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区域面积59.1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荔湾区常住人口为1238305人。
2020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6.07亿元,比上年下降2.8%。
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2019年1月9日,荔湾区凭借粤曲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中文名荔湾区
外文名Liwan、District
别名原芳村
行政区划代码4401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面积62.40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辖22条行政街,191个社区居委会
政府驻地芳村大道西2号
邮政区码510145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陈家祠,西关大屋,华林寺等
火车站广州西站
车牌代码粤A
地区生产总值1086.07
地方方言粤语-广府片-广州话
人口123830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1086.07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一)原荔湾区
2000年,荔湾区辖12个街道。总人口474830人,各街道人口:金花街道49803、岭南街道34699、南源街道55749、彩虹街道44911、多宝街道37035、龙津街道39517、西村街道39129、站前街道33771、沙面街道4456、逢源街道54029、昌华街道33327、华林街道4840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如今有(2000年人口普查)
2002年,荔湾区辖13个街道(沙面、华林、多宝、昌华、逢源、龙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岭南、桥中)。
2004年,荔湾区辖13个街道:
沙面街道:辖翠洲、鹅潭2个社区。
岭南街道:辖扬仁东、扬仁西、故衣街、十三行、冼基、沙基、清华、清平、和平、联庆10个社区。
华林街道:辖光复、德星、荔广、寺前、鸿昌、彩园、兴贤、曾巷、连登、下九、怀远、福安、河傍、湛露14个社区。
多宝街道:辖恒宝、莲塘、泰华、吉祥坊、丛桂、黄沙、宝源、新风、至宝、恩宁、谊园、天佑12个社区。
昌华街道:辖荔湖、如意坊、逢庆、昌华苑、涌边、西关大屋、泮塘7个社区。
逢源街道:辖惠城、泰兴、源胜、华贵、何家祠、耀华、厚福、马基涌、隆城、富力东、富力西、公寿里、梁家祠、逢源北14个社区。
龙津街道:辖人民中、六甫、三元坊、龙津东、长寿、华福、洞神坊、洪寿、锦龙、都堂、龙翔11个社区。
金花街道:辖三甫、桃源、锦绣、和安、蟠虬、吉祥、隆庆、龙源、世纪、陈家祠、小梅、林苑12个社区。
彩虹街道:辖荔溪、幸福、环彩、冼家庄、荔景、中兴、西园、周门、党恩、宝石、园中园11个社区。
南源街道:辖西场、和平南、南岸、风雨亭、源溪、环翠园、和平新村、电业、青年、西焦、澳口、塘前新、荔港南湾13个社区。
西村街道:辖西湾、大岗元、长乐、西湾东、广雅、环市西苑、增埗、协和8个社区。
站前街道:辖站西、克山、西站、陈岗、流花、侨苑6个社区。
桥中街道:辖东海、坦尾、河沙、恒海、颐和、长安6个社区。
(二)原芳村区
芳村原是一片古海。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芳村地区属南海郡。
至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芳村分属番禺县、南海县管理。民国26年(1937年),芳村陆续划归广州市。
195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市郊农村领导,在东南郊建立新滘区,北郊建立白云区,南郊建立芳村区,芳村开始成为区一级行政单位。
1954年,中共广州市委撤消芳村区建制,原芳村区农业口并入新滘区,居民划入河南区(今海珠区)。
1957年,市政府决定,将白云、黄埔、新滘(含芳村)三个区,合并成为广州市郊区。
1958年,原属南海县的海南、海北、海中、龙溪、增滘、五眼桥及沙贝、横沙等地划归广州市,郊区进一步扩大。同年,郊区成立了鹤洞、新滘、黄埔、沙河、三元里、石井、江村、石龙、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罗岗、九佛等十四个农村人民公社。原南海县之海龙围及五眼桥等地归鹤洞人民公社管辖,芳村地区由芳村镇及鹤洞人民公社两部分组成。
1960年,市政府成立芳村城市人民公社。后改芳村区,成立“芳村区人民政府”,实行区一级行政体制,但1962年又合并划归回广州市郊区。
1984年,芳村地区成立鹤洞区公所,后又改为“东漖镇人民政府”。芳村地区划分为城镇、农村两部分。
1985年,因市区发展,政府把广州市划分为八个区,即:越秀、东山、荔湾、海珠、白云、黄埔、天河、芳村。
2005年5月起,将其与旧荔湾区合并,“芳村区”行政区划取消。
(三)现荔湾区
2005年4月28日,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荔湾区辖22个街道(沙面、华林、多宝、昌华、逢源、龙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岭南、桥中、冲口、花地、茶滘、白鹤洞、石围塘、东漖、东沙、海龙、中南)。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荔湾区总人口474830人,其中:金花街道49803人,岭南街道34699人,南源街道55749人,彩虹街道44911人,多宝街道37035人,龙津街道39517人,西村街道39129人,站前街道33771人,沙面街道4456人,逢源街道54029人,昌华街道33327人,华林街道48404人。芳村区总人口323758人,其中:花地街道39343人,白鹤洞街道41425人,冲口街道42512人,石围塘街道63105人,茶窖街道37034人,东教镇100339人。
