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精神是2005年10月17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喜讯传来,举国欢腾。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致电热烈祝贺,全世界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中文名载人航天精神
对 象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
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基本内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发展历程载人航天精神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一项伟大工程。20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郑重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1999年11月20日~2002年12月30日,成功进行了4次“神舟”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经过115小时32分钟太空遨游后安全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地面组织指挥和测控系统的协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顺利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2013年6月11日,“神舟”10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顺利完成了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任务。
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与神舟11号组合体内驻留30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精神内涵载人航天精神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奋力拼搏。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攻克尖端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
③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④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
⑤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一心为事业,舍弃生活方式的多彩而选择单调,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平凡,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强军目标,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的时间轴上,我们再回眸中国航天人29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由得发现,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也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伟大精神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被纳入。[1]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5:0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53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载人航天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载人航天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