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龙,又名霸王龙,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11.5米,最长达14.6米。平均臀部高度3.95米,平均个体头距离地面4.4米,最高臀高5.2米。平均体重9吨,最重14.85吨。
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最晚灭绝的食肉恐龙还有食肉牛龙、特暴龙、虔州龙等,也是陆地史上已知最强食肉动物,完胜三角龙。
拉丁学名Tyranno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双孔亚纲
目蜥臀目
亚目兽脚亚目
科暴龙科
亚科暴龙亚科
族暴龙族
属暴龙属
种雷克斯暴龙
分布区域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国
中文学名暴龙
中文别名霸王龙
域真核域
下门有颔下门
超纲四足超纲
下纲主龙形下纲
总目恐龙总目
超科暴龙超科
生存年代白垩纪末期 (6850-6550万年前)
体型长11.5-15米 身高5.1-6米
体重8-12吨
奔跑时速18-140千米/时
牙齿长度最长36厘米(含牙根)
地位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
主要食物角龙类和鸭嘴龙类恐龙
颅骨长度1.3-1.55米
起源发现暴龙图片1902年,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巴纳姆·布朗在美国蒙大拿州的黑尔溪发现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动物骨骼,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后的两个夏天,他相继从坚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由于骨头相当沉重,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用马匹拖拉的专用雪橇,这才把骨头运到附近的公路。他所发现的是第一具霸王龙的骨骸。
1910年,巴纳姆·布朗率领的考察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红鹿河峡谷开始了大规模的采集。布朗在那里找到了保护得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龙皮肤化石。
在纽约博物馆中,布朗的老板奥斯本迫不及待的把他命名为霸王龙的动物公诸于世,在安装骨架的同时,布朗和奥斯本以模型重塑霸王龙生前的风采,但是他们无法把重达两吨的骨头组合成他们心目中的形象——“灵巧如鸟的巨兽”,他们只好将他组合成直立而迟钝的模样。
2019年5月18日,世上最大霸王龙“斯科蒂”的骨架在加拿大萨斯克彻温省展出,它身长13米,生前体重超8.8吨,比此前被认为的最大霸王龙还重5%。1991年,考古学家们发现其骨架,但花费近20年才将其挖出。“斯科蒂”生活在距今约6600万年前,过世时30岁左右,尾部、下颌和肋骨的多处伤痕都说明其一生并不平静。
形态特征前肢暴龙的右后脚掌如同其他暴龙科,霸王龙拥有非常小的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22%,一般个体的长度仅有80厘米左右,相对霸王龙的巨大体型和后肢来说,前肢显得非常细小。它们的手臂非常细而小霸王龙的长头骨使它的前肢位置也靠后,这对前肢前伸伸不过其的嘴部,也无法摸到自己的嘴,同样更没法触及到到自己的脚部,可能其作用仅仅是平衡工具而已,用来平衡它们的巨大的头部。
头部从霸王龙的头骨形状来看,其上颌宽下颌窄,咬合的时候上下颌牙施加的力不完全相对,有利于咬断骨骼。与霸王龙相比,异特龙上下颌宽度接近,咬合时牙齿施加的力几乎相对,并不利于“攫断”骨头。霸王龙的牙齿成圆锥状类似香蕉,适合压碎骨头,而绝大部分肉食恐龙的牙齿则多用于穿刺和切割。其头骨结构显示霸王龙的猎食行为可能和大部分兽脚类恐龙不一样。
体型从身长上看,有许多的食肉恐龙都可以几乎与霸王龙相当,包括棘龙、鲨齿龙、马普龙、蛮龙、奥沙拉龙、魁纣龙、南方巨兽龙、食蜥王龙、索伦龙、三角洲奔龙、西雅茨龙、脊饰龙。但是霸王龙无疑是有史以来身体粗壮程度和体重指数最大的食肉恐龙,胸腔宽度、颈椎宽度、腿长、骨盆大小、肩胛骨大小远远超马普龙和魁纣龙等几乎所有的异特龙超科恐龙,并有着食肉龙里最大型和最粗壮宽大的头部、颈椎、躯干和后肢,一般身材和体形的食肉龙和兽脚亚目(如角鼻龙、异特龙、斑龙、永川龙等等)只有霸王龙70%-65%的体重,而一些粗壮的食肉龙(如特暴龙、爆诞龙也只有同体长霸王龙的75%-80%体重)。所有兽脚类里只有魁纣龙和蛮龙的体重指数可以接近霸王龙,而霸王龙的骨架也非常厚重,所以,虽然霸王龙不是最长和最重的食肉恐龙,但是它是除埃及棘背龙以外最大的食肉恐龙(平均体重霸王龙更大,极限体重棘龙更大)。