2002年,荔湾区辖13个街道(沙面华林多宝昌华逢源龙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岭南桥中),芳村区辖9个街道(冲口花地茶滘、白鹤、洞石、围塘东、漖东沙、海龙、中南)。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荔湾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七路。对新组建的越秀区和荔湾区的部分边界线进行了调整。调整前,荔湾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2万(2003年),芳村区总面积46.2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3年)。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荔湾区辖22个街道(沙面、华林、多宝、昌华、逢源、龙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岭南、桥中、冲口、花地、茶滘、白鹤洞、石围塘、东漖、东沙、海龙、中南)。[6]
荔湾华林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南部,东起人民路,西至宝华路,南到和平路,北连长寿路。面积0.72平方千米,居民2万多户,人口近6万,辖14个社区。办事处驻十八甫北曹基直街81号。
逢源街道位于广州市荔湾老城区的中部,东起康王路,西至龙津西路,南接长寿西路,北达中山八路。面积0.78平方千米,人口近7万。办事处驻华贵路华贵横街25号。
龙津街道位于荔湾区的东部,东起人民路,西至康王路,南达长寿路,北连中山七路。办事处驻光复中路299-301号。
彩虹街道位于荔湾区中部。面积1.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万人。办事处驻中山八路周门街80号。
多宝街道办事处驻恩宁路多宝坊23号。
岭南街道办事处驻十八甫南路冼基东24号。
西村街道位于荔湾的西北部,东与流花商业区相连,南联西关腹地,西倚珠江与南海市相望,北邻白云区石井镇。面积3.27平方千米,占荔湾总面积的27.71%;人口8.4万人。办事处驻协和路1号。
南源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北部。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办事处驻南岸路马塘坊23号。
金花街道位于荔湾区东北部,东、北邻接越秀区,西与彩虹街相接,南与龙津街、逢源街相接。面积1.168平方千米,人口6万多人。辖12个社区。办事处驻西华路金花直街蟠虬街100号。
昌华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部。东起龙津西路、恩宁路,西临珠江边,南接蓬莱路,北达中山八路。办事处驻龙津西逢源南63号。
沙面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南部,东西面被沙面河围绕,北与六二三路隔河对望,南接珠江,为一座孤岛。办事处驻沙面大街8号。
芳村2005年4月28日,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
芳村区位于广州市西南端。北、东面临珠江(南航道),与白云区石井镇、荔湾区、海珠区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与番禺区大石镇、南海区平洲镇相邻;西与南海区盐步镇、黄岐镇接壤。总面积46.2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3年)。
2000年,芳村区辖5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323758人,各街道、镇人口:花地街道39343、白鹤洞街道41425、冲口街道42512、石围塘街道63105、茶滘街道37034、东教镇10033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12月29日起,撤销东漖镇,设置东?#93;、海龙、中南、东沙4个街道。年底,芳村区辖9个街道(白鹤洞、冲口、茶滘、花地、石围塘、东漖、海龙、中南、东沙),90个居委会、1个家属委员会(广船西部宿舍管理区)、17个村委会:
石围塘街道:设15个居委会(山村、杉栏、山溪、火车站、南塘、秀水、塞坝口、万盛、桥东、滘口、芳雅园、芳信、怡福、如意、芳华苑)和2个村委会(山村、五眼桥)。
花地街道:设15个居委会(明心、陆居路、上市、镇东、新龙沙、外约、中市、民治、全福里、大策、小策、二沙地、怡芳苑、百合园、花海)和1个村委会(花地)。百合园、花海2个居委会是2001年4月5日成立。
茶滘街道:设16个居委会(茶滘、悦成路、茶滘新村、红棉苑、芬芳、合兴苑、穗芳、秋兰、金兰、花苑新村、鸿图苑、大田、春兰、汾水、永安、葵蓬)和2个村委会(茶滘、葵蓬)。汾水、永安2个居委会是2001年2月9日成立。
冲口街道:设12个居委会(鹤松、沙涌、墩头、招村、杏花、兄弟园、下市、接龙里、坑口、江兴、华丽园、西坑)和1个村委会(坑口)。
白鹤洞街道:设16个居委会(鹤建里、山顶、鹤洞、东塱、金光、金达、金通、金辉、福盛、观鹤一、观鹤二、观鹤三、鹤翔一、鹤翔二、鹤平一、鹤平二)、1个家属委员会(广船西部宿舍管理区)和1个村委会(鹤洞)。观鹤一、观鹤二、观鹤三、鹤翔一、鹤翔二、鹤平一、鹤平二7个居委会是2001年3月30日成立。
东漖街道:设10个居委会(东漖;、西塱、康乃馨、松竹坊、东鹏、白鹤沙、花园第一、花园第二、花园第三、花园第四)和2个村委会(东、西塱、大花园)。康乃馨、东鹏、花园第一、花园第二、花园第三、花园第四6个居委会是2001年6月11日成立。
海龙街道:设2个居委会(海龙、大和)和3个村委会(增滘、海北、龙溪村)。
中南街道:设1个居委会(海南)和2个村委会(海南、海中)。
东沙街道:设3个居委会(环翠、紫翠、紫荆)和3个村委会(东塱、沙洛、南漖)。
2002年,芳村区辖9个街道(冲口花地茶滘白鹤洞石围塘东漖;东沙海龙中南)
2004年,芳村区辖9个街道。
白鹤洞街道:辖鹤洞、鹤建里、观鹤一、观鹤二、山顶、金光、金达、鹤平、鹤翔9个社区;广船家委会。
冲口街道:辖鹤松、沙涌、华丽苑、杏花、联合围、兄弟园、聚龙、罗涌、坑口、汇兴10个社区。
花地街道:辖明心路、陆居路、民治、新隆沙、怡芳苑、小策、大策、中市8个社区。
石围塘街道:辖山村、山溪、杉栏、如意、南塘、秀水、塞坝口、万盛、桥东、滘口、芳雅苑、逸彩、岭南13个社区。
茶滘街道:辖茶滘新村、合兴苑、汾水、花苑、永安、芬芳、金兰、葵蓬、红棉、茶滘、乐怡居11个社区。
东漖街道:辖芳村花园、芳园、康乃馨、东鹏、东漖;、西塱6个社区。
海龙街道:辖增滘、海北、龙溪3个社区。
东沙街道:辖金宇、东塱、南漖;、沙洛4个社区。
中南街道:辖海中、海南2个社区。
2005年4月28日,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荔湾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七路。对新组建的越秀区和荔湾区的部分边界线进行了调整。调整前,荔湾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2万(2003年)。
