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贵州省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5-01-09 16:15:19 阅读: 评论:0

惠水县(贵州省下辖县)

惠水县 (贵州省下辖县) 次浏览 | 2022.08.08 13:06:5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惠水县贵州省下辖县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中文名

惠水县

外文名

HuiShui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省

面积

2470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辖8镇17乡

电话区号

0854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燕子洞、芦山镇

机场

荔波机场

车牌代码

贵J

友好城市

北邻贵阳,西及安顺

地方特产

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人口

将近40万(1994年)

邮编

550600

高等学院

财经商务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县情简介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县域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个乡,总人口42万,少数民族占58%。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较多,风景秀丽,交通方便,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农业县。现居民族有汉、布依、苗、回、壮、侗、水等18个民族。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是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境内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154毫米,无霜期278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000—1325小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多种土地资源,多样性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境内有大小河流259条,年均径流量16.12亿立方米;地下河32条,径流量3.6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条,天然落差4878米,理论蕴藏量17.5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装机容量4.15万千瓦。粮食作物以水稻、包谷、小麦为主。名特优品种有黑糯米,被誉为高原“黑珍珠”。经济作物有油菜、土烟、生姜、油桐、茶叶等。水果主要的有15种,其中的金钱桔,有300多年栽培历史,以早熟、皮薄、色鲜、味甜而闻名。林木种类繁多,其中针叶林品种占现有林面积的78%;阔叶林有楠木、香樟、檫木、红绸、金丝榔等名贵树种。植物药材有杜仲、天麻等700余种。家禽畜类中,摆金的“天白”猪和惠水水牛是省内良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猕猴、林麝、穿山甲、大鲵,属三类保护动物的有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等。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矿有砷、水晶、冰洲石、硫铁矿等。燃料矿有煤、油页岩等等,煤炭储量达3460万吨,石英砂岩远景储量达1亿吨,储量1344万吨。

    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山石、洞穴两大类。地处县境南部的燕子洞,高百米,宽近40米,洞中钟乳石、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春暖花开时节,成千上万的燕子栖息洞内峭崖绝壁洞穴之间,行如流云,啼鸣应谷。地处县境西北部的九龙山,为惠水古代十二景之一。九座山峰耸峙环抱,中有一小峰突起,形似“九龙抢宝”。而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族群众盛装云集于九龙山下,吹笙跳舞,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地处县城南14公里的苑口寨,有一由波云洞、仙人洞、出水洞等溶洞群组成的旅游胜地――波云洞,洞内钟乳石凌空密布,其状似人、如兽,黄白二色相间;地下河水从出水洞涌流而出,涛声如雷,蜿蜒绕流山间,河水清澈见底。山水相衬,景色秀丽,令人赏心悦目。

行政区划

惠水县辖8个镇、17个乡:和平镇、高镇镇、三都镇、摆金镇、雅水镇、断杉镇、芦山镇、王佑镇、长田乡、斗底乡、甲烈乡、岗度乡、宁旺乡、鸭绒乡、太阳乡、羡塘乡、甲戎乡、抵季乡、大龙乡、大坝乡、摆榜乡、抵麻乡、长安乡、打引乡、好花红乡。

历史沿革

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代时曾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时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时设置8个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时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2]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地形地貌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

县境位于苗岭山地南端,北连黔中山原,南接黔南峡谷,正好是苗岭山地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北高南低。最高点东北部龙塘坡,海拔1691m,最低点南部打场寨附近的涟江河谷,海拔666m,全县平均海拔1100m左右,其中:海拔1400m以上面积90031亩,占总面积的2.43%;海拔1200m至1400m面积1208711亩,占总面积的32.62%;海拔1000m至1200m面积1754568亩,占总面积的47.36%;海拔1000m以下面积651690亩,占总面积的17.59%。

山脉河流均顺应地质构造的控制,呈北南走向。碳酸盐岩出露占全县面积的65%,各种喀斯特形态,如峰丛、峰林、溶蚀的盆地、洼地、盲谷、漏斗、溶洞、天生桥、嶂谷、溶沟、石芽等十分完备。在碎屑岩和不纯质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地下水溶蚀作用微弱,而以流水的剥蚀——浸蚀为主,这些地区主要表现为常态的中低山和丘陵地貌。在红色岩系出露的地区,兼有溶蚀和剥蚀地貌形态,在松散沉积物地区,则以各种堆积地貌为主,如涟江盆地、摆金坝子等。

