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以使我们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文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外文名Chin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类型制度
领域经济
国别中国
历史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
现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基本特征表述市场经济是通过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动形态。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2、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交换只能在等价的基础上进行。
3、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都力图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必然存在竞争。
4、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
5、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商品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为他人和社会更好地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盈利。
6、市场经济是网络经济。为使生产要素有来路,产品有销路,必须发展横向联系;为求得自上而下的指导、协调、规划和监督,必须发展纵向经济。
7、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没有边界的,它反对任何形式的边界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市场要对国内开放,也对国外开放。
8、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竞争机制支配企业行为使市场处于非平衡状态,生产要素在竞争中流动又可产生平衡的倾向。
发展目标面对新世纪,中国必须坚持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在未来五年内,继续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0月,在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2]
“十五”计划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奋斗目标中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各种形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科学管理;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配收入。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的收入高低和盈亏状况首先取决于市场价格,价格的高低决定着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2、传递信息。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向商品生产者传递经济信息,价格上升表示供不应求,反之则供过于求,生产者可根据价格信息自主调节生产。
3、刺激生产。市场在分配收入和传递信息的同时,又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的不断发展。
4、调节供求。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和需求的平衡,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生产减少;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生产增加;供求平衡,各个部门的生产比例得到合理分配,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化。
基本特征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必然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可以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又可以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基本框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立市场主体,改革企业经营机制。首先,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战略。其次,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再次,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工作。
2、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同时要培育和健全价格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汇率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
3、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仅限于统筹规划、总量控制、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运用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4、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该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坚持多劳多得;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要坚持公平的原则,解决收入过分悬殊的问题;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3:5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4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制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制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