荔湾区风景行政区划截至2014年,荔湾区辖金花街道、西村街道、南源街道、逢源街道、多宝街道、龙津街道、昌华街道、岭南街道、华林街道、沙面街道、站前街道、彩虹街道、桥中街道、石围塘街道、花地街道、茶滘街道、冲口街道、白鹤洞街道、东漖街道、东沙街道、中南街道、海龙街道等22条街道,186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荔湾区地处广州西部,珠江自北向南横贯其中,东邻越秀、海珠、番禺区,北与白云区相接,西南与佛山市相邻,辖内面积59.1平方千米。
荔湾区风景地形地貌荔湾区所在的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地势平坦且向南向北呈低落之势,西南部平均绝对高程6米左右。北面为台地,地势较高。西南、南部略低,高差2米左右。由西湾到小北江间,大部分为低洼平原。侵蚀平原分布于区内的克山和西村一带。堆积平原分布于西关大部分地区。平原地势向南向西呈低落之势,中山七路东段到西山最高,光复北路一带标高为109米以上,龙津路108米比逢源路107米高,最低处在丛桂路涌边。多宝路和逢源路各街低处标高在106.4米左右,而珠江高潮面在107米上下,故潮涨即入内街。因地势低洼,局部地段下水上升至地面,有沼泽化现象,致排水不畅。西关平原内原有河涌密布,深入市内弯曲连绵,每逢大雨季节,潮涨入侵造成水患。1959年6月23日荔湾涌流域淹街472条。1985年5月30日晚下雨91毫米即街巷受淹,雨停水退。故西关自古有“落雨大,水浸街”之民谣。
原芳村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北缘,平均绝对高程5.5~5.8米,相对高差2米左右,多为第四纪堆积层,厚1.5~30米。在白鹤洞一带,有顶部高程相差很小的小山岗群,台地东西长约1000米,最高标高25.2米,属二级台地。海北村、海南村各有一座小山岗,岗顶标高17~20米,岗体保留不够完整,且面积很小。
荔湾区地域地质基底为白红岩体,上层为第四纪沉积岩、沙土、粘土、淤泥、杂填土等。荔湾地区的第四纪地层系统由表及里分为表层土人工填土层和全新世海陆交替层。荔湾地区基底为垩尔岩及其他岩系,分布很广,是陆相湖盆地沉积,沉积物厚度在500米以上。
原芳村区地处三水盆地,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第三系及白垩系。
气候荔湾区地处广州之西部,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明显,具有温暖多雨、阳光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21.4℃~21.8℃,常年日均气温在0℃以上,北部无霜期290天,南部无霜期346天。
水文荔湾区平原地域是近代珠江河道沙洲发育形成的地带,总体地势低洼,濒临珠江及白鹅潭,并受北江水系的影响,水位、流量、流速、水质都受潮汐影响。前汛期,大约在每年清明以后,白鹅潭水位逐渐高涨,潮位最高时期在春夏之间,其次是夏天的台风季节,直至10月才开始回落,涨水期达半年之久。后汛期,即夏秋间,由于热带气候暴雨导致水位上涨。
原荔湾区内原有河流以珠江为主干,汇北江、流溪河水贯流全区。天然河涌水道均由东向西流出增埗河和西航道,其间还有些人工开涌相互沟通以利排水。原芳村区地域三面环水,区内河涌多。西关地区地势低下,在汛期,或每逢大雨,极易成灾。在上世纪,荔湾区域内先后于1915年、1947年、1957年受三次大的水灾影响,灾情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经多年河涌治理,多数河涌改为渠箱。区内仍有未予覆盖河涌,经反复治理,水质有所好转,水浸的现象得以缓解。在2010年11月亚运会开幕前,荔湾区按照广州市河涌治理规划有序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分别对区域内的河涌实施“重点”、“主要”、“一般”三个层次的整治,有效提高防洪排涝标准,使水环境得到改善。
从钻孔和民用井涌水量资料显示,荔湾区地下水并不算丰富,其地下水类型之一的第四层潜水,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冲积平原和丘间谷地的冲积洪积层的松散介质中。冲积层厚薄不一,有的数米至十多米不等即具地下水,有的则至数十米。
荔湾区风景自然资源原荔湾区泮塘一带农业土地4700多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农田均被征用。大坦沙岛仍有以种植水生蔬菜为主的土地,面积200亩左右。原芳村的耕地也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展,日益减少。
人口2019年末常住人口101.20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75.59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0.73万人,户籍死亡人口0.59万人。政策生育率93.99%,出生性别比110.24;人口自然增长率1.7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荔湾区常住人口为1238305人。
政治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谭明鹤[10]
经济综述2016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13.34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862.32亿元,增长8.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5:19.7:7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0.6%和99.3%。经济密度18.29亿元/平方公里。
2019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亿元,下降4.3%;第二产业增加值275.9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824.36亿元,增长5.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4:25.0:7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0.0%和80.4%。2019年荔湾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452元,经济密度18.69亿元/平方公里。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60亿元,增长4.1%,其中,税务部门组织收入39.06亿元,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57亿元,增长33.7%。