由于整个苗岭山地的大面积掀斜式抬升,涟江由海拔1000m陡然下降至罗甸红水河的海拔280m,河流溯源加剧,地面冲刷增强又导致了河谷阶地的出现以及岩溶的向深性发展等。

境内,山地、丘陵、山间盆地(俗称坝子)交迭起伏,与全县总面积比较,山地约占64.35%,丘陵约占26.45%,山间盆地约占9.2%。

生态农业

阳春三月走进惠水涟江大坝,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景象;机耕道上运送农家肥的车辆络绎不绝;田间地头突突奔走的“铁牛”奏响春耕的乐章;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公路沿线,用于培育优质早菜、杂交玉米的农膜大棚成片铺展。

惠水县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进程中,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做文章,瞄准龙头企业原料需求、贵阳市民菜篮子建基地,以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通过多形式办点示范带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高标准、高质量构建立体生态农业。

惠水在立体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上重点突出:围绕贵州永红、重庆胖子天骄、重庆“好媳妇”等县内14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各乡(镇)的种植规划;紧紧盯住贵阳市民餐桌,倾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鲜活蔬菜、优质水稻等。目前,贵州永红食品公司与摆榜等13个乡(镇)签订了合作养牛协议,重庆胖子天骄公司与大龙等乡(镇)签订了生姜产销合同,重庆“好媳妇”食品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县劳动就业办签订了劳务用工合同。据统计,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需求黑糯米240吨、生姜10.3万吨、辣椒6500多吨、菜油8860吨、小麦1200吨、大豆1500吨、大蒜2005吨和肉牛4万多头,各企业已与15个乡(镇)签下了订单。

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惠水县财政已拨付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县农信社在已放贷1500万元的基础上再配套5000万元用于农业贷款,支持立体生态农业发展。

工农经济

惠水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搞好转型,有所作为,取得成效,一直是该县决策层苦苦思索的重要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该县摸索出了一些基本经验。“落后地区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降低农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农业大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须要转型,要转型就必须抓住每一个工作时期的重点,必须实行发展新型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策略。”这是该县县委书记杨筑萍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的一番心声。也充分体现了该县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互相渗透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长期以来,惠水县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格局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缺电少路,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缓慢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彻底打破这个“瓶颈”,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该县提出了“工业强县”的战略。从2003年起,着手组建工业园区,以“工业强县”为指导,以实现“投资条件最优,投资环境最好,投资成本最低”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做大支柱产业,做精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在发展园区经济的过程中,该县一是立足把园区做“大”,按照“思路超前,成片规划,基础先行,有序推进”的方式,加快园区配套建设。二是立足于把园区做“特”。从各自的特点出发,找准发展定位,实施错位竞争,形成产业、技术、体制结构的特色和优势;三是立足于把园区做“强”,全县三个园区实行优势互补,政策共享,增强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四是立足于把园区做“优”,按照园区城市化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使园区成为推进城市化的有效载体。

农业县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的主导地位又不能放弃。为了达到两全其美,相得益彰,该县拟定了用搞工业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的整体提升,工业渗透农业互相促进的发展思路,走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路子。为此,该县紧紧盯住贵阳市几百万人口的“餐桌”做文章,以贵阳市场为导向,做强做大做优金钱桔、优质米、特色蔬菜、礼品西瓜、特色养殖等品牌。以品牌效益拓展市场,树立形象,促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入驻距贵阳市仅28公里的长田工业园区的13家食品加工企业,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原料、务工人员和广阔的市场,更是为该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开了绿色通道,堪称工农渗透促发展的典范。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发展。该县工农渗透的实践取得了极大成功。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5万吨,工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实现9.7亿元,财政总收入11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6元,上述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社会事业文化事业

惠水县本土词曲作者创作的两首歌曲《好花红》、《好花红的歌美滋滋地唱》经过惠水县音乐协会的推荐,顺利入选乐动城市——2012中国城市之歌赏评。

教育发展

自1998年开放以来惠水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惠水县民族中学,惠水县第二中学已成为黔南州甚至全省闻名的高级中学,学生高考不断提高。惠水二中,惠水三中,惠水四中在初中教育方面贡献出重要的作用,各乡镇中学设施,教育质量提高,惠水县的学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吸引其他县市的学子前来入学,惠水即将建成城北高级中学。

