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O F N等)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X与Y可以是同一种类分子,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也可以是不同种类分子,如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之间的氢键]。
中文名氢键
外文名Hydrogen Bond
所属学科化学
英文名Hydrogen Bond
性质电负性原子
类别次级键
适用范围化学
氢键的特征弱作用力,与分子间力相当,小于40kJ·mol-1;
有方向性(Y的孤对电子有方向),有饱和性(H+排斥可能与Y电子云相吸引的其它H+)。
氢键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通常是物质在液态时形成的,但形成后有时也能继续存在于某些晶态甚至气态物质之中.例如在气态、液态和固态的HF中都有氢键存在.能够形成氢键的物质是很多的,如水、水合物、氨合物、无机酸和某些有机化合物.氢键的存在,影响到物质的某些性质。[1]
键能氢键的结合能是2—8千卡(Kcal)。氢键是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稍强,比共价键和离子键弱很多的相互作用。其稳定性弱于共价键和离子键。
氢键键能大多在25-40kJ/mol之间。一般认为键能<25kJ/mol的氢键属于较弱氢键,键能在25-40kJ/mol的属于中等强度氢键,而键能>40kJ/mol的氢键则是较强氢键。曾经有一度认为最强的氢键是[HF2]中的FH…F键,计算出的键能大约为169kJ/mol。而事实上,用相同方法计算甲酸和氟离子间的[HCO2H…F]氢键键能,结果要比HF2的高出大约30kJ/mol。
常见氢键的平均键能数据为:
F—H…:F(155kJ/mol或40kcal/mol)O—H…:N(29kJ/mol或6.9kcal/mol)O—H…:O(21kJ/mol或5.0kcal/mol)N—H…:N(13kJ/mol或3.1kcal/mol)N—H…:O(8kJ/mol或1.9kcal/mol)HO—H…:OH3(18kJ/mol或4.3kcal/mol)
概念辨析关于氢键,论坛争论最多的在于不同笔者对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从属关系的争论。
传统定义,将分子间作用力定义为:“分子的永久偶极和瞬间偶极引起的弱静电相互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许多用现有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机理无法说明的现象。比如卤键,有机汞卤化物时观察到分子内卤素原子与汞原子之间存在长距离弱的共价相互作用力,从而引入二级价键力(condary valence forces)的概念。
现在学术上,已经不再用“分子间作用力”来涵盖全部的弱相互作用,而是用更准确术语“次级键”。氢键、范德华力、盐键、疏水作用力、芳环堆积作用、卤键都统称为“次级键”。
氢键是否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取决于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如果“分子间作用力”继续被狭义指代“分子的永久偶极和瞬间偶极引起的弱静电相互作用”。这样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性质也不完全相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也不完全同……,更像并列关系,氢键就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而我们目前国内普通化学教材、百科大辞典等,就是这个定义,就是狭义指代范德华力。
如果”分子作用力“定义指代一切分子的相互作用(这个定义也包括了长程和短程的相互作用),那么氢键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仅氢键属于,离子键力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高分子界面科学》一书,张开教授认为引力常数项可将各种极化能(偶极、诱导和氢键能)归并为一项来计算从这一角度出发,范德华力偶极矩相互作用系数可扩大范围写成静电相互作用系数。这样得到了关于静电力的广义范德华力。这样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类一些文献也有报道。《流体的热物理化学性质—对应态原理及其应用》作者项红卫教授认为分子作用势能的三个类型统称范德华力,包括定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定向力来源于偶极矩产生的引力包括电荷、偶极和四级矩其相互作用由玻尔兹曼权重因子按1/kT幂指数展开可得到平均势能函数。电荷、偶极和四级矩这些类型的相互作用十分相似均可认为服从Berthelot规律。由于色散力不会产生诱导作用,实际诱导相互作用按静电力比例修正。
氢键示意图张季爽和申成对于HF量子计算表明,氢键的形成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1.HF偶极矩的取向力;2.HF分子最高被占用轨道与另一分子最低空余轨道发生轨道重叠和电荷转移作用,即类共价键。3,分子间电子云的排斥作用。4.分子间的诱导偶极作用,非常微弱。氢键的本质也是静电相互作用,主要是偶极作用能和静电作用能近似可以用广义范德华力计算式计算,氢键作用是氢键力的几何平均值服从Berthelot规律。
由此来看,氢键包含”分子间作用力“集合所构成的”元素“,两个集合有交集。但是氢键还具有它所不具有的特征轨道重叠与电荷转移。
超强氢键具有类似共价键本质,在学术上有争议,必须和分子间作用力加以区分。
很多弱相互作用,既存在于分子内又存在于分子间(从量子化学角度来看);而且可以向化学键转化。所以笔者建议用更严格的词汇统称为“次级键”,而不再用分子间作用力来涵盖全部的弱相互作用。
另外,由于存在争议,其从属概念的辨析取决于对”分子间作用“的基本定义。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hn M.Prausnitz指出:”我们对分子间作用力认识远远不够,目前只局限于简单理想情况“。笔者认为因此在基础教育,比如中学教育,不必严格区分从属关系,重点在于了解性质。无论说氢键属于或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都不算错误。要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概念的辨析从属关系的考试题可以从考试中剔除(考谁属于谁是没有意义的),可以休矣!学生更重要的在于了解,氢键的特性以及几何平均关系、不严格饱和性和方向性、熔沸点、溶解度影响、稳定性以及π氢键等等。因为我们对分子间作用力认识远远不够……
我们可以参见2011IUPAC对氢键的重新定义来看。
氢键是比我们以为的要更加模糊的实体。IUPAC的成员之一、印度科技大学的高塔姆·丹瑟拉朱表示:“它同明显的边界之间没有相互关系。”
丹瑟拉朱表示,这不仅仅与语义学有关。一个新的定义将对抗化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有关氢键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的误解,并且鼓励他们思考氢键在新的环境——比如考虑到形成有机分子并采用一种以前认为不可能的反应方式下的影响。探索这条道路可能有助于我们研发出更加便宜的、更加环保的有机物,远离目前对有毒的、昂贵且包含了珍贵金属元素的催化剂的依赖。
