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病毒是1951年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从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能使培养细胞发生病变的非脊髓灰质炎病毒。当时对该病毒与疾病有何关系尚不了解,故被命名为人类肠道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简称埃可病毒(ECHO)。埃可病毒分为30多个型,各型致病力和致病类型也不同,如ECHO6、19型致病力较强,它类似于柯萨奇病毒B型引起急性胸痛和心肌病。
中医病名埃可病毒
外文名Echovirus
别名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
就诊科室传染科
传播途径口-粪途径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粪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咽喉分泌物排出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在咽部及肠粘膜细胞增殖后,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埃可病毒具有非常高的感染性,并且能够在体内感染几乎所有的细胞。
临床表现ECHO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风疹,第一孕季感染虽可累及胎儿,但很少引起畸形。据1957年美国明尼苏达州400000例ECHO9型感染中,发病年龄2.5~33岁,常见的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烧、非化脓性脑膜炎和皮疹。皮疹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持续1~3天自然消退。可从大便、咽分泌物和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许多调查(Kleinman,1962,Milwaukee,1957;Peterson及Glicklich,1960;Landsm-an,1964)并未结论ECHO病毒致畸问题。
病因学埃可病毒是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它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与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相似。埃可病毒原有34个血清型,因为1型和8型抗原性相同,10型已归属于呼肠病毒,28型已归属鼻病毒,34型归于柯萨奇病毒A2:型的变种,故实为30个型。
埃可病毒对人类有感染性,能在猴肾细胞和人胚肾细胞生长繁殖,可使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既往认为埃可病毒均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现已证实一些型别的埃可病毒对动物有致病性。给恒河猴、Cynomolgus猴脊柱内或脑内注射病毒可导致病毒血症、神经损伤和脑膜炎,6型和9型的有些毒株在新生小鼠产生的损伤分别与柯萨奇B组和A组病毒所造成的病变相似。
埃可病毒的复制与脊髓灰质炎相似。在宿主细胞被感染后,细胞蛋白RNA、DNA的合成迅速被抑制,同时伴有磷脂合成增加和胞膜增殖。埃可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可形成结晶病毒排列,然后病毒在胞质中分散,并通过宿主细胞膜的小缝隙或由细胞流出的胞质突出释放,最后使感染细胞破坏。
埃可病毒的分型是依据中和试验检测特异性抗原。埃可病毒无组抗原,在几对病毒间有异型交叉反应。经中和试验证明1型和8型有主要抗原交叉,12型和29型交叉反应程度较小,抗23型抗体可中和22型病毒,11型和19型间有弱的相互交叉反应。型间交叉反应给病毒的鉴别与血清学诊断带来困难。病毒3、6、7、11、12、13、19、20、21、24、29和30型等具有凝集人O型红细胞的活性,用新生儿细胞可获最大滴度,但血凝的最适温度随病毒而不同。埃可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稳定性与柯萨奇病毒相似。
实验室诊断特异性检查
1、病毒分离:可取患者血液、脑脊液、疱疹液、胸腔及心包积液等接种于猴肾细胞或人胚肺细胞中。
2、血清学检查:检测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为最常采用的方法,也可用血凝抑制试验。
3、PCR法检测埃可病毒RNA。
结果分析与判断
1.病毒分离。病毒分离可取患者血液、脑脊液、疱疹液、胸腔及心包积液等接种于猴肾细胞或人胚肺细胞中。如从咽部和粪便分离病毒,须结合血清学检查进行判定。
2.血清学检查埃可病毒感染后,在患者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呈4倍升高时有诊断价值。中和试验为最常采用的方法,由于埃可病毒型虽多,型别之间可存在异型交叉,故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受到限制。某些埃可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有凝集作用,故可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诊断。
3.PCR检测。PCR法是快速、敏感的诊断试验。
埃可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某些特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无菌性脑膜炎、出疹性发热等有提示诊断的价值。流行病学资料可资参考。借助病毒学与血清学检查才能确诊。
治疗方法无特殊治疗。对症治疗包括解热止痛、抗生素和防治合并症、并发症。孕期感染者应注意排除胎儿畸形,新生儿则应隔离观察。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6:2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5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埃可病毒(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埃可病毒(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