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云南省临沧市自治县)

更新时间:2025-02-23 06:28:39 阅读: 评论:0

双江(云南省临沧市自治县)

双江 (云南省临沧市自治县) 次浏览 | 2022.10.19 18:19:2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双江云南省临沧市自治县

全县国土面积2165.03平方公里,辖4乡2镇72个村3个社区及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委会,截至2013年,总人口17万人。2012年,双江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亿元。双江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是中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 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茶原生地,源生于双江的勐库大叶种茶,于60、80年代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双江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北回归线横穿双江县城,气候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中文名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外文名

Lahu-Va-Blang-Dai Autonomous County of Shuangjiang

别名

双江县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云南省临沧市

电话区号

0883

邮政区码

677300

行政代码

530925

著名景点

忙糯石刻群、双江渡口、忙糯石香炉、神农祠

介绍

双江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东经99º35′~100º09′,北纬23º11′~23º48′之间。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辖4乡2镇2农场,76个村(社区)。县域海拔669-3233米,为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7℃。国土面积2157.11平方千米。县域内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580.2毫米。双江是全国最美茶乡、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全省茶产业十强县、云南省“一县一业”茶产业重点县,其中勐库大叶种茶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境内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被授予“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法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云南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为云南省首家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单位。

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18.5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52万人,占总人口的40.45%,少数民族人口8.26万人,占总人口的44.48%。县内居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彝族等23种少数民族。其中布朗族人口占全国布朗族总人口的12.2%,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3亿元,同比增7%。其中:第一产业14.48亿元,同比增5.5%;第二产业14.31亿元,同比增3.2%;第三产业26.44亿元,同比增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同比增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7亿元,同比下降3.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5亿元,同比增8.5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08元,同比增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5元,同比增10.9%。

1.地理位置。双江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离昆明711千米,临沧市78千米。地处东经99º35′~100º09′,北纬23º11′~23º4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4千米。东与景谷隔江相望,南以澜沧江、小黑江为界河与澜沧县、沧源县相邻,西连耿马,北接临沧。因澜沧江、小黑江相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县境总面积2165.03平方千米。

2.地形地貌。双江地处云贵高原的西南部,横断山脉南部帚形地带的扩展部位,平面地貌形似桑叶。因邦马山脉古夷平面抬升、错断、河流侵蚀切割作用而形成地面破碎,高差悬殊和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形态,与耿马交界海拔3233米的大雪山是县境西北极边最高点,县境东南的双江渡口为最低点,海拔669米,相对高差2564米。主山呈阶梯状层叠,层上峰峦栉立,边沿破碎,层与层之间有陡坡地带。县境地貌分为侵蚀构造、构造剥蚀、侵蚀堆积,深岩地貌4大类型。全县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深切中山河谷地、河谷盆地和“V”型中山窄谷山地三种。

3.气候特征。双江地处北回归线上,属低纬度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炎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量适中。每年5至10月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年平均气温为20℃,最热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8.9℃,最冷月平均气温12.6℃,极端最低气温-2.1℃。每年12月初霜,次年2月终霜,无霜期为35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015.6毫米,最大月降水量86.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307.3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222小时,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双江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1]

建制沿革

公元一世纪中期以前,今双江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今双江县境属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设云南郡,永昌郡不韦县东南增设雍乡县、西南增设永寿县;今双江县境属永昌郡雍乡县。

公元271年,西晋将建宁、云南、兴古、永昌四郡合设宁州;今双江县境仍属永昌郡雍乡县。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双江县境成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的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

公元762年,“勐舍龙”(南诏国)仿唐朝制度在“勐掌”(保山盆地)设置永昌节度、统辖领澜沧江以西地区;今双江县境属永昌节度。

公元937年,前“勐舍龙”(南诏国)汉裔官员段思平率部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掌”设永昌节度;

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除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双江县境先属永昌节度、后属永昌府。

公元1261年,大蒙古国招抚澜沧江以西各类土目设金齿等处安抚司;今双江县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

公元1271年,金齿等处安抚司分设东路安抚使(镇康路安抚使)、西路安抚使(建宁路安抚使);今双江县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东路安抚使。

公元1278年,元朝(前大蒙古国)裁金齿等处安抚司,原东路安抚使辖地设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下辖镇康、茫施、柔远等路;今双江县境属镇康路。

