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先世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读书,仲淹读书“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作者欧阳修
中文名范仲淹苦读
别名范仲淹苦学
成书时间北宋
体裁古散文
人物简介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文章解析范仲淹名言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
译文版本1.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救济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发愤苦读,有时候夜里十分疲倦,就用冷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版本2.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多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词语解释少有大志(少):年轻时
每以天下为己任(为):当做
辄以水沃面(辄)(沃):辄,就。沃,洗。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仕):官
乃至被谗受贬(贬):贬官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当):应该
划分段落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6:4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22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范仲淹苦读(宋朝文学家朱熹编写的文言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范仲淹苦读(宋朝文学家朱熹编写的文言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