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9千米,总面积1583.58平方千米。蒲城县辖17个镇(办),275个行政村、14个社区、2450个村民小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蒲城县常住人口为662603人。
1950年5月,大荔专署撤销,蒲城县属陕西省人民政府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6年10月,改由省直辖。1958年12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为蒲城县后直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1年8月,三县恢复原建置后,蒲城县属陕西省人民政府渭南地区专员公署管辖。“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8年6月成立蒲城县革命委员会,属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0年11月,撤销蒲城县革命委员会,恢复蒲城县人民政府,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至今。
2020年,蒲城县实现生产总值20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卤阳湖)67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3%。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4元,比上年增长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48元,比上年增长7.6%。
中文名蒲城县
外文名Pucheng County
别名酥梨之乡,焰火之乡
行政区划代码610526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渭南市
地理位置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
下辖地区2个街道、15个镇
政府驻地城关街道
电话区号0913
邮政区码7155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将相故里牌楼,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唐桥陵等
机场蒲城内府机场
火车站蒲城站、蒲城东站
车牌代码陕E
面积1583.58km²
人口数量66260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203.54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蒲城在西周末期宣王时(前827—前782年),属贾。北宋《太平寰宇记》载:“蒲城县有贾城。”《长安志》:“贾城在县西南十八里。”
春秋时,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向外扩张,占有陕西中部及东北部,蒲地即入晋版图。晋在今蒲城县西头乡设北徵邑。
战国时(前475—前221年),蒲城先属魏后隶秦。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室,魏文侯占据山西西部及陕西中、东部,蒲城属魏的河西地。魏襄王五年(前314年),秦夺得河西地区,蒲城又为秦地。
《史记·秦本纪》载:“简公六年(前409年),堑洛。城重泉。”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重泉县城始形成。《括地志》载:“重泉故城在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西汉(前206—8年),重泉县初隶河上郡。景帝(前156—前141年)时属左内史。武帝时(前140—前105年)更左右内史为三辅,重泉属左辅。太初元年(前104年),左辅更名“冯翊”,重泉即属左冯翊。新莽时(9—25年),重泉改为调泉县,属列尉大夫。
东汉(25—220年),复改为重泉,并徵入重泉,仍属左冯翊。
三国、魏、晋(220—420年),县名、隶属未变。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设南白水县。《太平寰宇记》载:“县治即今之蒲城县城,以在白水之南故名。”归白水郡管辖。不久郡址南移至今蒲城县西北。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年),郡治又徙回原址。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为蒲城县,“以县东故蒲城为称”(据《太平寰宇记》年)。清康熙《蒲城县志》载:以县东有蒲实村(今作蒲石)而得名。仍属白水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蒲城县改隶同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同州,复属冯翊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属同州。开元四年(716年)冬十月,葬睿宗于县城西北丰山,名“桥陵”,改蒲城县为奉先县,属京兆府。开元十七年(729年),升为赤县。天祐三年(906年),又属同州。
五代沿用奉先县名。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属同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属雍州(今凤翔县年)。后晋、后汉因之。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属京兆府。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改属同州。开宝四年(971年),复改为蒲城县,属陕西路同州。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华州(在今华县)。
金天会八年(1130年),蒲城为金统治,仍沿用蒲城县名,属京兆府华州管辖。
元中统元年(1260年),废蒲城县,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元初,蒲城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奉元路同州,后属奉元路华州。
明(1368—1661年),蒲城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华州。
清(1616—1911年),初隶华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同州改府,蒲城县隶同州府。
蒲城县中华民国成立,蒲城县初隶同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直属陕西省都督府民政司。三年(1914年)属陕西省将军府巡按司关中道。六年(1917年),属陕西省督军省长公署关中道。十六年(1927年),废督军设省政府。十九年(1930年)废关中道归省直接管辖。二十六年(1937年),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大荔)管辖。三十七年(1948年),属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蒲城)管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经中共黄龙地委批准,蒲城县政府在高广地区之牛家原(今属铜川市高楼河乡年)成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21日蒲城解放,即进行接收建政工作。由于国民党军队反扑,县政府于3月16日撤至白水县史官镇仓圣庙。同月,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通知,蒲城县政府改称“蒲城县人民政府”。4月28日,县人民政府迁回县城,5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0年5月,大荔专署撤销,蒲城县属陕西省人民政府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6年10月,改由省直辖。
1958年12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为蒲城县后直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
1961年8月,三县恢复原建置后,蒲城县属陕西省人民政府渭南地区专员公署管辖。
“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8年6月成立蒲城县革命委员会,属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80年11月,撤销蒲城县革命委员会,恢复蒲城县人民政府,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至今。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蒲城县东陈镇、平路庙乡并入孙镇,撤东杨乡、贾曲乡,并入城关镇,撤原任乡,并入荆姚镇,撤大孔乡、三合乡、坡头镇,合并设桥陵镇,撤上王乡,设上王镇,撤翔村乡,设立翔村镇,撤椿林乡,设椿林镇。撤龙池乡,设龙池镇。
