班牙罗维拉·维尔吉利大学等30余所国家(地区)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并互派专家、学者、留学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开展教育和科研合作。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合作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开办了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教育项目。
学校举办留学生教育工作,开设汉语言课程和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英文授课课程,在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和水利工程领域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层次的课程。同时,学校加大国际项目申请和管理力度,与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10所院校共同申请并获批了欧盟伊拉斯谟世界项目。
学校设立了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专项经费,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近5年,共选派100余名教师赴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丹麦、日本、德国、荷兰、台湾等国家(地区) 高等院校进行访学、交流或进修。
学校重视保持和加深与冶金、有色金属、建筑、水利、电力等行业企业的传统联系和友谊,不断巩固和扩大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域,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与吉林省政府等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属10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产学研用合作。
2021年6月28日,长春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共建智能车辆开发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室。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胡明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陈权 |
党委副书记 | 空缺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陈丽华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许骏、韩威、王朝勇、张邦成 |
参考资料[2]
知名校友校友 | 毕业时间 | 毕业专业 | 现任 | |
鄂竟平 | 1977年 | 水工专业 |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
王德学 | 1972年 | 机械工程专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副书记兼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 | |
徐建 | 1980年 |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 |
段成桂 | 1964年 | 热动专业 | 著名书法家、书画鉴定家 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 | |
甘霖 | 1981年 | 供热通风专业 |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
巨艾提·伊明 | 1981年 | 勘探专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第十届主席(会长) | |
张德新 | 1973年 | 水利专业 | 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 |
刘国栋 | 1992年 |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
陈江 | 1975年 | 物探专业 |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局长 | |
周卫军 | 1980年 | 工民建专业 |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 |
马涪良 | 1976年 | 水动专业 |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局长,嫩江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 |
郭俊华 | 1990年 | 地质勘探专业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三总队副总工程师(大校军衔) | |
刘连光 | 1976年 | 发变电专业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刘凤学 | 1984年 | 水利工程建筑专业 | 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绿源水力发电公司总经理 | |
史继山 | 1973年 | 机械工程专业 | 中共长春市委常委,中共长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 |
苗树茂 | 1963年 | 勘探专业 | 少将军衔,武警黄金指挥部总工程师 | |
袁明 | 1983年 | 钻探工程专业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局长 | |
程方方 | 1984年 | 工程地质专业 |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
董忠级 | 1984年 | 工程地质专业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 |
张俊才 | 1982年 | 水动专业 |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西北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 |
金万福 | 1980年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 |
侯旭华 | 1983年 | 机械专业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
焦继轩 | 1980年 | 水工专业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陕西省爆破协会副理事长 | |
王成文 | 1984年 | 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 | 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 |
李学同 | 1980年 | 物探专业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
张育林 | 1985年 | 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 | |
安云龙 | 1989年 | 工民建专业 |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 |
苏金波 | 1982年 | 机械专业 | 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 |
孙成中 | 1982年 | 物探专业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纪委书记 | |
李志成 | 2003年 | 道桥专业 | 中交二航局第五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
校徽
校徽一、基础元素。
(1)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手写体校名:长春工程学院;
(2)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三维正方体。三维正方体由字母G、C变形组合而成。字母G、C取“工程”两字汉语拼音Gong Cheng首字母。.
二、标志说明。
(1)圆形加三维组合设计,象征着团结向上,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突显标志的协调和大气。(2)标志中字母“C”相对排列,好象一本翻开的书页,代表学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教育和科研工作。(3)字母“G、C”结合紧密,好象建筑结构,象征学院“笃行务实,治学严谨”的教育风格。(4)顶部“G”好象一条弯然的公路,代表学生人生新路将在这里开始。(5)标志选用蓝色,因为蓝色是“工业、水利、交通、机械、高科技、工商、建筑、化工”的代表色。[3]
校歌
《放飞希望》
作词:邵永强、书苑
作曲:尚德义
扬起青春的风帆,荡起人生的双桨。
我们来自祖国的各地,聚集在工程的殿堂。
明德致远,修身有方,笃行务实,放飞希望。
啊,人生的梦幻在这里开始,我们的明天洒满阳光。
肩负祖国的重托,不忘人民的期望。
我们建设科学的大厦,探寻那知识的宝藏。
上善若水,聚热发光,脚踏实地,奋发图强。
啊,人生的道路在脚下延伸,我们的未来灿烂辉煌。灿烂辉煌。
精神文化校训
校训“明德致远”:体现学校1951年办学来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学生树立献身祖国建设的理想,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笃行务实”:反映学校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对踏实严谨,务实求真的作风的养成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校风
重教崇实、和谐创新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9:5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1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长春工程学院(理工类公办大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长春工程学院(理工类公办大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