公元1286年,裁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和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辖地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后改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今双江县境仍属镇康路。

公元1289年,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分镇康路辖地设孟定路;今双江县境属孟定路。

公元1312年,“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傣族土目思汗法兼并周边地区、建立“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16年,“勐卯弄”(麓川国)向东扩张、孟定路所属土目归附;今双江县境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26年,元朝复占澜沧江以西部分地区、设谋粘路(辖今耿马西部、沧源、双江、临翔等地),上属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今双江县境属谋粘路。

公元1343年,“勐卯弄”(麓川国)击败元朝军队、趁胜追击到“勐嶲”(漾濞江河谷),“勐谷”(景东盆地)傣族土目闻风归附;夹在“勐卯弄”与“勐谷”之间的谋粘路被“勐卯弄”控制、后将沿澜沧江部分划予“勐谷”傣族土目节制;今双江县境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元朝、其地设平缅宣慰司;今双江县境属平缅宣慰司。

公元1382年,“勐谷”傣族土目俄陶背叛“勐卯弄”(麓川国)归附明朝、其地分设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的行政区;

公元1384年,“勐卯弄”迫于压力也归附明朝、其地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同年,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分别升级为府;

公元1385年,“勐卯弄”为惩罚俄陶的背叛、出兵征讨“勐谷”,从“勐谷”裹胁部分傣族过澜沧江建立“勐允养”(勐勐坝西)。

公元1416年,“勐卯弄”(麓川国)将王城附近的无地游民迁到“勐允养”(勐勐坝西)东面建“勐景庄”(勐勐坝东)。

公元1472年,景东土知府联合耿马土酋(朝廷未授官衔)两面夹攻勐允养、勐景庄,战后双方协定由耿马土酋派人来治理勐允养、勐景庄,勐允养、勐景庄合并为“勐勐”。

公元1527年,木邦宣慰司(今缅甸掸邦)兼并孟定府,令土酋罕庆守耿马。

公元1585年,明朝复设孟定府,下辖耿马安抚司、授耿马土酋们罕为安抚使。

公元1599年,耿马安抚司所辖“勐勐”地设勐勐(土)巡检司、授傣族土官奉正为(土)巡检。

公元1715年,勐勐傣族土官向清朝进贡,其地设勐勐(土)巡检司,划属永昌府。

公元1764年,勐勐(土)巡检司由永昌府划归顺宁府。

公元1851年,勐勐(土)巡检司傣族土官将辖地划分为六个“法圈”(类似乡级行政单位),法圈勐库、法圈海、法圈蚌、法圈福、法圈等、法圈腊;“法圈”又辖十九个“圈”(类似村级行政单位),圈福、圈等、圈腊、圈孝、圈勐峨、圈控、圈茂、圈蚌、圈允、圈海、圈协、圈岛、圈岗、圈哈、圈公弄、圈困角、圈南区、圈邦驮那来、圈勐库。

公元1888年,清朝出兵平定勐勐巡检司南境、孟连宣抚司北境的倮黑人后,析孟连宣抚司北境八土目地和勐勐巡检司地设直隶镇边抚夷厅、由内地派直隶同知管辖;

公元1891年,耿马宣抚司所属的勐董、勐角土目与耿马土司发生仇杀事件后,勐董、勐角由耿马宣抚司划归直隶镇边抚夷厅;

公元1892年,倮黑五佛主暴动,清朝镇压过程中招降“三佛主”李通明,承认他为西盟土目,划归直隶镇边抚夷厅;

公元1894年,孟连宣抚司由顺宁府划归直隶镇边抚夷厅,所属上允土把总、下允土千总析出由镇直隶镇边抚夷厅直辖;今双江县境属直隶镇边抚夷厅。

公元1904年,勐勐巡检司土巡检被废黜;

公元1905年,勐勐巡检司所属的勐勐坝区、四排山区划予缅宁厅,上改心山区留在直隶镇边抚夷厅。

公元1912年,民国政府改缅宁厅为缅宁县,缅宁县分设四排山县佐、辖勐勐坝区与四排山区;

公元1913年,直隶镇边抚夷厅改为澜沧县,澜沧县分设上改心县佐、辖上改心山区;

