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爵位名)

更新时间:2025-02-24 15:50:44 阅读: 评论:0

侯爵(爵位名)

侯爵 (爵位名) 次浏览 | 2022.05.17 10:10:0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侯爵爵位名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法国Marquis、英国Marquess、德国Markgraf等)。

中文名

侯爵

外文名

marquess

拼音

hóu jué

开始时期

中国先秦时代

中国

古代爵位名,始于中国先秦时期。自周以来,除汉、北魏、明等少数几个朝代,大体皆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1]《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列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欧洲

欧洲国家贵族爵位中,从最低级贵族爵位以上的第四级一般在中文里译作“侯爵”,在公爵之下,在伯爵之上。近代欧洲各国的“侯爵”名称相对统一,多数与法语的Marquis同源(例如英语Marquis或Marquess、意大利语Marche等),一部分国家保留了与德语Markgraf同源的名称(但在德国也通用与第一组同源的Marquis)。

法语Marquis等称号来自拉丁文marca(边疆),原意为封于边疆的诸侯。欧洲中世纪边疆与内陆的概念区别源自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对帝国行省管理的划分,比较稳定的内陆省份归于元老院管理,而不稳定的边疆省份归于皇帝管理。中世纪以后,则把封疆贵族按照相似的概念分作最受君主信赖、管理边疆的“侯爵”,和管理内地的“伯爵”。德语Markgraf等称号也有相似的来源,其原意为“[管理]边疆(mark)的伯爵(graf)”。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9:1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6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侯爵(爵位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侯爵(爵位名).pdf

标签:侯爵   爵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