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1940年2月3日出生于河北省无极县,地雷爆破专家,专业技术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工程兵科研一所高级工程师。
李钊于1964年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总装工程兵某部从事科研工作,历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驻无锡工程兵科研一所实习员、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第四研究室主任;1983年担任科技处处长、科研二所副所长、副总工程师。1989年担任科研一所所长,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1994年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钊长期从事地爆装备研究和工程装备科研领导工作。
中文名李钊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无极县
出生日期1940年2月3日
毕业院校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早年经历1940年2月3日,李钊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
学习经历1959年7月,从石家庄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后转入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地雷爆破工程系。
工作经历1964年7月,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总装工程兵某部从事科研工作,历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驻无锡工程兵科研一所实习员、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第四研究室主任。
1983年,担任科技处处长、科研二所副所长、副总工程师。
1989年,担任科研一所所长,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
1994年,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李钊于20世纪70年代主持解放军第一代防坦克耐爆地雷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新的地雷耐爆原理,研制成功“多次耐爆引信”。20世纪80年代主持解放军某型火箭布雷系统研制,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主持研制成“抛撒布雷系统”,填补了解放军近程机动、快速布设防坦克雷场、防步兵雷场和混合雷场装备的空白。
李钊的主要论文有《结构设计及选材对减轻地雷重量的影响》《2010年前重点工程装备发展设想》《浅析登陆战斗工程保障重点及工程装备发展建议》。
根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李钊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李钊说:成功之路,是靠坚韧不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李钊认为:本科教育应注重创新。以前的本科教育基本都强调“背”知识,是一种智力的教育。现在学习书本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则是要强调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创新,而是整天跟在外国人后面跑是不行的。
荣誉表彰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1990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
1991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9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1987年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13年8月 | 兰州军区“专家智囊团”成员 |
中国兵工学会工程装备分会 |
李钊的父亲李冠英是位纺织专家,先后在北平、天津、石家庄等地的纺织厂工作。早期任技术员、工程师,建国以后,担任过多个纺织厂的厂长和华北纺织管理局副局长职务,母亲薛华是位典型的勤俭贤惠家庭妇女。
人物评价您(李钊)是中国地雷领域的领物,面临科研路上的荆棘险阻,您从不退缩;应对现代军事的科技关隘,您迎难而上。近50年来,您在荒漠中开垦,在禁区中挑战,为提高解放军工程兵作战能力和地爆装备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祝李钊院士八十岁寿辰贺信评)
李钊先后主持研制多种防坦克地雷和快速机动布雷系统,促进地爆专业高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军营文化天地》评)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4:1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5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钊(中国工程院院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钊(中国工程院院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