公元1928年,缅宁县四排山县佐与澜沧县上改心县佐分别由原行政区析出、合设双江县;双江县划分5个区,勐勐坝为中区、邦协以南为西区、勐库以北为北区、东北二门为东区。

公元1931年,双江县中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分别改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公元1940年,双江县将5个区调整为2个镇(勐库镇、永定镇)、4个乡(云山乡、得胜乡、复兴乡、文祥乡)。

公元1950年,共产党在双江县成立人民政府,上属于保山专区;双江县划分为2个区(太平区、勐库区),39个乡。

公元1952年,双江县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缅宁专区。

公元1953年,双江县调整为3个区(太平区、勐库区、勐勐区),40个乡。

公元1958年,双江县、临沧县合并为临双县。

公元1959年,临双县撤销、双江县恢复,双江县划分为3个联社(太平、勐库、勐勐),40个公社。

公元1961年,双江县调整为4个区(一区为太平、二区为勐库、三区为勐勐、四区为南榔),50个乡。

公元1966年,双江县调整为4个区(一区为太平、二区为勐库、三区为勐勐、四区为南榔),1个区级片(忙糯片),51个乡。

公元1969年,双江县调整为5个公社(一区改为永革公社、二区改为红卫公社、三区改为卫东公社、四区改为永忠公社、忙糯片改为永红公社),51个大队。

公元1972年,双江县调整为6个公社(沙河公社、贺六公社、勐库公社、勐勐公社、忙糯公社、南榔公社),77个大队。

公元1984年,双江县调整为7个区(勐勐区、勐库区、贺六区、沙河区、忙糯区、大文区、邦丙区),1个区级镇(城关镇),71个乡,1个乡级镇。

公元1985年,双江县改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辖7个区(勐勐区、勐库区、贺六区、沙河区、忙糯区、大文区、邦丙区),1个区级镇(城关镇),71个乡,1个乡级镇;兼辖2个国营农场(双江农场、勐库华侨农场)。

1988年2月,撤区建乡,城关镇与勐勐区合并设勐勐镇,双江县划为五乡两镇。74个村公所(办事处)

2000年8月,村级体制改革,村公所、办事处改称村民委员会。

2002年12月,勐勐镇设立公很社区、新村社区、沙河乡设尹甸社区。双江县辖五乡两镇,72个村,3个社区。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双江还是野生药材的宝库,经普查,有植物药材81科195种,菌类药材4科7种,开发的野生药物神衰果、叶下株已人工栽培成功。双江境内还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近2万亩。还生长有国家级保护珍贵树种红豆杉等。在动物中有珍稀的孔雀、白鹇、锦鸡和会唱“茶花朵朵”的野鸡等。

水力资源

双江水能资源储藏量38.2万千瓦。最大河流南勐河,全长80公里,汇集60条支流,径流面积达184.7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5.14立方米/秒,水能理论储藏量为6.82万千瓦,已开发8800千瓦。

矿产资源

双江富藏铁、铅、铜、锑、锡、锌、金、大理石、硅藻土、褐煤等矿藏。截至2012年,其中煤探明储量251.7万吨,硅藻土495.5万吨,其它矿藏尚待开发。

历史文化民族文化

2008年,双江县双江县23种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并凝练了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和谐的多元民族文化,。其中“拉祜族72路打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拉祜族民间歌舞文化遗存之一。“佤族鸡棕陀螺”是迄今只为双江佤族所独有。

2008年,双江布朗族仍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纺织工艺,他们自种棉花、纺纱、纺线、织布、染色、自制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被,其中布朗“牛肚被”刊称民间纺织技艺一绝。据说这一门技艺别的地方已失传,只有双江邦丙一带的布朗族独有,成为双江一绝。“布朗族蜂桶鼓舞”也属世间独有。蜂桶鼓源于它的形状像民间养蜂的蜂桶而得名。“傣族手工制陶”是濒临消失的一门民间手工技艺,其独特之处在于全用手工捏造,工具均以竹、木制作,所制圆形器皿不用转轮,圆周精度却很高。

民族文艺

2008年,双江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共10类87项列为县级保护名录,申请并争取把其中的7类21项列入了市级保护名录,1项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完成了《布朗人与茶》、《双江傣族简史》和《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等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双江县2008年提炼整理和创作了《欢迎你到双江来》、《扭摆来》、《嗡央尔》、《祝福送给你》等33首优秀传统歌曲。

