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周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上游澎波河流域,县驻地距拉萨市65公里。总面积4464.4平方千米。全县辖9乡1镇,45个行政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为50596人。
2020年,林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7%。
林周县主要矿产资源有铅、锌、重晶石、煤、石膏等。林周县有拉萨河、唐古拉山等旅游景点。林周县有氆氇、卡垫、火盆、花盆、油壶、酒壶等。
中文名林周县
外文名Lhünzhub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540121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地理位置西藏中部,拉萨河上游澎波曲流域
面积4512平方公里(2011年)
下辖地区1镇、9乡
政府驻地甘丹曲果镇
电话区号0891
邮政区码851600
气候条件高原气候
著名景点拉萨河,唐古拉山
机场拉萨贡嘎机场
火车站拉萨火车站
车牌代码藏A
人口5059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15.3 5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林周县林周县辖境称之为彭域,藏语意为“自然形成的沃土”。林周,曾译为“彭”、“吞珠”、“吞竹”、“冷竹”、“林祖”、“冷竹宗”、“伦珠布宗”等。
距今3~4千年前,当地藏族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6世纪前,藏民族部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兴衰,势力强大的部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部落,在藏区上、中、下三大地区形成了各自为政,互不相属的诸多部落,史称12邦和40小邦。今林周县境内有“额布查松”邦和耶热宇西、龙若若亚松两个小邦。“额布查松”是“12邦”之一,其中心为今江热夏乡斯木巴村一带(有城堡遗址)。三个邦的辖境包括今林周县、达孜县部分地区及城关区蔡公堂乡。
5~6世纪之交,额布查松邦王森布杰独断专横,邦内矛盾重重,众叛亲离。在叛离大臣娘、韦、农次绷等氏族的内应下雅砻地区悉补野王囊日伦赞率领军队打败森布杰,森布杰的统治被颠覆其属地和吉曲河上游地区归其管辖,原森布杰辖地被改名为彭域,并沿称至今。
7世纪初,悉补野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统一的吐蕃政权后,将吐蕃全境划分茹、东迪、域参等地方机构。今林周县境内为卫茹辖地,卫茹设有10个东迪和18个域参,其中彭域境内设有4个东迪(千户所)和3个域参(村级行政机构)。4个东迪是秋仓东迪,治所在今阿郎乡境内,辖区约为今林周县东南部地区;昌仓东迪,治所地址不详,辖区约在今林周县境内;尚日东迪,治所设在今林周县江热夏乡,其辖区在今林周县江热夏乡一带,古松夏却东迪,即“王家东部禁卫军千户所”,治所设在今林周县治附近。域参有3个:隆雪域参,治所在今林周县阿郎乡境内,派驻有一名地方长官,长官驻地在就在林周县阿朗乡境内;萨凯域参,治所不详,派驻一名地方长官治理,长官驻地在林周县境,恩朗域参,治所在今阿郎乡境内,派驻一名长官治理。
9世纪后叶,以萨凯(故址在萨塘,古称“彭域萨莫岗”,今译作“撤当”,属今林周县卡孜乡改布村)为中心形成林周县南部地区最大的地方割据势力,由卓、玛两氏族统治。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藏历第一绕迥火鸡年)和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藏历第三绕迥鉄鼠年),在今林周县境内先后建立热振寺、达龙寺,这2寺逐渐成为彭域北部地区很有影响的政教合一力量,尤其是达龙寺成为统治一方的地方政教势力。元朝后林周县北部大部分地区归达隆寺管辖,其余地区基本上由“直贡万户”统治。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时期,伦珠宗(今译林周,宗治所在今县城附近),为当时新建的西藏13个大宗之一。此后较长时期今林周县南部由达龙寺控制的伦珠宗管理,而北部地区则由达龙寺控制的旁多宗管理。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马年),第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旁多宗、伦珠宗的地方行政权力收归于西藏地方政府。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藏历第十一绕迥土羊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彭域设立伦珠、萨拉、卡孜、朗塘、旁多、达孜6个宗,管理彭域全境,直至20世纪50年代。其中,伦珠宗管辖范围最大。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所明确的“对西藏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革”的规定,保持西藏地方在林周境内原有的宗及谿卡的政治体制。
1954年,西藏地方政府设立“卫区”,今林周县境内设有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林周宗。
1956年8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设立拉萨基巧办事处,林周县境内的林周宗、旁多谿、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均由拉萨基巧办事处管辖。
1958年,噶厦政府在今林周境内设基巧(总管)一职,派一名5品俗官出任基巧,今林周县辖境分属于伦珠、萨拉、卡孜、朗塘、旁多、达孜6个宗谿。
1959年10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撤销拉萨基巧办事处,设立拉萨市,林周宗、旁多谿、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划归拉萨市管辖。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林周县隶属西藏拉萨市,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县驻地距拉萨市65公里。县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90°51′至91°28′,北纬29°45′至30°08′,地处西藏中部,拉萨市东北方向,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南抵拉萨市的城关区和达孜区、西接堆龙德庆区、北临当雄县,东连墨竹工卡县和那曲市的嘉黎县,总面积4464.4平方千米。
气候林周县北部属拉萨河上游及其源流区域年均气温2.9℃,平均海拔4200米。林周县属高原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均气温5℃,年均降水491毫米,夏季雨水集中,年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无霜期120天。
水文林周县有热振河、达龙河、乌如龙河、拉萨河等河流。
河流总长度577千米,主要包括拉萨河、拉曲河、热振河、玉年曲河、乌鲁龙曲河等,其中热振河境内流长130千米,拉曲河境内流长22千米。拉萨河、玉年曲河、乌鲁龙曲河等20多条为季节性河流。
地貌林周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南北狭长,跨度达180千米。念青唐古拉山支脉卡拉山横贯林周县,将林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