全年商品进出口总值172.7亿元,增长1.1%,其中,出口总值90.0亿元,下降12.7%;进口总值82.7亿元,增长22.2%。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增长15.4%;合同利用外资3.13亿美元,下降12.5%。
2019年末全区个体经营户7.79万户、从业人员8.94人。[4]
2020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6.07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95.26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785.74亿元,下降4.8%。[11]
第一产业2016年,荔湾区农业总产值7.93亿元,增长1.4%。其中,花卉产值6.67亿元,增长6.2%。
2019年,荔湾区农业总产值6.46亿元,下降5.4%。其中,种植业产值5.88亿元,增长2.5%。
第二产业2016年,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3.40亿元,增长9.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268.23亿元,增长0.8%;重工业总产值85.17亿元,增长48.7%。分行业看,产值前三位依次是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6.3%、12.0%和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0.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年末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5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78.17亿元,下降9.3%;新签订合同金额113.78亿元,增长9.7%。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23.80亿元,增长5.3%,占GDP比重为39.2%。年末全区个体经营户7.14万户、从业人员7.78万人、资金数额13.09亿元,分别增长2.2%、3.8%和-9.2%;私营企业2.33万户、从业人员5.54万人、注册资金380.91亿元,分别增长17.9%、12.8%和59.6%。
2019年,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1.39亿元,增长1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294.77亿元,增长7.2%;重工业总产值116.62亿元,增长33.3%。分行业看,产值前三位依次是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2.5%、44.0%和21.0%。
2019年末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56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48.81亿元,增长15.1%;新签订合同金额312.22亿元,增长19.1%。房屋施工面积913.33万平方米,下降2.6%。
第三产业201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76亿元,增长9.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09.43亿元,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0.32亿元,增长7.3%。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类别看,零售额前三类分别是中西药品类、汽车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237.09亿元、54.84亿元和9.16亿元。全年商品销售总额5418.66亿元,增长7.9%。
2019年,荔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49亿元,增长8.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75.05亿元,增长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44亿元,增长9.9%。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类别看,零售额前三类分别是汽车类、中西药品类和粮油食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55.24亿元、42.17亿元和15.92亿元。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3%.
推进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试点建设,首批策划海上丝绸之路、西关美食、粤剧艺术等8条主题线路,西堤试验段首期标识先行亮相,打造荔湾独特旅游名片。实施荔枝湾灯光提升项目、景观园林绿化项目,形成“如画荔枝湾,美景赛秦淮”—10—景观;文化公园十三行文化创意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荔湾区风景社会事业城市建设2019年,五丫口大桥大中修、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工程、大坦沙出入口改造、第十甫路、上下九道路品质提升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如意坊隧道、龙溪路升级改造(东段)建设有序推进,如意大道动工建设,东沙隧道芳村段、南漖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加快。“三隧四路五轨道”等重点项目征拆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征地3.02万平方米,完成率34%;借地12.98万平方米,完成率179%;拆迁5.06万平方米,完成率51%。全年新增道路1.3千米,完成路面修复改造11.69万平方米,处理路面抢险101宗。