食性霸王龙位于白垩纪晚期的食物链顶端,当时北美洲的各种恐龙基本上都可以成为它的捕猎对象,有时它们也会攻击像阿拉莫龙这样的长颈食草恐龙。肿头龙由于体型较小一般不在霸王龙的食谱里。甲龙很少被霸王龙捕食。当时分布在北美的其他一些肉食恐龙例如矮暴龙等可能与霸王龙产生一些竞争,但却远不是霸王龙的对手。
生活环境白垩纪早期被子植物在霸王龙发现地的附近,仍然有霸王龙时代的针叶植物和它的亲缘植物,当时的景物和佛罗里达州或乔治亚州南部相类似,这个区域有些小树,高约15~25米,树干直径不到0.3米。在霸王龙生活的时代,现代的各科植物都已经出现了。且恐龙种类相比侏罗纪减少,所以霸王龙生活的环境并没有想象的奇特。
在白垩纪初期出现的开花植物,在霸王龙生活的时期主宰着世界的生态系统,90%的叶片化石都是在北达科塔州发现的,在收集的3万多个叶片化石中,有90%的化石是属于阔叶植物。
物种进化三叠纪晚期的始盗龙3D图像霸王龙的最早的祖先来自三叠纪晚期的始盗龙(Eoraptor),它身长只有0.9米,还不到1米,体重只有5到7公斤。始盗龙的的下颌中部没有一些素食恐龙那种额外的连接装置。而是在下颚的中间,有一个能够让下颚弯曲的活动关节,当双颚咬住东西的时候便会紧紧钳住猎物,而暴龙就有这种下颚!
它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始盗龙具有5个“手指”,而后来出现的食肉恐龙的“手指”数则趋于减少,到了最后出现的暴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只剩下两个“手指”了。再如,始盗龙的腰部只有三块脊椎骨支持着它那小巧的腰带,而后来的恐龙越变越大时,支持腰带的腰部脊椎骨的数目就增加了。
数十年来,古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暴龙是其他巨型捕食者的后裔,例如异特龙,它是最大,更多牙齿的恐龙的最后一代,这就是超级肉食恐龙的假设,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正确。推测它会潜伏在植物丛中发动突击,强壮的前肢上长有3个指爪,为重要的武器,一般以中型至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物,无疑是侏罗纪恐龙最强的天敌,但到了白垩纪中期,异特龙突然消失在地球上,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历史上最强的陆上捕猎动物——霸王龙。
近几年发现的霸王龙和肉食恐龙有很多现异之处,就拿它的脚为例子,它那突出的第三趾是很多白垩纪末期恐龙的特征,但它们都是小恐龙,他们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大型肉食恐龙,如似鸵龙。霸王龙其实是小型肉食动物,但后来演化成极为巨大的体型,它们和其他大型肉食恐龙并没有任何关联,从解剖学分析可以轻易的辨认出那些恐龙与霸王龙没有关系。
要追踪出霸王龙的进化历程就甚为困难——化石纪录中有一大段空白,接着霸王龙的第一位巨型祖先就突然出现了,直到在加拿大阿伯塔省海拔1300米的山区发现了新的线索,这里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史前海滨,线索烙印在此地已经有好几百万年了。加拿大恐龙足迹最多的地方是阿伯塔省一处叫‘大仓’的煤矿,那里发现了甲龙等恐龙的足迹。
他们通过巨大的崖面,发现这里一度是滨海的泥地,这个地点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的年代有一亿年之久,但附近却没有发现同时期的骨骸化石,所以专家们猜测,这是恐龙迁徙的时候留下的。在这些足迹里面并没有霸王龙的,但是根据这些细长的足迹来判断是某种巨型恐龙留下的,这也许是暴龙的祖先。
这种恐龙是霸王龙演化过程中一个转折点,与当时其他小型捕食恐龙不同,它是利用双颚来杀死猎物,而不是使用前肢。这种适应性变化造成霸王龙的兴起和它独特的外形,霸王龙最早来源于独龙,独龙体型细长,前肢也很长。演化至阿尔贝塔龙时,它的头变得更大,前肢变得更短,阿尔贝塔龙和霸王龙类似,但细看各个特征的时候会发现它比霸王龙更为原始。
古生物学家认为霸王龙最近的亲戚有两种:一是北美洲的惧龙,霸王龙在眼睛上方有一块大骨突,而在蒙大拿发现的恶暴龙化石,这个骨突就比较不突出,在早期的惧龙身上甚至更小。二是亚洲的特暴龙,特暴龙原本称为暴龙,但事实上它们有很多现异处,例如连接头部的后脑干部分。
根据2011年的研究报告,在7500万年前的坎帕阶,朱迪斯河组(Judith River Group)发现了一个暴龙亚科泪骨化石CM 9401,被归类于Tyrannosaurus sp,但中坎帕阶离霸王龙生存的晚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比较遥远了,足足差了800万-900万年,所以有可能属于别的暴龙亚科,例如惧龙属。
