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反射(非条件反射)

更新时间:2025-02-25 05:23:39 阅读: 评论:0

排尿反射(非条件反射

排尿反射 (非条件反射) 次浏览 | 2022.09.01 16:44:46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排尿反射非条件反射

排尿反射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但经常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毫升左右),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1.36厘米水柱=1毫米汞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到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幼儿对排尿的控制作用较弱,对下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幼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遗尿现象。

中文名

排尿反射

外文名

micturition reflex

分类

是一种简单反射,脊髓反射

也称

非条件反射

排尿异常

如果排尿反射弧的任何一个部位受损,或骶段脊髓排尿中枢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都将导致排尿异常。

如膀胱的传入神经受损若高位脊髓受损,膀胱充盈的传入信号不能传入骶段脊髓,则膀胱充盈的传入信号不能反射性引起张力增加,故膀胱充盈膨胀,膀胱壁张力下降,称无张力膀胱。当膀胱过渡充盈时,可发生溢流性滴流,即从尿道溢出数滴尿液,称为溢流性尿失禁、如果支配膀胱的传出神经(盆神经)或骶段脊髓受损,排尿反射也不能发生,膀胱变得松弛扩张,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称为尿潴留。若高位脊髓受损,骶部排尿中枢的活动不能得到高位中枢的控制,虽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好,此时可出现尿失禁,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脊休克恢复之后。在脊休克期间,由于骶段脊髓排尿中枢处于休克状态,排尿反射消失,可发生溢流性尿失禁。[1]

Barringtonapos;s核是哺乳动物脑内控制排尿的重要核团,位于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常被称为脑桥排尿中枢。Barringtonapos;s核发出纤维投射至支配膀胱逼尿肌的骶髓副交感核,毁损该区可导致动物永久性失去排空膀胱的能力;而电刺激或化学刺激该区可引起支配膀胱的节后纤维放电增加和膀胱逼尿肌收缩。D区是紧邻Barringtonapos;s核腹侧的一团神经元,它发出纤维投射至腰骶髓Ounf核的腹外侧群,而Ounf核的腹外侧群主要是由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的阴部神经运动神经元组成。因此,与Barringtonapos;s核相比,可将D区视为脑桥储尿中枢。但是,目前对Barringtonapos;s核和D区通过何种途径接受膀胱的充盈信息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形态学研究手段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腰骶髓Ⅰ层、骶髓副交感核和后连合核神经元发出投射纤维直接终止于Barringtonapos;s核和D区内。

科研论文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来自下丘脑视前内侧区和中脑导水管腹外侧部的投射纤维终止于Barringtonapos;s核与/或D区内,并与其内腰骶髓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提示此两区域可能参与调控脑桥排尿反射(论文2和3)。结合以往的研究和本论文的结果,绘制了图1(下页)用以显示脑桥排尿反射通路的组成极其调控的神经回路。

家兔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但目前对其脑干内Barringtonapos;s核的位置及纤维联系尚不知晓。本实验研究表明,家兔Barringtonapos;s核亦位于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它发出纤维投射至骶髓副交感核,同时也接受来自骶髓的投射纤维,提示其脑桥排尿反射的构成可能与大鼠相似。

排尿观察宝宝尿量的正常与异常

正常:宝宝在不同年龄,尿量并不相同。

刚出生的宝宝在头几天时,由于进食量少,尿量可以很少,约80毫升以内;3~4天尿量为30~300毫升;10天到2个月尿量约在400~500毫升;1~3岁尿量约500~600毫升。由于受到个体差异、每日饮水量、气温高低等因素影响,尿量可以有较大的差异。

异常:如果宝宝一日内的尿量多于3000毫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便为多尿,若此时宝宝同时吃多、喝多,体重反而逐减,那么可能患了糖尿病;若同时口渴多饮,可能患了尿崩症。如果一日尿量少于250毫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便为少尿;若同时伴有腹泻、口渴、唇干、无泪,提示体内失水;若伴有浮肿、高血压,可能患了肾脏病。

排尿次数正常与异常

正常:刚出生的几天内每日尿4~5次;6个月内的宝宝每日尿20~25次;6个月~1岁的宝宝,随着半流质辅食品的增加及肾功能的逐渐完善,每日排尿次数减少为15~16次;2~3岁每日平均尿次数为10次。

异常:宝宝尿次数明显增多并伴有尿急、尿痛,很可能患了尿路感染;宝宝受到了家长训斥或看到恐怖电视、听了恐怖的故事,就会尿频,这是一种神精性尿频症。

尿色的正常与异常

正常:正常宝宝的尿色大多为无色、透明或呈浅黄色;在出汗多、喝水少时颜色较深。宝宝肾未发育成熟,吃了含草酸盐或磷酸盐的食物,如菠菜、苋菜、香蕉、橘子、苹果等,尿排出后遇冷会形成结晶,使尿变混浊,妈妈不必惊慌。新生宝宝,在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冷却后呈淡红色,这是尿酸盐的结晶,数天后会消失,是正常现象。

异常:宝宝患了病而服用痢特灵、黄连素、复合维生素B等,尿液会变成金黄色;若宝宝尿呈深黄并伴有皮肤、巩膜发黄,则可能患上了黄疸性肝炎;宝宝尿呈乳白色伴有发烧、尿痛,可能患了肾盂肾炎;若宝宝尿呈鲜红色或肉红色,可能是血尿,是由肾炎、尿路结石、尿道畸形或肾肿瘤所致。

尿味的正常与异常

正常:婴幼儿刚排出的尿带有一种淡淡的芳香,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可出现明显的氨臭味。

异常:宝宝刚排出的尿有一种特殊的霉臭味,伴有智能逐渐低下,就应警惕可能患了苯丙酮酸尿症,需立即诊治,正确的饮食会挽救宝宝终身。

自控排尿的正常与异常

正常:从出生到初几个月排尿纯属反射性的,只有在膀胱充盈时才会反射性排尿。到了5~6个月大时,条件反射逐渐形成,可在大人把尿时排尿。大约2岁后,宝宝才有可能自主排尿。5岁后不应有遗尿。

异常:2岁后宝宝日夜不会自主排尿,伴有瘫痪或智力低下,这是患了脑瘫;若5岁后夜尿仍不能自控,这属遗尿症。

当发现宝宝的尿有异常时妈妈怎么做

当宝宝尿多时,妈妈要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引起多尿的外界因素,如果有,只要避免就可使多尿的症状缓解。如果宝宝少尿,妈妈要注意他是否有发烧、腹泻及多汗现象,如果有,要补充适量液体,多饮水,但若同时伴有浮肿,应严格限制水和盐的摄入。当宝宝的尿有异常,同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妈妈应充分重视,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诊治。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5:4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5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排尿反射(非条件反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排尿反射(非条件反射).pdf

标签:条件反射   反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