城市绿化全区覆盖率26.91%,人均公园绿化面积5.96平方米,绿道网总长度100公里。全年绿化升级改造13.76万平方米,绿道提升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6.37公顷。花地大道道路绿化改造工程获广州市园林绿化优良样板工程(施工项目)银奖,花地河东岸北出口到东漖大桥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获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优良样板工程(施工类)金奖,在广州第二十五届园博会参展作品“花城荔韵”获三等奖,第二十六届园博会的参展作品“金秋十月花城共庆”、“粤韵留声”获金奖。
住房保障2019全年受理审核住房保障各类申请案件9846宗,同比增长10.7%。新增解决1545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区在保家庭2.28万户,保障量同比增长7.0%。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13363户,租赁补贴2792户,经济适用住房配售6658户。开展直管房检查8166人次,检查房屋2.29万户,维修直管房416宗,面积2.1万平方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一般以上房屋险情12宗,处理轻微房屋安全问题27宗。
三旧改造永庆坊二期示范段、骑楼段,沙面岛政治提升,珠江文化西堤街区人居环境改善、泮塘五约微改造等项目如期完工。社区微改造、泮塘七园五馆改造、大坦沙更新改造等项目有序实施。全年完成城市更新改造项目946公顷,完成率104.4%,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百梯万人”旧楼宇加装电梯行动累计加装679台,其中投入使用368台,正在安装建设311台,提前完成电梯加装三年行动计划。
科技2019全年专利申请60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13件,同比增长1.6%,PTC专利申请7件;专利授权29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2件,同比增长1.7%。科创平台有力推进,年末拥有2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7家众创空间,拥有孵化器面积31.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76家;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7家,年末实有286家。年末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新增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20家,年末实有720家。国家金融实验室金羊研究院、广州新三板服务基地启动运营,全年建成5G室外站、室分及电信和联通共享部分1070座。
教育2019年末全区共有基础教育各类学校204所,其中,幼儿园109所,小学51所,初中33所,高中8所,特殊教2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35267人,毕业学生30990人,专任教师12175人。全年接收公建配套学校5所,新增教育用地约2.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650个。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荔湾小学等名校落户荔湾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特色教育项目稳步推进,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探究试点、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进校园等项目。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合作共建28所剪纸教育实践基地学校—9—和第二批32所广彩、广绣教育实践基地学校。
文化2019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39场,文化惠民效果明显,主要有荔枝湾水幕灯光秀、文化公园国庆灯会、沙面开放式音乐会和粤剧博物馆旅游剧等表演活动。全年开展进社区进校园送演出1110场、电影100场、精品巡演150场、培训展览238场等惠民活动,荔枝湾大戏台、粤博广福台开展常态演出420场次。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56.72万人次,向读者推出新书3.23万册,外借图书48.36万册次,新办借书证3352个,开展读者活动87次。荔湾博物馆全年接收社会捐赠5件(套),接待观众约13万人次,讲解导览321场次,举办专题展览4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6场。粤剧艺术博物馆全年接收社会捐赠211件(套),接待观众约67万人次,讲解导览1146场次,举办专题展览2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0场。岭南文化辐射力不断提升,荔湾区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
卫生2019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0个,其中,医院3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门诊部74个、区卫监所1个、区疾控中心1个,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间。年末全区拥有床位740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6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04人。全年全系统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576.37万人次,增长10.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300.94万人次,增长13.3%,门诊量占全系统门诊总量比重52.2%。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6%。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人群36.65万人,覆盖率37.5%,其中,重点人群(65岁以上—11—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性疾病及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73.8%。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3634例,丙类传染病12758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374.64/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1315.26/10万。
