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小巧的鸟。特指杜鹃,同本义cuckoo。又名郭公、杜宇、布谷、子规。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代孵,吃毛虫,是益鸟。形声。从鸟,从肙(yuān),肙亦声。“肙”意为“小巧的”。“肙”和“鸟”联合起来表示“小巧的鸟”。
中文名鹃
拼音juān
繁体鵑
部首鸟
五笔keq、keqg
仓颉rbpym
郑码jqrz
笔顺251251135451
笔画12画
注音ㄐㄩㄢ
统一码基本区U 9E43
结构左右结构
四角码67227
字源演变字形演变形声。从鸟,肙(yuān)声。
现代释义基本释义鹃juānㄐㄩㄢˉ
(鵑)
〔杜~〕见“杜”。[1]
英语翻译cuckoo
详细释义鹃juān
【名】
(形声。从鸟,肙(yuān)声。本义:鸟名,即杜鹃)同本义〖cuckoo〗。又名郭公、杜宇、布谷、子规。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代孵,吃毛虫,是益鸟。如:鹃血(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日夜不停,甚至口中流血。常比喻悲怨之深);鹃魂(借指冤魂);鹃啼(形容思念之苦或悲怨极深)[2]
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亥集中】【鸟字部】鹃
《广韵》古悬切《集韵》《韵会》圭悬切《正韵》圭渊切,音涓。杜鹃,鸟名。《玉篇》甄鹃。《颜师古曰》鷤䳏,一名买,一名子规,一名杜鹃。《李时珍曰》杜鹃,出蜀中,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卽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埤雅》杜鹃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啼苦则倒悬於树。
《异物志》杜鹃一名巂周,自呼曰谢豹。《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立鼈灵为相,後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华阳国志》杜宇称帝,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害,帝遂委以政,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规鸟鸣,故蜀人闻辄悲思之。
又花名杜鹃。《花木考》亦名山石榴,山踯躅,映山红。互见䳏鴂鷤鷶诸字注。巂字原刻从隹从冏。或隽字。字原刻从嶣从鳥。[3]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6:1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2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鹃(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鹃(汉语汉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