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论(丹麦民族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24 04:09:08 阅读: 评论:0

三期论(丹麦民族历史)

三期论 (丹麦民族历史) 次浏览 | 2022.07.13 19:43:1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期论丹麦民族历史

三期论的产生,其社会背景是丹麦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丹麦考古学家琼斯·沃尔赛认为,法国大革命与丹麦19世纪初的史前考古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丹麦人是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之后开始研究自己的历史的,他们想从这种探索中为自己汲取民族的精神力量,希望从自己逝去的历史中发现一种辉煌的全新纪元。

1801年,英法联军摧毁了丹麦哥本哈根港口的海军主力,后来又混炸了哥本哈根。外来的侵略和民族灾难激发了丹麦人民的民族团结精神,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情绪来激励民众的团结和斗志,当时的北欧诸国在政治经济上都相对比较落后,历史不长也不够清晰。为了唤醒民众和曾请民族凝聚力,丹麦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自己的民族历史,而并非丹麦皇室的历史。

中文名

三期论

外文名

sanqilun

背景介绍

其社会背景是丹麦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丹麦考古学家琼斯·沃尔赛认为,法国大革命与丹麦19世纪初的史前考古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丹麦人是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之后开始研究自己的历史的,他们想从这种探索中为自己汲取民族的精神力量,希望从自己逝去的历史中发现一种辉煌的全新纪元。

三期论之前

802年,丹麦皇家古物收藏室丢失了一些无价之宝,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社会上也对一些古墓和历史建筑遗迹被迅速夷为平地,大量古物很快消失的状况极为关注。

1806年,尼勒普出版了一本《我国古代遗迹一览》的著作,他当时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图书管理员。在书中,尼勒普抨击政府对古迹的损害漠不关心,并建议成立丹麦国家古物博物馆,以效仿法国革命后成立的巴黎文物博物馆。在此之前,尼勒普本人一直从事私人收藏活动,并建立了一个小有规模的博物馆。但是对藏品的分类和陈列,尼勒普却束手无策,于是发出了古代遗存包裹在一团迷雾之中的感叹,这一感叹反映了19世纪许多古物学家的心声。

丹麦政府在向西兰岛主教和西兰大学神学教授弗里德里克·曼特等社会名流征询意见之后,于1807年也就是尼勒普发表著作的那一年的次年,成立了一个“保护与收藏丹麦古物皇家委员会”,任命尼勒普为秘书长。这个委员会受命组建国家古物博物馆,负责管理远古和历史时期的古迹,并向公众宣传古物价值和重要性。尼勒普从全国各地收集了许多古物标本,加上他自己的私人收藏,形成了哥本哈根古物博物馆的核心。

图书简介

“三期论”是1819年由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克里斯琴朱尔金森·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的史前文化分期理论,他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汤姆森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

影响

三期论”与“类型学”对考古学方法论上的巨大贡献毋需赘言。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中叶,器物的类型序列研究甚至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可以说后来“类型学”一定程度上也局限了考古学者的视野,但新的改变也孕育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分类的不断细化,考古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年代学以外的问题,基于深化分类、细致观察所获取的知识成为考古学其他领域研究的基石。 其实之所以能产生“三期论”和“类型学”,是因为早期的学者们注意到了器物的“共生关系”和“背景关联”,只有将器物与器物、器物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清楚,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考古年代学研究,它们是“三期论”和“类型学”出现的前提,因此博·格拉斯隆德教授认为系统的观察“共生关系”和“背景关联”才是十九世纪斯堪的纳维亚考古学者对考古学科最大的贡献![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6:2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5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期论(丹麦民族历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期论(丹麦民族历史).pdf

标签:丹麦   三期   民族   历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