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蜥(蛇蜥科脆蛇蜥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11-17 12:57:12 阅读: 评论:0

脆蛇蜥(蛇蜥科脆蛇蜥属动物

脆蛇蜥 (蛇蜥科脆蛇蜥属动物) 次浏览 | 2022.10.02 15:33:2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脆蛇蜥蛇蜥科脆蛇蜥属动物

脆蛇蜥,因尾易断而得名。蛇蜥数量稀少且生性隐密,不易见到,外形似蛇,无四肢。所有的蛇蜥都无毒。蛇蜥主食蚯蚓、蛞蝓或甲虫之幼虫,跟所有蜥蜴物种一样,尾巴会自割。脆蛇蜥现在中国国内仅2种,脆蛇蜥Ophisaurusharti和细脆蛇Ophisaurusgracilis,主要分布于大陆长江以南及台湾省。

东方脆蛇蜥产于北美洲东南部,体长约105公分,无足。与蛇不同的特征是有耳,眼睑可活动,上、下腭可扩大,背、腹鳞片大小相同;外貌似细长脆蛇蜥,不同的是东方脆蛇蜥腹部两侧各有一条宽的条纹,而细长脆蛇蜥腹部两侧则各有一条窄的黑线条斑。两种皆生活在松土、落叶和草丛中或是石头下面。另一种分布在欧洲东南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体长约120公分。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蜥蜴目

蛇蜥科

脆蛇蜥属

脆蛇蜥

中文学名

脆蛇蜥

中文别名

金蛇、金星地鳝、碎蛇、蜥蛇

英文名

Hart's glass lizard

二名法

Ophisaurus harti

分布

台湾

外形特征

脆蛇蜥四肢退化,通身细长如蛇。全长500mm左右,尾长占全长的3/5以上。耳孔较鼻孔为小;有活动眼睑;吻背鼻鳞与单枚前额鳞(额鼻鳞)间有2枚小鳞。体侧各有一纵行浅沟,左右纵沟间上方有背鳞16-18纵行,明显起棱;下方有腹鳞10纵行,平滑。背面棕褐色,雄性背面有闪金属光泽的翡翠色短横斑或点斑;腹面黄白色,有的尾下散有棕色点斑。

生活习性

脆蛇蜥在四川西南部多见于海拔800-1500mm的山区,常栖于土质疏松、湿度不大的农耕地及其附近。平时潜伏于洞穴内或松软土中,多于晴天外出活动,觅食蚯蚓及昆虫。

蛇蜥蜴属于夜行性蜥蜴,喜欢钻地所以饲养的时候要求土壤湿松容易钻的在这里呢,推荐沙瓤椰土保湿性好成型。为了捕食蛇蜥蜴会爬小型的灌木或者树桩也利于观赏,蛇蜥蜴靠嗅觉和眼睛只看得到会动的物体,所以要求喂食活的(蟋蟀和蟑螂都接受)。不过建议为蟋蟀或者小型的蟑螂据本人观察

蛇蜥蜴吃食的时候很难下咽比起脑袋大的物体特别是蟑螂这样的硬壳昆虫一般喂食量看蜥蜴的体型。一般市场上的都是50CM左右的大个体,具体长多大无参考。

湿度:百分之八十。温度:24左右。垫材:15厘米。

无需太阳有的话也可以的不排斥,垫材厚的话无需躲避椰壳造景,不可种植因为他会不顾一切的乱钻。蛇蜥蜴尾巴很有利,需要的空间大,饲养箱高度超过50CM或者加盖以防越狱。吃食时最忌打扰像蛇一样会吐出,最忌上手。

生育繁殖

人工饲养下,观察到五龄以上才开始交配产卵,交配时间为5月中旬到6月中旬。7-9月产卵4-14枚于枯叶堆下浅洼中,卵乳白色,彼此粘连或分散,雌蜥有不定期盘卷卵堆上的习性;若将卵移开,雌蜥会以头将移开的卵用头顶回“巢”中。当气温在17°-18℃,约30-40天可孵出仔蜥,全长30-40mm。

保护级别

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保护等级。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范围

脆蛇蜥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多数省(区)以及台湾。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相关新闻

白云山发现脆蛇蜥的新闻被曝光后,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保靖县境内,有动、植物2855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7种,保护植物70种,是中国动植物极为丰富的资源库。专家指出,这次发现的脆蛇蜥属于爬行纲蜥蜴目蛇蜥科,系我国较为原始的因长期穴居而导致四肢退化的蜥蜴物种,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保护等级,属于濒危野生动物。[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8:0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64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脆蛇蜥(蛇蜥科脆蛇蜥属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脆蛇蜥(蛇蜥科脆蛇蜥属动物).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