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光明;显着:彪炳。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魏书·术艺传·江式》:“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明张居正《翰林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公文章功业,炳辉烜赫,皆诸君所亲见。晋葛洪《抱朴子·明本》:“五经之事,注说炳露,初学之徒,犹不可解。唐孙樵《与友人论文书》:“焕然如日月之经天,炳然如虎豹之异犬羊也。清王灼《祭海峰先生文》:“惟其着述,炳烁巍峨,云汉昭垂,百祀不磨。
中文名炳
拼音bǐng
部首火
笔画数9
释义光明;显著:彪炳。
部外笔画5
更多信息一、单字
1、【形】(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同本义〖bright〗
炳,明也。——东汉·许慎《说文》
其文炳也。——《易·革》
炳炳,明也。——《广雅》
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班固《两都赋》
又如:炳着(光明显着);炳焕(光明显耀);炳映(光芒照耀);炳然(光明、明白的样子);炳耀(光耀明亮)
显着;明显;昭着〖markable;shining〗。如:炳明(明显、显着);炳炳显显(明显的样子);炳赫(明显突出)
2、【动】点燃〖light〗
古人思炳烛夜游。——《与吴质书》
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刘向《说苑》
又如:炳烛(点燃烛火以照明)
显示,显现〖show〗。如:炳耀
照耀〖shine〗。如:炳映(照射)[1]
二、词语
1、炳蔚:
(1)文采鲜明华美。
语出《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2)指文臣。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炳蔚内弼,虓阚外御。”
2:光彩迸射。
《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干明宫、神宁宫、昭阳宫、合璧宫,光光彩彩,丹青炳爆。
3:文采炳焕。贲bì文饰,装饰得很好:贲临(贵宾盛装来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是以章式炳贲,志在典谟,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
4:斑斓的虎纹。借指虎。彪:虎身上的斑纹,引申为有文采:彪炳。
宋苏轼《壬寅二月作诗五百言寄子由》:“冒险穷幽邃,操戈畏炳彪。”
5:昭明貌。
唐孙樵《寓汴州观察判官书》:“执事三从事卢公,其所以佐卢公使炳炳不磨于世者,襄阳南渡之民,皆能道之。”
6:文章绚烂,学识渊博。
南朝宋鲍照《蜀四贤咏》:“褒气有逸伦,雅缋信炳博。”褒,汉王褒。
7:光明灿烂。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子可谓戴盆以仰望,不睹七曜之炳粲。”
8、炳发:
(1)犹焕发。
《宋书·符瑞志中》:“神鸟集长乐宫东阙树上,又飞下地,五采炳发,留十馀刻。”
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龙质炳发,虎形躨跜。”
(2)发扬光大。
《法苑珠林》卷四九:“炳发道声,移易俗听。”
9:明显突出。
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中原自李何辈先达,高子业以冲远继之。嗣是作者,虽篇什间存,终非炳赫。”
10、显着。
《宋书·武帝纪中》:“灵祥炳焕,不可胜纪。”
11、炳煌:昭明。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此皆圣训炳煌,视魏道武改柔然为蠕蠕者,何啻沧海之与蹄涔!”
12、炳辉:光耀貌。
明张居正《翰林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公文章功业,炳辉烜赫,皆诸君所亲见。”
13、炳慧:昭明智慧。
南朝梁沉约《绣佛像赞》序:“含微宅理,炳慧临空。”
14、炳见:明察。
明李东阳《吊颜鲁公祠》:“既炳见于先机,复潜锋于外攘。”
15、炳琅:亦作"炳朗"。亦作"炳朖"。亦作"炳烺"。光辉照耀。
三国吴无名氏《天发神谶碑》:“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朖。”
16:灿烂。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鲜华艳采,彧丽炳烂。”
《西京杂记》卷三:“有青玉九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盘龙,以口衔灯。灯然则鳞皆动,烂炳若列星而盈室。”一本作“焕炳”。
17、炳烈:光明刚直。
唐柳宗元《吊苌弘文》:“夫何大夫之炳烈兮,王不寤乎谗贼。”
18、炳麟:光明貌。
清赵翼《古诗》之十一:“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19、炳灵:
(1)焕发灵气。
《文选·左思》:“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吕向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江汉明灵,故代生贤哲。”
唐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杜司户炳灵翰林,研几策府。”金元好问《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识者以为中国之大,平治之久,河岳炳灵,实生人杰。”
(2)闪烁的灵气。
汉班固《幽通赋》:“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20:明显。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五经之事,注说炳露,初学之徒,犹不可解。”
21:明显;显着。
汉班固《白虎通·五行》:“其日丙丁。丙者,其物炳明。”
南朝宋谢灵运《诣阙上表》:“臣昔忝近侍,豫蒙天恩,若其罪迹炳明……自无容身之地。”
宋叶适《汉阳军新修学记》:“堂庑崇崇,百楹相扶,墙甓外周,赤白炳明。”
22:光明貌。
宋苏轼《谢孙舍人启》:“穆如清风,草木皆靡;炳然白日,霰雪自消。”
23:光彩闪耀貌。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体植必两,辞动有配……炳烁联华,镜静含态。”
24、炳睟:鲜明润泽。
《文选·颜延之》:“虞庠饰馆,睿图炳睟。”张铣注:“炳然温润。睟,温润貌。”
25:文彩鲜明貌。
汉王充《论衡·案书》:“今尚书郎班固,兰台令杨终、傅毅之徒,虽无篇章,赋颂记奏,文辞斐炳。”
26、彬炳:文采焕发貌。
南朝梁江淹《遂古篇》:“其说彬炳,多圣言兮。”《宋书·礼志一》:“或者虎取其威猛有彬炳,玉以象德而有温润。”
27:明显。《汉书·谷永传》:“百姓失业流散,羣辈守关。大异较炳如彼,水灾浩浩,黎庶穷困如此。”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5:0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1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炳(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炳(汉语汉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