2015年1月,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撤销翔村镇和上王镇,合并设立尧山镇;撤销合并85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截至2020年末,蒲城县辖2个街道、15个镇。共269个行政村、24个社区、2460个村民小组。[3]蒲城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526001000 | 奉先街道 |
610526002000 | 紫荆街道 |
610526101000 | 罕井镇 |
610526102000 | 孙镇 |
610526103000 | 兴镇 |
610526104000 | 党睦镇 |
610526105000 | 高阳镇 |
610526106000 | 永丰镇 |
610526107000 | 荆姚镇 |
610526108000 | 苏坊镇 |
610526109000 | 龙阳镇 |
610526112000 | 洛滨镇 |
610526113000 | 陈庄镇 |
610526114000 | 桥陵镇 |
610526116000 | 尧山镇 |
610526117000 | 椿林镇 |
610526118000 | 龙池镇 |
蒲城县地处陕西省中部东侧,渭南市中部。东临大荔县、澄城县,西接富平县,北依白水县、铜川市,南靠临渭区。西北与铜川市印台区接壤。介于东经109°20′17″—109°54′48″,北纬34°44′50″—35°10′30″之间,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49千米,总面积1583.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蒲城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以台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北原山地、中部台原、洪积扇裙、东部河谷四种类型。
气候蒲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3.7℃,最冷月1月份-1.4℃,极端最低气温-16.7℃;最热月7月份26.7℃,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日照时数2228.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19.9毫米,极端最大雨量876.1毫米,最少雨量271.8毫米。
大浴河水库2016年度气候综合评价: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严重偏少,光照不足。暖冬现象明显,6—8月灾害天气次数明显增多,雾霾污染、旱情严重。气候属于一般年份。
年平均气温15.6℃,较历年平均气温13.7℃偏高1.9℃;年极端最高气温37.6℃,出现在6月29日和8月13日两天,年极端最低气温-11.7℃,出现在1月24日。
年总降水量420.8毫米,较历年平均降水量519.9毫米偏少99.1毫米,日最大降水量72.1毫米,出现在7月19日。年日照时数2191.9小时,较历年平均值2228.9小时偏少3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9%。
自然资源水资源蒲城县境内有洛河及其支流白水河和大峪河。洛河境内长70千米,流域面积1354.26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7.3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62.4立方米/秒,最小年平均流量1.27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54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33立方米/秒。白水河和大峪河境内长分别为15千米和13千米。
地表多年平均径流量8.26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0.3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4.01亿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2.53亿立方米,年平均可开采储量1.54亿立方米。2016年开采地下水8197万立方米,全县用水总量2.82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截至2016年末,蒲城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57981.0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2356.44公顷,园地面积26671.65公顷,林地面积3481.70公顷,草地面积7275.5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255.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623.3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49.15公顷。其他用地2367.57公顷。
矿产资源蒲城县已探明的矿产有煤、石灰石、硫铁矿、铝土矿、白云岩、粘土矿、高岭土、芒硝、地热水、腐植酸煤等10余种,以煤、石灰石为主,总储量分别为2.5亿吨和50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蒲城县常见植物300多种,其中人工栽培利用的约160种。野生植物中,可作药材的70余种。动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百余种。
人口民族常住人口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为662603人。全县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4300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80397人,下降10.82%,年平均下降率为1.08%。
户别人口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16867户,集体户5118户,家庭户人口为630484人,集体户人口为3211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0人减少0.79人。
民族人口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62137人,占99.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66人,占0.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80764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降低0.0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7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升高0.06%。[4]
性别构成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2252人,占50.14%;女性人口为330351人,占49.8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36下降为100.58。
17个镇办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镇办有4个,在100至102之间(含100,不含102)的镇办有6个,在102至104之间(含102,不含104)的镇办有4个,在104及以上的镇办有3个。
年龄构成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7369人,占17.71%;15-59岁人口为390905人,占5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4329人,占23.2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198人,占16.0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加3.2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2.9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9.7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7.14个百分点。
17个镇办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0%以上的镇办有2个,在56%-60%之间的镇办有11个,在56%以下的镇办有4个。
