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著作,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由长江文艺出版社1925年出版。
中文名面纱
别名彩色的面纱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日期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外文名The Painted Veil
字数170000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品简介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凯蒂必须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异国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英国家乡的舒适生活中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
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1]
创作背景《面纱》是毛姆根据自己于1919—1920年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依据毛姆在该书序言中的说法,该小说的灵感有两个出处:一是他去意大利时读到的但丁《神曲》的《炼狱》篇中一个情节: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因丈夫怀疑她出轨,将她带到位于马雷马的城堡,期盼沼泽的毒气将之毒死。另一个说法是关于毛姆在旅行途中听说过的一个在香港的英国女人的故事。以此为蓝本确定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面纱》由此诞生。
人物介绍瓦尔特故事的男主角瓦尔特是个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趣味的细菌学家。在他身上有着英国传统绅士的保守气质和浓厚理性主义色彩的实干家精神。自从在一次社交舞会上结识女主人公凯蒂之后,便匆匆结婚,接着一意孤行地把她带到香港,在发现妻子与人有染之后,又让妻子身陷一种悖论式的选择,要么离婚,要么一同到湄潭府——中国内地一个瘟疫蔓延的偏远山区。在湄潭府,瓦尔特疯狂地工作,与妻子的感情也经历着一场炼狱式的体验,与《神曲》所不同的是,瓦尔特自己在霍乱中死去了。这种死有着一种彻底的命运颠倒。
凯蒂凯蒂从小缺乏疼爱,被一个势利的母亲铁腕掌控,17岁妹妹的提前订婚,又使得26岁的她害怕变成老处女而担心。她的思想起先充满了感性的色彩。瓦尔特根本不是她喜欢的类型。“他个子不高,一点也不强壮,又小又瘦。……他的表情微带一点嘲讽,在和他渐渐熟悉之后,凯蒂觉得跟她待一会儿让她浑身不自在。他太死气沉沉了。”然而一次公园的意外求婚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结婚两年,她被他的关心所感动,对他的热情既意外又惊喜。
可是他太一本正经,说话方式拘谨,太情绪化。这和凯蒂的性格截然背道而驰。“凯蒂天生活泼,她愿意一天到晚说个不停,想笑就笑。他的沉默却常常浇灭她的热情”。直到在香港她认识了善于交际的官员查理·唐森,对方说话风趣,充满自信,还善于献殷勤。接下来就是故事一开始以倒叙手法描写的发生在瓦尔特香港家里的两人偷情。
东窗事发,瓦尔特提出了离婚的协议:如果唐生愿意与妻子离婚,并在一周之内愿意娶凯蒂的话,他便可成全他们。可在关键时刻,唐森胆怯了,他不愿意牺牲目前的一切,也不想卷入这场对他事业无益的性丑闻。此时,凯蒂意识到之前的所作所为是一场多么荒唐的爱,“她从唐森那儿得到的所谓的爱原来一钱不值,而她自己是个自私肤浅的女人。”
沃丁顿沃丁顿是驻扎在湄潭府的海关副关长,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精通汉语,对中国文化也感受颇深。东西方两种文化在其身上碰撞和融合,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沃丁顿是以凯蒂为代表的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在凯蒂的觉醒之路上担当了领路人的角色。在与凯蒂的一次交谈中,沃丁顿给出了对凯蒂婚外情对象查理的侧面评价,指出其腐败堕落的真实面目,使凯蒂的认知开始了一点点转变。“他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中国人的观念,认为欧洲人粗鲁野蛮,生活荒唐愚蠢,只有在中国过的那种生活才能让一个有理智的人洞悉其中的几分真实。神秘面纱的一角被掀开,在沃丁顿的引领下,凯蒂得以瞥见一个含意悠远的世界。她的视角开始全新审视,作者笔下的中国也开始了转变。
沃丁顿的妻子沃丁顿的妻子是一位满洲格格,抛弃家族与沃丁顿私定终身。作者对满洲格格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脸上一层胭脂,嘴上厚厚红粉,眼睛斜睨,身形纤美。这一外貌特征符合长久以来西方对东方宫廷女性的想象与审美。毛姆将满洲格格冠以智慧光环:修长的手仿佛握着未知世界的钥匙;众生的忙碌苦乐在她面前也荒诞不经。从这种近似菩萨的形象可以看出毛姆对中华文明的崇拜态度。与满洲格格的见面尽管没有直接的语言交流,却使凯蒂感受到了这位女人身上所代表的灿烂文明,产生了对东方的崇敬之情。
作者简介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却也让他变得坚强和富有同情心。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后创作的多篇著作中无不透露出对人生、艺术、信仰的深刻剖析。[2]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9:2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3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面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长篇小说著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面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长篇小说著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