基础设施

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惠水至青岩古镇二级公路,改造和新建城区道路桥梁、车站, 建成县府路、建设西路、人民北路、振兴路、步行街、外环路等23条,总长33.15公里,新建蒙江桥、扩建县汽车站和8个乡镇汽车站,改建县乡公路100多公里,拆除危旧房上千户,10多万平方米,建成8个居民住宅小区,建成文化休闲娱乐广场2个,建成县职业中学教学楼和扩建25个乡镇中小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食堂,完成惠水民中、二中、四中的教学楼和学生食堂工程,完成2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建设,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住院部、疾控中心、单采血浆站建成投入使用。

风俗民情居住

惠水布依族居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在依山傍水

布衣山庄

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一般寨后靠山,寨前有田园,山川环绕。

婚俗

传统的布依族婚姻习俗有以下程序:一种是父母对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为其结缘婚配,成家立业。父母将称心的女方某某,主动征求儿子的意见,听儿子的看法与想法。

迎亲队伍

媒人将礼品放在女方家神龛上,虔诚的表明了来意,并将男方情况介绍,女方父母委婉推辞,不表允否态度。过三五天,女方并没有退回礼信。再过些时日,媒人再次到女方家,如果原来礼信还在神龛上,表示不同意了;如果原礼信已收,表明没有拒绝,可以商榷,通过媒人撮合,女方将属相相告。男方请人将男女双方属相作了推算,如无冲克之瑕,便搭成此联姻之桥。通过双方父母商谈后,男方的母亲请媒人和五六位妇女陪同,带上礼品按女方家族每户一份。女方将请其族中亲属作陪,席间共同议定儿女婚事,这种仪式,叫“吃鸡脑壳”。其次是订亲,“吃鸡脑壳”只能算是说成这门亲事,还必须进一步确定婚姻关系,就是订亲。

丧葬

据历史资料记载及民间调查了解到,古代是火葬、装罐埋入土内或置于岩夹里。到现代仍习火葬与棺葬两种形式。非正常死亡者和传染病死亡者都要进行火化,布依族认为,只有火化才能驱邪除根、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传染病不再传给后人。

6月6节日盛装

“四月八”、“六月六”、“九月重阳”等。也有和其他民族共同过的节日,“五月端午”、“七月半”等,但过的形式有所不同。

文学

布依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感人,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晶。布依族诗歌,既是诗,又是歌,韵律、节奏明快,歌词多是七言句,也穿插少数五言句和九言句。惠水布依族民间文学的表达形式有:韵文体,即歌谣、谚语、谜语等;散文体,即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叙事、寓言、笑话等;曲艺体,包括说唱、顺口溜和弹唱词。

观光旅游

天下奇观燕子洞 

惠水县城东南74公里的羡塘乡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高原盆地,北与太阳乡接壤,东南与平塘通州、克度交界,西与抵季乡毗连,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66.3平方公里。以燕子洞为主要景点的燕子洞景区包括燕子洞、骑龙洞、翁达盲谷、小河天生桥、盘查三岔河峡谷、羡塘河坝子、纳元原始织造工艺以及布依族风情等景点。集山、水、洞、谷于一区,融雄浑奇险、秀美清幽于一图,是人们向往的风景旅游区。

寻奇访古芦山镇 

芦山,有人说,他的周围是由六座秀美而奇特的山峰对峙组成,因“六”、“芦”相谐,故名“芦山”;还有的说,芦山人姓卢,卢姓是芦山的旺族,对此,芦山的山自然也跟着姓“芦”了。芦山,到底是因山而名,因名而有卢姓,还是因卢姓而名地,因地而名山,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因芦山的秀美,而芦山人又大都姓卢,给芦山留下了不少传奇的佳话。

芦山的正面是互相并立的三座山,两边的山高大,中间的山圆小,形成了二龙昂首,共抢宝珠之势。

左边的山,人称庙上坡。坡脚曾经建有两座寺庙,一是万寿宫,二是天龙寺。万寿宫由一进三厢组成。前面是戏楼,戏楼下面是前门;芦山的花灯过去在本地很有名气,一年至少要集中搞十次八次活动,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都要赶来观看。万寿宫的正殿供奉的是许真君,常年木鱼声声,香客不断;与前面的戏楼相映成趣,闹静同存。与万寿宫为邻的天龙寺,相隔不过数十米。天龙寺由前面的大门,两边的厢房及后面的正殿组成。院中有左右水池各一,中有荷花芦苇,给天龙寺增添了不少幽静佳趣。庙前的大石碑叙述了建寺的历史和捐款的人名,以传千古。两庙究竟建于何时,又拆于何期,谁也道不详细,都说不过百把年吧!两庙拆毁以后,先后建起了芦山小学和芦山电影院,成了芦山“政治文化”的中心。