14个镇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其中,1个镇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
受教育程度人口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5190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0195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581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129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528人增加为8329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354人增加为13612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50968人下降为4615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1409人增加为22834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9年提高至9.4年。
17个镇办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1年以上的镇办有1个,在9年至11年之间的镇办有5个,在9年以下的镇办有11个。
文盲人口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03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9813人,文盲率由3.08%下降为2.39%,降低了0.69个百分点。[5]
城乡人口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90039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43.7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72564人,占常住人口56.2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99162人,乡村人口减少179559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8.08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
2020年,蒲城县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02869人,流动人口为102869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4040人,省内流入人口为98829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55596人,增长1.18倍;流动人口增加55596人,增长117.61%。[6]
经济综述2020年,蒲城县实现生产总值20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6.54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85.17亿元,下降0.8%。人均生产总值27509元,比上年增长4.8%。
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9.8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蒲城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0.8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70%。
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5%,文化产业投资增长69.9%。
2020年,蒲城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9631万元,较上年增长74.9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15.7431万平方米,增长3.05%;商品房销售面积25.5565万平方米,增长157.30%;年末商品房销售额122765万元,增长194.87%。
财政
2020年,蒲城县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卤阳湖)67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3%。地方财政支出(不含卤阳湖)484979万元,下降2.37%。
人民生活
2020年,蒲城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4元,比上年增长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48元,比上年增长7.6%。
第一产业农业
2020年,蒲城县农业总产值753386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580786万元,增长5.4%;林业产值5478万元,增长4.6%;牧业产值104155万元,增长0.2%;渔业产值2490万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477万元,增长0.3%。
2020年,蒲城县粮食播种面积1317966亩,比上年增长0.09%。其中,夏粮875514亩,下降0.17%;秋粮442452亩,增长0.60%。粮食总产量411991吨,增长9.64%。其中,夏粮244478吨,增长11.8%;秋粮1675134吨,增长6.61%。
2020年,蒲城县猪存栏148630头,同比增长20.49%;牛存栏25369头,同比增长46%;羊存栏53511只,同比增长12.77%;活家禽395.42万只,同比增长9.22%。猪出栏140370头,同比增长1.96%;牛出栏7717头,同比增长11.07%;羊出栏54286只,同比增长47.39%;活家禽出栏107.94万只,同比增长16.45%。肉和奶产量分别为15558.9吨、53667吨,同比分别增长9.65%、增长31.99%;蛋产量30394吨,同比增长8.25%。
第二产业工业
2020年,蒲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2.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8.6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初步统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9亿元。
建筑业
2020年,蒲城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88亿元,同比增长0.1%。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0.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29.05亿元,同比下降2.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9501平方米,同比下降38.21%。
第三产业国内贸易
2020年,蒲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4亿元,比上年下降11.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2.3%。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1758.8万元,比上年下降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67.5万元,下降7.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3076.3万元,下降13.1%;餐饮收入10750.0万元,下降16.6%。
2020年,蒲城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9%。
招商引资
2020年,蒲城县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9个,项目总投资119.08亿元。在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08.08亿元,较上半年增长14%,其中新开工项目30个,实际到位资金76.61亿元,续建项目38个,实际到位资金31.47亿元。
旅游业
2020年,蒲城县共接待游客337.57万人次,较上年下降62.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8亿元,较上年下降69%。
金融业