重新定义氢键研究多数定义是传统鲍林定义,2011年IUPAC给出了重新定义。
氢键就是键合于一个分子或分子碎片X—H上的氢原子与另外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之间形成的吸引力,有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之分,其X的电负性比氢原子强。可表示为X—H……Y—Z。“……”是氢键。X—H是氢键供体,Y是氢键受体,Y可以是分子、离子以及分子片段。受体Y必须是富电子的,可以是含孤对电子的Y原子也可以是含π键的Y分子,X,Y相同原子时形成对称氢键。
IUPAC给出的氢键六准则:
氢键形成主要源于静电作用力。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电荷迁移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导致H原子核Y原子之间形成部分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由离散作用所引起。
X与氢原子间形成正常的共价键X—H是极性键。H……Y的强度随X电负性增加而增加。
X—H……Y之间的二面角是直线或接近180度。氢键越强H……Y距离越短。
氢键形成使得X—H距离增长,结构变化反映在X—H红外伸缩频率红移。且增加X—H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有效截面。X—H……Y中X—H键长增加得越多,H……Y氢键就越牢固,一些新的振动模式也相继形成。
NMR谱中X—H……Y—Z氢键的形成导致X和Y原子之间氢键自旋-自旋耦合以及核Overhaur效应增强氢键还产生特征NMR信号,X—H上H原子质子去屏蔽。
氢键的吉布斯自由能大于体系热能。
规则1指出,氢键源于静电作用,色散相互作用不再认为是氢键,而规则6是为弱氢键提供能量判断的底线。IUPAC规则指出,氢键形成可以看做质子迁移反应杯部分激活的先兆。氢键网状结构表现出来的协同现象,导致氢键性质不具备按队相加性。氢键在成键方向的最优选择影响晶体的结构堆积模式。氢键电荷迁移估算表明氢键相互作用能与供体和受体间电荷迁移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氢键体系电荷密度拓扑分析,X,Y原子间会显示一条连接X、Y以及键临界点的键径。
定义来源于:
Definition of the hydrogen bond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11)
Elangannan Arunan1*,Gautam R.Desiraju2,Roger A.Klein3,Joanna Sadlej4,Steve Scheiner5,Ibon Alkorta6,David C.Clary7,Robert H.Crabtree8,Joph J.Dannenberg9,Pavel Hobza10,Henrik G.Kjaergaard11,Anthony C.Legon12,Benedetta Mennucci13 and David J.Nesbitt14
1、Department of Inorganic and Physical Chemistry,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Bangalore 560012,India
2、Solid State and Structural Chemistry Unit,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Bangalore 560012,India
3、30 Kimberley Road,Chesterton,Cambridge,CB4 1HH,UK
4、Department of Chemistry,Laboratory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University of Warsaw,Warsaw,PL-02093,Poland
5、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0300 Old Main Hall,Utah State University,Logan,UT 84322,USA
6、Medicinal Chemistry Institute,Juan de la Cierva 3,Madrid E-28006,Spain
7、Department of Physic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y,Oxford University,South Parks Road,Oxford OX1 3QZ,UK
8、Department of Chemistry,225 Prospect Street,Yale University,New Haven,CT 06511-8499 USA
9、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Hunter College,695 Park Avenue,New York,NY 10065,USA
10、Institute of Organic and Biochemistry,Academy of Sciences of Czech Republic,Flemingovo nam 2,Praha CZ 16610,Czech Republic
11、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Copenhagen,Universitetsparken 5,DK-2100 Copenhagen,Denmark
12、School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Bristol,Bristol BS8 1TS,UK
13、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Pisa,Via Risorgimento 35 Pisa 1-56125,Italy
14、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CO 80309,USA
相关报道201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中,从分子结构到遥远的星球,科学界继续带给人们众多惊奇,以下便是《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图片。运用原子力显微镜,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绍兴籍科学家裘晓辉和他的队友们首次成功捕捉到了氢键的图像。图中加了黄色标示的即为氢键。
氢键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7:5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6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氢键(电负性原子、共价结合、氢原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氢键(电负性原子、共价结合、氢原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