庙上坡古木参天,藤葛缠绕,只有一条左弯右曲的林间小道可以上去,但是不管男女老少,攀援时都要十分小心,才能爬到坡顶。庙上坡的坡头形如昂首长啸的龙头,俗称“啸天龙”。龙嘴的下颌曾建有一庙,可供游客休息和观赏。沿着龙头的嘴角,攀援古藤和岩石,即可爬到龙头的的顶端了。坡顶不宽,可容一二十人休息,站在坡顶,顿时会感到人与天高,俯视芦山,尽收眼底,坡顶的神仙石上厚下薄,长宽约2-3米,重在10吨以上,如天外飞来,斜嵌在顶上石缝的凹口之中;据说数十年前还可摇动,如用手推,似可连人带石一起滚下坡来,令人胆战心惊。

传说,那是在明朝永乐年间,仙师张三丰传道时路经此地,只见黄云漫天,妖雾沉沉,天昏地暗,一条黄龙张开大口,昂首长啸,将天上的云雨全部吸入腹中,又将热浪吐出,往复无穷。于是六月的芦山,田头无水,河中断流,到处是一片焦土,一片荒凉,百姓连吃水都要到十里以外去挑抬。张三丰见状,知是妖孽作怪。他叩开一扉柴门,只见一老太太横卧门内,有气无力,张三丰将老太太扶于床上,细问缘由。原来,天上的云雨都已被黄龙吸尽,满坝禾苗因数月无雨,枯萎而死,以致颗粒无收;那时晒干的裂缝可以放下男人的脚板,全家老小,除老太太走不动,能走的都已全部逃荒去了。张三丰连访数家,情况都差不多。于是,张三丰念动真言,用手一指,将昆仑山上的一块毛石招来,斜嵌在坡顶的一条石缝中间,镇住黄龙;又将随身携带的宝剑,一剑砍断龙身。

顿时,云开雾散,哗哗的流水从龙腹内流进了田间河内。从此,芦山的这一坝田上,风调雨顺,年年丰收,逃荒的灾民又回到了芦山。直到现在,龙头还是那样的昂首向天,龙身却不知丢向何处,恐怕只有庙上坡的神仙石才知道了。现在芦山已经是四五百户人家的集镇,芦山坝子已成了近千亩良田好土,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惠水县

恶龙虽斩,宝珠犹存。两条龙山之间,有一石山,形如宝珠,名称“碉上”。高不及两山的一半,周围不过数十米,从上到下,全是悬崖陡壁,犹如刀切,无法攀援。数十年前,周围的人家为躲匪患,用楼梯吊绳,将砖石送到坡顶,修建围墙于上,石墙上留瞭口,以观周围动静。于是,这无名的小山,就叫“碉上”,直到今天。

庙上坡、神仙石的斜对面是摆萨坡,他与庙一坡之间只隔芦山田坝与芦山河;两山相望,芦山就像一个小小的盆地。摆萨坡形如一把利剑,横陈在芦山河南岸。据说还是在张三丰剑斩黄龙时,为防日后它再兴妖作怪,而将此剑横放在此,以镇妖孽。坡上林木参天,浓荫叠叠,密密层层,遮天蔽日,将摆萨坡遮得严严实实,犹如一把绿色的剑鞘,护住剑身。摆萨坡脚是芦山田坝,这里土地肥沃,芦山河带着绿色的透明和摆萨坡的身影,从田坝中缓缓流过,流过纳拱桥,流出芦山镇。

芦山,周围都是山。除了带着神话般传奇的庙上坡、后山坡、摆萨坡之外,还有什么场上坡、凤凰山、鸭头山、石指山等等。这里,山山独特,坡坡有异,各具风格。每一座山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等待着游人去寻幽访古。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2:4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0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惠水县(贵州省下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惠水县(贵州省下辖县).pdf

标签:惠水县   贵州省   下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