2020年,蒲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73244万元,增长13.3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96508万元,增长13.8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00861万元,增长2.08%,其中短期贷393628.54万元,下降8.29%,中长期贷款1288374.51万元,增长6.31%。
交通运输蒲城县基本形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西禹高速与渭蒲高速公路及省道渭清路与国道108(原西澄路)为“双十字”主骨架,以“两纵两横两辐射”主干县道为次骨架,城乡相连、乡村互通、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蒲城县境内有各级公路2801.027千米,其中:国道主干线西禹公高速公路53千米,渭蒲高速公路21千米,在建韦罗高速9.7千米,拟建黄渭高速公路(白水至蒲城段)蒲城段21千米;
108国道59.3千米,省道2条(罕正公路18.27千米、渭清公路50.18千米)68.45千米;各级农村公路1051条,2568.577千米,其中县道9条,241.449千米,乡道41条,320.586千米,专用公路2条,8.314千米,新建专用线2条,17.374千米,村道999条,1980.854千米,农村公路路网密度161千米/百平方千米,全县农村公路路面铺装里程1701.76千米、铺装率67.2%,其中,通村公路1324.86千米。
2018年,蒲城县年货运量3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货物周转量31718万吨千米,增长4%。客运量625万人,下降2%;旅客周转量37400万人千米,下降5%。
2020年,蒲城县货运量266万吨,比上年下降16%;货物周转量37660万吨公里,增长3%。客运量96.2万人,下降82%;旅客周转量4592万人公里,下降86%。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全县拥有普通中小学124所,在校学生80057人。其中: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30850人;小学100所,在校学生49207人;幼儿园183所,在校人数2396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98.1%。2020年全县本科上线3471人。其中,一批本科上线1292人,比去年减少46人,二批本科上线3471人,比去年增加308人。
文化事业2020年末全县共有艺术社会团体47个,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320场。文化站16个,其中包括5个文体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县剧团送戏下乡160场。全县实现文化产业营业收入78975万元,同比下降7.1%。
医疗卫生2020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17所,拥有床位483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3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82人,注册护师、护士1960人。年末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52801人,参合率达98%。
体育事业2020年共完成58个村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放安装器材116万元。组织举办大型赛事4项,比赛涉及越野赛、足球赛、篮球赛、象棋赛,共计681场次,40天。
社会保障2020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37351人,参加失业保险2786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4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33万人。
2020年全县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8所,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650张,入住人数356人。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所,床位数30张。年末纳入城市低保525户、1193人,人均月保障标准610元;纳入农村低保8431户、23859人,人均月保障标准一档403元、二档303元、三档203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所,五保对象1053人,其中集中供养59人。[8]
历史文化蒲城县历史悠久,境内文物荟萃,城外桥、景、光、惠、泰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为墓,彼此烘托,尤以桥陵石刻最为精美,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之冠,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南寺唐塔,北寺宋塔,遥相呼应,明清考院、六龙壁、勿幕图书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保护完好。县博物馆内,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境内仅省级以上重点文物单位就有12处,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蒲城历史上文化昌盛,王鼎、井勿幕、李仪祉、杨虎城等先贤志士均出生于此。
风景名胜蒲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旧、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汉、晋、魏、唐、宋遗址;有唐、宋、金代寺塔和明、清古建筑;有王鼎、林则徐、杨虎城纪念馆和永丰烈士陵园;更有著名的唐代4座帝王陵和唐让帝惠陵等20余座陪葬墓群,以唐睿宗李旦桥陵为最著名。自然景观资源有尧山风景旅游区、龙首坝黑峡谷风景旅游区、张家山风景旅游区、常乐风景旅游区、山西村古城堡。
五陵闲云 | 五陵闲云 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宪宗景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县,史称“五陵闲云”。其中,桥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双塔之南寺唐塔 | 双塔夜影 双塔之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舍利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砖砌单壁中空,高约39米,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 |
杨虎城纪念馆 | 杨虎城纪念馆 原址系杨虎城将军宅院,1983年对外开放,分东、西两院。馆内藏有杨虎城和母亲孙一莲生前生活用品,以及杨母六十大寿时,亲朋及邵力子、马鸿逵、蒋介石等人赠送的寿屏,现为重要爱国教育基地。 |
王鼎纪念馆 | 王鼎纪念馆 清代著名爱国名相王鼎故居,1997年对外开放,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 |
六龙壁 | 六龙壁 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高约6米,长约17米,为琉璃花砖精砌而成。虽历经风雨洗礼,略显破败,可依然生动而富灵气。六龙壁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庙 | 文庙 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为风格别致的四进院落式古典建筑群,馆内“蒲城碑林”名碑荟萃。 |
冯力军,女,陕西蒲城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
荣誉称号2013年8月28日,蒲城县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9]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2月,蒲城县被命名为2019年度“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县”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0]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2:0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4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蒲城县(陕西省渭南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蒲城县(陕西省渭南市辖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