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记(唐代白居易所写的散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06:32:15 阅读: 评论:0

养竹记(唐代白居易所写的散文)

养竹记 (唐代白居易所写的散文) 次浏览 | 2022.08.11 15:17:5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养竹记唐代白居易所写的散文

《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

中文名

养竹记

作者

白居易

作品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1]

字义

本:根

固:稳固

建:树立

倚:偏颇

虚受:虚心接受

砥砺:磨练,锻练

名行:名节操行

树:种植竹子

如是:因为如此

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拔萃:唐代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瘁,劳伤此指毁坏。

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繇:同“由”。

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篲箒(huìzhǒ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封:培土。

斯:指这所房子。

体:体悟。

实:充实,充满。

翻译

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

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 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后来关相国离开了相国府,别的人借住在里面,从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掉之后剩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杂草杂树长在竹林里,茂盛的杂树和纤细的杂草长在一起,再也没有竹子的样子了。

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其中的脏物,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它们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摇摆,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对它们的际遇有所感激。啊!

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有同贤者相似的地方,如果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都会如此,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贤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样的。啊!

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与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与一般草木不一样。贤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写下这篇《养竹记》,写在亭子的墙上以留待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也希望统治者用贤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3:0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0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养竹记(唐代白居易所写的散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养竹记(唐代白居易所写的散文).pdf

标签:唐代   所写   白居易   散文   养竹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