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系统是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层、旧皮层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古皮层和旧皮层是被新皮层分隔开的基础结构。
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包括:海马结构、海马旁回及内嗅区、齿状回、扣带回、乳头体以及杏仁核。
上述结构通过帕帕兹环[Papez环路]相互联系,并与其他脑结构(新皮层、丘脑、脑干)有广泛联系,所以边缘系统的作用是使中脑、间脑和新皮层结构之间发生信息交换。通过与下丘脑及植物神经系统的联系,边缘系统参与调解本能和情感行为,其作用是自身生存和物种延续。
此外,海马结构还对学习过程和记忆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因此如果海马结构或与之功能联系的结构受损,则导致遗忘综合征。
中文名边缘系统
外文名Limbic System
适用领域生物学领域
所属学科生物学
简介边缘系统“边缘”一词源于拉丁语“limbus”。
1878年法国解剖学家P.布罗卡提出“大边缘叶”的概念,用以指扣带回、海马回及其附近与嗅觉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
1937年由美国神经解剖学家帕佩兹(J.W.Papez)首先提出与记忆相关的经典Papez环路,指起源于海马内嗅皮层,经穹隆,下丘脑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并返回海马构成的封闭环路,与学习、记忆,情感密切相关。涉及该环路的病变可导致记忆或认知障碍,比如短暂性全面遗忘(TGA),持续性遗忘综合征,Korsakoff综合征等。
根据纤维之间的联系与功能特征,在边缘叶基础上增添:
1.额叶眶回、脑岛和颞极;
2.皮质下核团:杏仁核、隔核、上丘脑、下丘脑、丘脑前核及背内侧核一部分;
3.边缘中脑,指中脑被盖区的一些核团,中央上核、脚间核等新结构,称为边缘系统。
对此已加以修正并扩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及海马回钩等在大脑与间脑交接处的边缘连接成一体,故称边缘叶。边缘叶与邻近皮质(额叶眶部、岛叶、颞极、海马及齿状回等)以及与它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包括与扣带回前端相连的隔区、杏仁复合体、下丘脑、上丘脑、丘脑前核、部分丘脑背侧核以及中脑内侧被盖区等)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
功能边缘系统的结构与纤维联系十分复杂,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与嗅觉及其联合反射有关,还牵涉到一系列的内脏活动、躯体活动、内分泌、情绪、学习与记忆等复杂的反射乃至条件反射。现简要总结如下:
①与嗅觉有关;
②参与情绪活动;
③学习与记忆功能;
④调节内脏活动。早期研究证明,刺激哺乳动物边缘系统的许多部位都可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例如刺激扣带回、岛叶、颞极、梨状皮质、杏仁体、腹侧海马等部位能引起呼吸、消化及心血管系统活动的变化。性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往往因情绪变化而增强或是减弱,刺激隔区或杏仁体,出现竖阳及雌性动物排卵,这表明其受到边缘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⑤与睡眠、觉醒、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功能有密切关系。[2]
展望探索由于边缘系统的所属部分的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因而引起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学科工作者们的重视。
重要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边缘系统中的神经递质以及多肽类化合物;边缘系统对于运动及行为的调节;边缘系统对于感觉功能的影响;边缘系统和学习及记忆功能。研究工作细至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机制,大则在动物行为方面进行整体或群体的考察。
在研究方法上,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拘一格地将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因而在许多研究工作中,出现将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微电泳、放射自显影、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内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以及条件反射或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相互配合使用的情况。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更利于阐明这一系统的功能。
当前一般认为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动物体的感觉、运动和内环境稳定等各种生理功能起调节作用。损伤边缘系统的任何一部,并不导致机体某种基本功能的丧失,而仅对某些刺激的反应中有些因素调节失灵。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除了感觉、运动以及调节系统而外,增加边缘系统参与整合运动,可以使机体更易对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反应。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1:2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4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边缘系统(生物学神经系统专有名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边缘系统(生物学神经系统专有名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