2006年底,在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双江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布朗族的蜂桶鼓舞《逗鼓》和拉祜族健身操《徒手》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2007年春节期间,双江老年舞蹈队参加了云南省第二届金秋风采舞蹈大赛,参赛节目布朗族蜂桶鼓舞获得彩虹金奖,拉祜族舞蹈获得彩霞金奖。2007年10月3日,双江老年体协“夕阳红布朗族蜂桶鼓舞蹈队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动中华——中国群众文艺展演活动”,荣获金奖。

风景名胜

忙糯石刻群

20世纪60年代初,忙糯乡小必地后山古驿道附近首次发现此条,“天下人多”4个字石刻。1998年2至6月,县文化局组织调查,发现多处石刻,专家提出:忙糯石刻点较多,分部较有规律,属省内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应视为双江境内文化遗产。主要分布于忙糯乡小坝子行政村小必地、老林寨、上必地自然村后山及忙糯行政村池塘村,许多图案仍然清晰可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江渡口

位于大文乡邦驮村,距县城83公里,东与思茅景谷县隔澜沧江相望,南与澜沧县和小黑江一水之隔,海拔669米,为双江县海拔最低点,这里景色雄奇秀美,小黑江自西向东汇入澜沧江,形成一个“丫”字形。

忙糯石香炉

石香炉位于距忙糯乡政府4公里处的池塘村南侧小山顶端。石香炉高80厘米,直径60厘米,分顶部、炉身、炉户三部分。顶部两侧有炉耳,顶中有圆坑,炉身腹内为实心;三支炉足作为底座。1996年由县文体局、民宗局等部门挖掘出土,该炉造型独特,为省内外罕见。石香炉原为拉祜族宗教祭祀器物。从元末经明朝至晚清时期,该地一直是拉祜族宗教和政治活动中心,现石香炉所在地原为寺庙式建筑物,在清末数次拉祜族起义中,这里是义军集中和宣誓的地方。石香炉和双江拉祜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研究和考证双江拉祜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

神农祠

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南勐河上游,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山脚的古茶谷中心地带。祠内塑有一尊采用雪花白石雕制而成的炎帝神农塑像,高9.5米,基座9米,宽4米。对称建有两间传统民族风格房屋,左为茶展馆(以茶之源、茶之魂、茶之歌三个方面用54张图片展示双江勐库大叶茶原生地形象和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右为茶艺馆(在墙体上精心制作一幅反映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饮茶习俗为主的壁画,高2米,长13.8米)。塑像基座四周及中心广场共铺贴大理青石板530.9平方米,从神农祠牌坊至炎帝神农塑像共有69级台阶。

特产

冰岛茶

勐库冰岛茶(当地人也称“丙岛”)是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对冰岛茶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为当地土司“版纳古茶山引入”说,一为其他地方引入说。

冰岛村有许多大茶树,从村子的路旁到村子的后山处处可见。这些茶树大都集中于农户家的房前屋后,采茶不必走远路,有的茶树被派上了拴绳晒衣、拴家畜的公干。在一块茶地里我见一群茶农在挖地育老树茶的种子,地里有几十株古茶树。

最贵重的云南大叶种茶之一。

早晨8点多,我们从双江县城出发,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颠簸在坎坷的山路上,终于来到了位于崇山峻岭中的冰岛村。当我们来到了海拔1640米高度的冰岛村的时候,见到了当地的村主任周顺兵先生。他先容说,他们冰岛老寨天然村有4264棵大茶树,一年真正能够上市的冰岛茶只有5吨左右,非常贵重。2010年,冰岛茶鲜叶的最高价格已经到了110元一市斤,年年攀升。按照8市斤鲜叶做1公斤晒青毛茶来算,本钱接近了1000元。

勐库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是双江县闻名的古茶树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著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闻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门,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起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对冰岛茶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为当地土司“版纳古茶山引入”说,一为其他地方引入说。

冰岛茶,最贵重的云南普洱茶之一,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烈,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绝对是值得高端珍藏的极品。勐库古树茶还有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有专家评价:冰岛茶一芽四叶还很柔嫩,不象某些良种茶一芽二叶就显老相。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9:5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双江(云南省临沧市自治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双江(云南省临沧市自治县).pdf

标签:临沧市   云南省   自治县   双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