体育2019全年举办和承办各类群体赛事活动40多项,参加人数约25万人次。区属体育场馆累计开放4.14万小时,接待进场活动群众188.2万人次,其中优惠和免费进场110.9万人次,优惠开放1.63万小时,免费开放7401小时。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区籍运动员参加全国以上赛事获第一名54项、第二名43项、第三名37项,参加全省赛事获冠军83项、亚军57项、季军50项,荔湾区获评2018年全省区县级体育突出贡献奖第一名。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年新建68条健身路径、3个篮球场和10张乒乓球台。
社会保障2016年末,荔湾区职工四大险种参保人数91.37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4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5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22.42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14.88万人。
全年向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各类救济金、临时物价补贴、节日慰问金等6259万元,实施实物救助价值380万元。全年实施各类医疗救助26150人次,救助金额752万元,其中,门诊医疗救助24391人次,救助金额293万元。全年开展流动救助服务821次,其中劝导、指引流浪乞讨人员人3462次。
年末全区共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29间、星光老年之家133间,各类养老床位总数6444张,全面实现广州市“至2016年实现每个街镇至少建有一所20张床位以上的日间托老机构”目标要求。实施“银玲安康行动”,实现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险全覆盖。全年发放长者长寿金92.25万人次,办理老年人优待卡14391张,补办1880张。
2019年末,全区职工四大险种参保人数111.68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1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1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3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28.00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6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16.60万人。
全年向3455户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各类救济金、临时物价补贴、节日慰问金等7312万元。实施各类医疗救助1453万人次。开展流动救助服务4684次,其中,劝导、指引流浪乞讨人员3208人次,护送流浪乞讨人员52人。
2019年末全区共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33间、星光老年之家115间,各类养老床位总数7234张。全年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3家,在建2家。“3+X”居家养老模式形成荔湾经验,全年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惠及516人,服务42728人次。全年新增办理“平安通”服务1539人。推进社区“大配餐”服务提质增效,年末拥有“大配餐”服务点85个,全年就餐服务居民45.90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实施重度残疾“大配餐”服务,全年就餐服务居民1.23人次。
社区建设2019年,荔湾区线上线下结合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全年开展社区协商议事3361次,形成决议3442项,执行决议3300项,率先在广州市城区开展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平台服务。全区在册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479家,开展146项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全年政府购买服务个案工作2006个、小组工作3479次、社区工作2490次,社区居民参与和享受服务32.3万人次。深入打造“社工+家政”、“社工+失独”、“社区+慈善”、“社区+志愿”等专项品牌。年末全区共有义工2.2万人,全年组织专项服务活动1252次,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3.64万人次,义工参与服务总时长8.69万小时。
就业2019年末全区登记在册城镇失业人员39519人,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9458人,就业率74.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13—就业15488人,就业率77.0%。全年举办现场招聘活动130场,提供就业岗位39350个。开办各类培训班154期,培训各类人员7713人,其中培训失业人员2766人,培训就业率65.0%,其中,开办创业培训班6期。鼓励港澳青年来我区就业创业,全年港澳青年办理就业登记5921人次,申领就业补助资金80万元。年末拥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个,进驻经营户数434户,创业带动就业2888人。组织创业指导进社区22场,指导创业1239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50个,创建率79.8%。
