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更新时间:2024-11-20 22:31:10 阅读: 评论:0

何鸿(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何鸿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次浏览 | 2022.11.27 16:00:4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何鸿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何鸿,1972年生,汉族,浔阳彭泽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鉴藏与保护专业的教学。

中文名

何鸿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日期

1972年月日

职业

教师

职务

教授

人物经历教育经历

199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本科。1998年至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结业。

工作经历

1990年羁旅杭州,在杭州塑料泡沫材料厂工作两年有余。1997年分配至宁波大学任教。2000年调上海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任编辑,期间在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大学任教。2004年调中国美术学院工作,任教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鉴藏与保护专业。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

一、2016.08-2019.10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大数据时代的历史与机遇:20世纪50年代文化部麦积山石窟勘察文献研究与活化实践》(国家级),立项号16BH139,经费18万元,排名1/6,结题中。

二、2007.10-2010.12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历代书画收藏家印鉴及鉴藏方法研究》(省级),立项号07WHZT044Z,经费2万元,排名1/4,已结题。

三、2009.9-2012.06参与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公共艺术视野下高等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新探》(厅级),立项号ZC09015,经费1万,排名3/5,已结题。

四、2013.10-2014.10主持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杭州古代佛教雕塑遗存调查》(厅级),立项号2013B133,经费0.5万,排名1/1,已结题。

五、《藏族艺术概论研究》(参与2009-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结项)。

六、参与扬州大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青瓷艺术史》(2015年-2018年)。

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中国陶瓷》、《佛山陶瓷》、《南方文物》、《荣宝斋》、《世界美术》、《美术观察》、《艺术当代》、《书与画》、《收藏家》、《典藏》、《收藏》、《艺术市场》、《艺术探索》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人才培养

著作编著有:

一、专著《艺术品鉴赏与收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

二、主编《麦积山佛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

三、专著《宋代文化与营造技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

四、编著《纂组英华旧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

五、编著《飞天之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

六、编著《庐江草堂藏砖瓦拓片》(2016年7月,中国美院出版社)

七、专著《元青花瓷的故事》(2016年7月,中国美院出版社)

八、专著《重走梁思成之路·西湖石窟佛影今昔》(2016年7月,中国美院出版社)

九、主编《穿越敦煌-莫高窟旧影》(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05月)

十、主编《穿越敦煌-美丽的粉本》(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05月)

十一、编著《艺术品市场案例分析和投资指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07月)

十二、参与著作《中国收藏学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10月)

十三、专著《浙江历代书画鉴藏及鉴藏家印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11月)

荣誉表彰

一、2016.01教研类参与课程《西域传统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创新的教学与活化实践》,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二等(政府奖),排名2/6。

二、2012.01研创类《浙江历代书画鉴藏及鉴藏家印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政府奖),排名1/1。

三、2011.01研创类《域外浙瓷》,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1/1。

四、2011.01研创类参与《浙江青瓷史》,获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果优秀奖二等奖,排名2/2。

五、2013.12研创类《浙江历代书画鉴藏及鉴藏家印鉴》获中国美术学院重大科研创作成果奖,排名1/1。

六、2010.9-2011.9,担任2009级艺术鉴藏本科专业班主任,获优秀班主任导师称号。

七、2017.12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九届中国“薪火相传评选活动”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个人提名奖。。

八、2017.07获第五届“中国美术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九、2013.06获中国美术学院“优秀寝室导师”称号。

社会任职

中央工美联合会副主席[1]、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库专家。

观点和风格

相对于股票、房屋和金钱,文化艺术是有温度的。当我们习惯了当代科技产品,还是眷恋那手工慢慢敲打或精作的物品。古代书法、绘画、工艺品等都能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情感关联和时空延续感。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0:4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37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何鸿(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何鸿(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