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华商传媒集团主办日报)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7:26 阅读: 评论:0

华商报》(华商传媒集团主办日报)

《华商报》 (华商传媒集团主办日报) 次浏览 | 2022.11.20 10:54:3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华商报》华商传媒集团主办日报

《华商报》是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张中文报纸,是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喉舌,是揭露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宣传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号角。提出组织领导创办《华商报》的是成功筹建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廖承志。

中文名

《华商报》

语种

汉语

主编

鲍剑

定价

0.5元

注册与报头

1941年1月4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重庆国民党政府加紧了对共产党创办的《群众》周刊、《新华日报》出版发行的刁难和限制,致使许多重要文章、评论和消息无法刊登,难以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加紧了对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的迫害。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决定:将重庆、桂林等地可能遭到迫害的文化界、新闻界著名人士,安全转移到香港。这年2、3月间,有计划地到达香港的文化界、新闻界进步人士达100多人。

这批进步人士的到港,促使早已想办一份报纸的廖承志,迅速做出办报决定,并于1941年2月10日,向周恩来请示:“现到港文化人相当多。我们决定在港办一份报纸,定名《华商晚报》。”周恩来立即接受了廖承志的建议。

廖承志对办报考虑得既周到而又巧妙。办报要向港英政府注册,注册需先付2000元港币的“按金”。法人代表找谁?按金哪来?胸有成竹的廖承志,早就想好华比银行经理邓文田和副经理邓文剑,让邓氏兄弟出面,港英当局容易通过。

为使报名不带政治色彩,容易在港立足,廖承志将其取名《华商报》。《华商报》表示商业性报纸,申请注册的邓氏兄弟是商人,商人办报,工商界和港澳市民不会有恐惧感和排斥性。报头从孙中山的墨迹中,分别找出“华”“商”“报”三个字拼在一起,报头也解决了。办报方针经讨论是:对内要求团结、民主、进步,反对分裂、独裁、倒退;对外反对英美对日妥协,揭露和批评英美绥靖政策和“东方慕尼黑”阴谋。工作人员安排是:邓文田任报纸督印人兼总经理,邓文剑任副总经理负责经营,范长江任社长兼副总经理,胡仲持任总编辑,张友渔任总主笔,廖沫沙任编辑主任,陆浮任采访主任,其他负责撰写评论和专栏等。在编辑部工作的有邹韬奋、夏衍、茅盾、乔冠华、金仲华等著名人士。成立报社编委会,每周开一次会议,主要讨论国际形势。

法人代表、办报方针、人员安排确定后,大家便分头筹办有关事宜。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奔波,邓氏兄弟终于拿到了办报执照;编辑部在中环摆花街一号,租到一间一厅两小室的房间;营业部在荷里活道租到一间小屋;报纸印刷由一家小印刷厂承印。编辑部、经营部、印刷分散在三个地方,可见当初创业之艰难。

创刊与办报

1941年4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喉舌——中文晚报《华商报》终于诞生了。

《华商报》从创刊起,就以其翔实的内容,鲜明的立场,透彻的分析,生动的文笔,独到的见解,以及精辟的国际评论,名人荟萃的文艺副刊,吸引着海内外众多读者。

要闻版刊登的国内政治形势的真实情况;每天一篇社论传达共产党的声音;及时反映海外侨胞的意愿;经常刊登反映国内外真实情况的通讯,以及有关华北、华南地区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日的报道。此外设有大大小小的言论、杂文,与社论形成相呼应之宣传效果。还有每周一篇乔冠华的《国际一周》和张铁生的《欧洲闲话》,对国际形势的动荡变化,分析得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还有接连不断刊登反映现实斗争的作品,如邹韬奋的《抗战以来》、茅盾的长篇连载《如是我见我闻》、范长江的长篇通讯《祖国十年》,千家驹的《抗战以来的经济》等,在读者中影响都很大。《华商报》的社论、评论、专栏和其它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国民党和国统区的黑暗,在港澳和海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销量达一两万份。

1941年7月7日,正值抗战4周年,这天《华商报》全文刊登了郭沫若、茅盾、许地山、巴金、夏衍、胡风、景宋等,写给萧伯纳、罗曼·罗兰、托马斯曼、辛克莱、赛珍珠、爱因斯坦、韦尔斯、史沫特莱、海明威、斯诺等30多位作家的信,信中呼吁要实现民主力量大团结,建立国际反法西斯侵略联合阵线。此信发表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敌对势力的仇视。9月6日,暴徒到处抢砸撕毁《华商报》。做事果敢的廖承志,当天就让《华商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本报特别启事,揭露这一暴行。同时向港英当局提出控诉。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港英当局不得不采取措施,制止反动势力明目张胆对《华商报》的破坏。但反动势力并未善罢甘休,仍暗中捣乱,致使《华商报》处境越来越艰难。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机空袭九龙机场,周恩来指示廖承志立即组织疏散在港文化界知名人士,一场秘密大营救在港展开。此时的《华商报》连日发表社论,揭露日军侵略罪行。8日发表社论《一致打倒日寇》,9日发表社论《拥护政府对日宣战》,11日发表社论《为反侵略加紧团结》(社论),12日发表了最后一篇社论《团结动员抗拒日寇》之后停刊。

广告

《华商报》在广告销售渠道上实行全面广告公司代理制,目前与华商报签约的西安当地一级广告代理公司共35家(名单附后),外地广告公司200家,盛世长城、麦肯光明、智威汤逊、上海奥美等国际4A广告公司均与华商报有密切合作。华商报广告价格合理,服务制度健全,自改版以来,高质量的报纸内容带来良好的广告反馈使客户对此充满信心。

(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二)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四)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六)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

(七)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八)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发行

《华商报》在发行渠道上实行自办发行、上门征订、投递到户的方式。目前发行队伍(黄马甲)有1800人左右,日发行量50万份左右,拥有47个发行站和11个零售站,发行总量中60%为固定订户,40%为零售。发行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铜川等地市,其中西安市占到了发行总量的70%,合理的发行区域、“上门征订、投递到户”的送报方式使《华商报》成为本地的强势媒体,也使客户的广告投放更接近目标群体,广告反馈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黄马甲坚持以"黄马甲方便千万家"的宗旨,在送报的同时,相继开展了免费送书上门、送票到家(各种门票、机票)、代售各种日用品、回收旧报、送奶到户等一系列投送业务,使黄马甲成为三秦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读者

《华商报》是本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报纸,也是西安报业市场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报纸。读者自费购买和订阅的比例占七成多,忠实读者近九成。其读者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一份党和人民都喜欢的报纸。

《华商报》读者的忠诚度为68.8%;表明该报到达100人‚即有近70人经常性地阅读。这一方面反映了报纸的可读性高和影响力强;另一方面‚对于较连续投放的广告来说‚这样的目标群的广告有效频次高‚广告效果好。

《华商报》读者多集中于20-49岁年龄层,在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购买力等方面均高于城市平均水平。

《华商报》与《南方周末》被网友誉为最有良知的报刊。

现任领导:社长:周怀忠,总编辑:鲍剑

定价(零售价):0.5元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1:1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39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华商报》(华商传媒集团主办日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华商报》(华商传媒集团主办日报).pdf

标签:华商   华商报   传媒   日报   集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