安全生产2019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9起(含道路交通、消防等),死亡14人,受伤20人,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52.6%,死亡人数上升40.0%。
荔湾区风景交通运输荔湾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是连接佛山的主要出入口,交通网络纵横交错:连接周边市区的内环路西半环、环城高速西半环等快速干道,贯通珠江两岸的珠江大桥、人民桥、鹤洞大桥、东沙大桥及珠江隧道、洲头咀隧道等桥梁隧道;由北往西南方面分别连接机场高速、广清高速、广佛放射线、龙溪大道、广珠西线、东新高速等主要交通出口;北接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西有滘口客运站,南有芳村客运站,还有可通世界各地口岸的新风港;已有和规划地铁1、5、6、8、11、10、13、19号线及广佛线共9条城市地铁,以及广佛肇城际线、广佛江珠、广珠城际北延线3条城际轻轨贯穿。[7]
广州历史上机场
大沙头机场、二沙头机场。[8]
历史上的火车站
大沙头站:广九火车站;旧广州南站,原名黄沙站
重建后的谢家祠已申报为荔湾区少先队特色活动阵地,并正在申报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对荔湾区青少年学生开放农会旧址,作为荔湾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历史文化1、十三行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闻名中外的千年贸易之都;而十三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见证地。十三行大致的位置为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间的区域。
从1757年至1852年,十三行独揽我国对外贸易85年。当时的清政府既然要开放广州对外贸易,但又要防止外国商人直接与中国商人做生意,于是建立和实施一种“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措施,即指定一些商人作为中介同外国商人进行贸易,这些中介商人所开设的对外贸易的组织称为“洋货行”,俗称十三行。这样,偌大的中国对外贸易就集中在广州,由十三行行商居间贸易。
2、荔湾广场
荔湾广场,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下九路。是一座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拥有六层共十四万平方米的商场、两千多间商铺及八幢共一千六百多套豪华住宅,建筑面积共三十一万平方米,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群楼。
从1995年开始有商家在此经营水晶半宝石产品,2001年开始形成专业半宝石水晶市场,发展成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半宝石系列商品专业批发市场。主要是以水晶半宝石为主,70%的商家来自海丰可塘,其余有来自江苏东海等地的。主要以厂家直销批发为主,其次是个体经营者,有商家表示正向成品批发市场转型。种类齐全、产品丰富,有万余产品在此展示,年销售额达40—50亿元。
3、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商业街全长800米,有骑楼式建筑238间,建于20世纪初,是经国家商业部批准的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附近还有西来初地、华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街,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清平路更是享誉国内外。
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开通后,经过10年的发展,日均人流量已达20万人次,周六日的人流量可达三四十万人次,每年黄金周日人流量高峰期可达60万人次。据了解,上下九步行街实际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三条街巷,全长1218米,共有各类商业店铺300多间数千商户。
4、西关大屋
八和会馆,时尚跑酷一族和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相映成趣。
领略岭南文化一定要到西关,到了西关一定要看“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这一带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均能看到。
从外至内,西关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颇有讲究。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西关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砖石脚的外立面。据说这些青砖产于东莞及清远一带,色泽以似碧玉者为贵。讲究的西关大屋青砖可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而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
西关大屋的门廊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脚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脚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为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西关大屋的结构可以用“三间两廊”形容:正厅后面是头房(或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与妻子居住)。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垃圾等多种功能。耀华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关大屋片区之一。