行政区划2013年,林周县辖1个镇、9个乡:甘丹曲果镇、春堆乡、松盘乡、强嘎乡、卡孜乡、边觉林乡、江热夏乡、阿朗乡、唐古乡、旁多乡。
2017年末全县共有9乡1镇,45个行政村,行政区划面积4464.4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林周县主要矿产资源有铅、锌、重晶石、煤、石膏等。
生物资源林周县动物资源有鹿、獐子、黑颈鹤、雪鸡、灰鸭、野鸡、黄羊等。
植物资源主要有药材主要有虫草、贝母、红景天、雪灵芝等。
人口2013年,林周县总人口为7万人,其中除汉族外还有苗族、 回等少数民族。
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62171人,比2016年减少2336人,户籍人口64251人,比2016年减少202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5733户,户籍人口64926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为50596人。[3]
经济综述2012年林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4亿元,比2011年增长12.2%。2012年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4.1%、34.9%、61.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5.0和6.9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2013年,林周县生产总值达到8.39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2690万元,是2012年的6.73倍,年均增长46.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亿元,比2012年增加4.63倍,年均增长41.3%。
2017年,林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1亿元,同比增长10.0%(按可比价计算),增速比上年加快8.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增长3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5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17年,林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08万元,同比下降19.5%。其中:税收收入2764万元,占总收入的26.6%,同比下降40.8%;非税收入7644万元,占总收入的73.4%,同比下降7.5%。
2019年,林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8.9%,增速比上年下降1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37亿元,增长8.6%,增速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2020年,林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4.2%,增速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48亿元,同比下降0.2%,增速比上年下降8.8个百分点。[4]
第一产业2012年林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亿元,比2011年增长3.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0.85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0.06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0.61万公顷,与2011年持平。其中:青稞种植面积1650.03公顷,比2011年增加56.88公顷。小麦种植面积896.85公顷,比2011年增加4.01公顷。油菜种植面积399.77公顷,比2011年增加121.3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66.75公顷,比2011年增加596.5公顷。
2013年,林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587.19元,比2012年增长94.3%,从2005年的2361.27元增加到2010年的4587.19元,年均增长14.2%。
2017年,林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27%。其中:农业产值2.28亿元,同比增长5.97%;林业产值0.016亿元,同比增长3.93%;牧业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5.60%。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065.83公顷,其中:青稞种植面积8290.24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39.28公顷,油菜种植面积663.0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03.99公顷。
农作物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68130.33吨,其中:小麦18260.63吨,青稞49869.7吨。油料作物产量1816.5吨,蔬菜产量25459.58吨。
畜产品产量:年末牲畜存栏数22.8万头(只、匹),同比下降3.39%,其中:大牲畜存栏15.03万头,同比增长2.95%。肉类产量4245.5吨,同比增长2.8% ,奶产量3795.2吨,同比下降15.7%。
第二产业2012年林周县工业增加值3.3亿元,比2011年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亿元,比2011年增长19.5%,2012年林周县有工业企业5家,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1%,比2011年下降2个百分点。
2013年,林周县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95.18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亿元,年均增长78%。特别是矿业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正在成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7年,林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6亿元,同比增长10.3%(按可比价计算)。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
第三产业2012年林周县共有限额以上企业5家,同比2011年增长13.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6亿元,比2011年增长18.5%。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3.19亿元,比2011年增长8.6%,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30.7%。