5、竹筒屋:广味不输西关大屋
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广州竹筒屋应运而生。据介绍,如今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由于竹筒屋有低层、高密度、节约用地、邻里关系密切等优点,故成为广州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居建筑。竹筒屋一般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门头厅或前厅,设单层神楼,供奉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厅后为卧室,中部为过厅及卧室,过厅设楼梯可通二、三层。后部为厨房、厕所。前、中、后三部分用天井分开。大门设三道,里面是双扇厚木门,中间是趟栊,外面是脚门,分别起着采光、通风和防盗作用。室内地面铺设大阶砖,19世纪末竹筒屋仍保留传统特色,外观单层,内常置夹层,并设楼梯,石基砖墙,木构瓦顶。民国后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采用了混凝土梁和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出现了上设阳台的二三层平顶楼房。
名称由来
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
荔湾区风景风景名胜斗姥宫斗姥宫,位于金花街斗姥前和芦荻西的交会处。斗姥宫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广州城坊志》载:"斗姥即摩支利神,明两广总督熊文灿平海寇,于空中见之,遂立庙以祀。"斗姥宫是道教宫观,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
海山仙馆海山仙馆,是清代道光年间富商潘仕成在城西荔枝湾营造的一所私人庭园。虽然馆舍已湮,但曾以其庞大的规模、岭南水乡的庭园特色、丰富的多学科藏书享誉岭南,有"岭南第一景"之称。
醉观公园醉观公园,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中275号,芳村大道山村桥侧,紧靠花地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清末民初,芳村有八大名园。建国初期,八大名园中的醉观园、留芳园、群芳园、新长春园、翠林园等园合并为一,改名为醉观花园。1983年10月市政府决定定名为“醉观公园”。市一级保护文物“六松桥”和市级文物“小蓬仙馆”坐落在园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1 | 陈家祠堂 |
2 | 广州沙面建筑群 |
3 | 粤海关旧址 |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
1 | 广雅书院旧址 |
2 |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
3 | 粤海关旧址 |
4 | 通福桥 |
5 | 锦纶会馆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1 | 华林寺罗汉堂 |
2 | 沙基惨案纪念碑 |
3 | 仁威庙 |
4 | 旧当铺 |
5 | 泰华楼 |
6 | 西关大屋 |
7 | 黄氏宗祠 |
8 | 西门瓮城遗址 |
9 | 南方大厦 |
10 | 中山七路旧当铺 |
11 | 旧民居建筑 |
12 | 黄宝坚石屋 |
13 | 五眼井 |
14 | 毓灵桥 |
15 | 车歪炮台 |
16 | 聚龙村16—19号 |
17 | 惠爱颠(癫)医院旧址 |
18 | 真光书院 |
19 | 明心书院 |
20 | 广州市界碑 |
21 | 银行会馆 |
22 | 侨批局 |
23 | 广安钱庄 |
24 | 黄冠章别墅 |
25 | 广东饮料厂旧址 |
26 |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旧址 |
27 | 大通烟雨井遗址 |
28 |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
29 | 同盛机器厂旧址 |
30 | 亚细亚龙唛仓旧址 |
31 | 亚细亚花地仓旧址 |
32 | 渣甸仓旧址 |
33 | 德士古油库旧址 |
34 | 日清仓旧址 |
35 | 美孚仓旧址 |
荔湾人杰地灵,才人辈出。政界清太子少保邓华熙、变法维新康有为、著名革命活动家何香凝、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周文雍等。经济界商文博才清代五大首富之一潘仕成等。科教界有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学者书法家李文田等。艺术界粤剧宗师千里驹、武打巨星李小龙等。医界“南梁北林”之誉的妇产科专家梁毅文、“独立神州树一军”的革命女医生张竹君等。体育界乒乓球世界冠军梁丽珍、举重世界冠军陈伟强、羽毛球世界冠军庾耀东等。他们都出生于荔湾,或成长在荔湾,或其主要生活范围在荔湾。
荣誉称号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1月,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45;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62;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9]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77位。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98位。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1--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9: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34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荔湾区(广东省广州市辖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荔湾区(广东省广州市辖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