2012年林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60.83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26.5%。其中:国内游客54.48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28.2%。入境游客6.0万人次,比2011年下降48.3%。全年旅游总收入6.48亿元,比2011年增长28.1%。
2017年,林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提 高了0.1个百分点。
2017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57902人次,同比增长17.1%;旅游收入1989.7万元,同比增长19.1%。
交通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27公里,其中县道380公里,乡道127公里,村级公路371公里,寺庙牧场转用道路149公里。全县10个乡镇、45个行政村、38座寺庙,公路通达率均达到100%。[6]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2013年,林周县共有学校63所,在校生9548人,教师578人。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3787人,其中少数民族3780人,占学生总数99.8%。
2017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 10所,幼儿园30所,专任教师556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5人、小学专任教师361人、幼儿园教师85人、直属事业22人。在校学生8171人,其中:中学2169人、小学 4196人、幼儿园 1806人。小学适龄入学率99.9%,初中适龄入学率99.6%。
科技事业2013年,林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57人,其中工程技术员45人,农业技术人员33人,卫生技术人员133人,教学人员182人。
文化事业2013年,林周县有广播电视单收(收转)站122座,广播复盖人口44500人,复盖率为81%,电视复盖人口为49434人,复盖率为89%。林周县有线电视台已开通22个频道,无线台1座,文化馆1个,书店1个,乡级文化站9座。林周县共有电影放映队6个,5个乡放映点,一辆流动放映车。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室1个,共有9个乡级电视单收站,7个乡级电视发射站。
医疗卫生2003年,林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5个,其中医院1个,医院床位70张,其中农村医院床位40张,占总床位数75%,年平均每4人拥有医生4人。
201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6个,其中:二级乙等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9个、疾控中心1个、村级卫生室35个。执业(助理医师)129人,医疗机构床位数75个,其中:县30个,乡(镇)45个。
社会保障2017年,全县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床位数248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40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2人,参保率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25人,参保率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8073人,参合率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450人,参保率99.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99人。
基础设施2013年,林周县有水电站1座,乡水电站2座。粉条厂和粮油加工厂各1家。民族手工业较发达,主要行业有织氆氇、卡垫、制陶等。2013年,林周县拥有电信、邮政局2所,邮电业务总量21万元。968门程控电话已开通,可与区内外数字直拨。无线、好易通893部,21户宽带,卫星电话10户,IC卡6部,201卡电话已建3部,公用电话56部。
2017年末全县农村公路里程1027.9公里,其中:县道378.95公里,乡道128.35公里,村道372.13公里,寺庙牧场专用道路148.49公里。全县桥梁121座。全县45行政村通畅率已达100%,184个自然村通畅率已达50.5%。
2017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24.7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8.7万元,同比增长14.6%。电信业务总量3686万元,同比增长8.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34116户,同比减少14.9%。固定电话用户总数304部,同比减少75.6%。年末宽带用户共4674户,同比增长78.3%。
风景名胜热振寺热振寺热振寺坐落于拉萨北部林周县唐古乡的普央岗钦山麓,距离拉萨240公里。古柏环绕、清新幽静。它是西藏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于1056年由阿底峡弟子、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创建。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卫藏道场胜迹志》这部古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寺院就是“佛的阿兰若降热振寺”,可见该寺地位之高。“热振”之意为“根除一切烦恼,持续到超脱轮回三界为止”。[1]
虎头山水库虎头山水库虎头山水库位于位于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强嘎乡,是鸟儿们的主要夜栖地。水库,两面夹山,背风向阳,沼泽里水生植物丰富。
和南部林周的大多数村庄一样,这里以农耕为主,成片的农田相连,收割后的残秣撒落在田间地头,头年的庄稼杆堆在空地上,成了鸟儿们休息时天然的窝。
过季的荒草东一丛西一丛,成了小巧的鸟儿们藏身的好地方。广大农田里收获后的残秣,更是鸟儿们越冬时的主要食物来源。湖边大片的湿草甸沼泽地是黑颈鹤、斑头雁等水鸟越冬的重要夜栖地带。
虎头山水库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1999年9月30日虎头山水库整治工程开工,2002年9月10日竣工。
地方特产林周县有氆氇、卡垫、火盆、花盆、油壶、酒壶等。
所获荣誉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5]
2021年7月,林周县入选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拟表彰对象名单。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5:5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5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周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周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辖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