一直以来,霸王龙是否披羽存在争议,根据其近亲研究通过华丽羽王龙披羽的化石证据从而引导出霸王龙超科物种都披羽的理论,但该理论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华丽羽王龙并非霸王龙的直系祖辈科。而根据其古地理学研究,霸王龙时代的气候环境和现在的北美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十分相似。又正处于全球变暖时期,加上霸王龙本身就已是体型庞大,足以自身保暖加之当时全球变暖和生活环境的固有温暖。再披羽无疑是加重了散热负担。除此之外,霸王龙的皮肤印痕化石也已被发现。从而否定了全身披羽论。
知名标本CM9380霸王龙标本霸王龙的正模(正模的意思是确认这种动物身份的标本),由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在1902年发现于蒙大拿州,并在1905年出土,最初的编号AMNH 973,后因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害怕被战争损毁,出售给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编号修改为CM 9380,化石包含大部分头骨,脊椎骨,肋骨,尾椎骨,肩胛骨,肱骨,一个较为完整的骨盆,后肢包括股骨,胫骨等等,虽然它是霸王龙的正模,但却不是首先被挖掘出来的霸王龙标本。
该标本的肱骨让科学家知道霸王龙有短小的前肢,但由于没有发现指骨,霸王龙被长期重建为3个手指的形象,类似异特龙。由于没有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也极大的参考了异特龙的头骨,从那时起,霸王龙被重建为直立的怪物。CM 9380体长11.68米,体重9.1吨。
AMNH5027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在蒙大拿州发现了一个身体部分非常完整的霸王龙标本,约有48%的完整度,143块骨头,完整度排第四,虽然没有发现四肢化石,但身体部分几乎完整,这个标本的头骨非常完整,科学家意识到CM 9380的重建是错误的,把它拆除了,颈椎也是完整的,科学家得知霸王龙具有不同于其它食肉龙的短粗脖子。这具霸王龙化石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霸王龙的“形象代言人”,多数复原图都以AMNH 5027为准。体长11.5米,体重约8吨。现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FNMHPR2081(Sue)霸王龙标本1990年8月由Susan和Hendrickson在南达科他州发现,昵称苏(Sue),共发现219块骨头,完整度达73%+(部分骨骼不完整,对称完整度95%),是目前最完整的的暴龙化石,也是体型第七大的霸王龙。体长12.2-12.8米(12.8-13.3米其实是体长的顺弯长度),体重10.85吨,是霸王龙化石相对完整中体型最大的,苏的一条大腿骨134厘米,另外一条138厘米,修正之后都是140厘米。头骨被压塌陷的原化石尺寸是1.53米,修正后枕基长为1.435米,头骨全长1.53米,南方巨兽龙头骨全长1.73米,枕基长1.5米+,鲨齿龙头骨全长1.6-1.7米,枕基长1.5米。
这个化石被命名为“苏”(Sue),以纪念她的发现,但也发生了所有者的纠纷。“苏”的发现处位于夏安河印地安保留区内,土地的拥有权属于莫里斯·威廉斯(Maurice Williams)家庭,一个苏族印地安人家庭。在1992年,莫里斯·威廉斯宣称具有“苏”的拥有权,因此黑山地质研究机构支付他5,000美元。该地的夏安河苏族部落也宣称具有拥有权。
LACM238441966年由Harley Garbani和几位业余古生物学家在蒙大拿州的加菲尔德县发现。化石包含74块骨头,完整度达25%,包括:一个较完整的头骨,2块颈椎,7块脊椎,4块尾椎,5根肋骨,10根脉弧,左肩胛骨,股骨,距骨,坐骨,左胫骨,4块跖骨和10块脚掌部分的骨头,是最大的纤细型霸王龙,体形比著名的苏略小,推测其完整头骨全长大约为1.56米。LACM 23844的牙齿是所有霸王龙化石里面平均最大的,而且拥有多颗相当大的牙齿。根据头骨长度推测体长约12.5米,体重10吨。
BHI3033在1987年春季,另一位业余古生物学家史丹·萨克理森(Stan Sacrison)在南达科他州发现一个编号BHI 3033的霸王龙,昵称斯坦(Stan)。化石约有63%的完整度,190块骨头,是第二完整的霸王龙化石,赖森(Peter Larson)在“斯坦”上发现了许多非致命性的伤口,包括数根断裂且愈合过的肋骨、一个断裂且愈合过的颈椎、脸颊处有愈合过的伤口、头后侧有个显目的缺口,直径约1公吋,大约是霸王龙牙齿的大小。头后的伤口上有个薄的骨层,显示“斯坦”并没因为这个伤口而死。斯坦的体长大概11.7米,体重8吨。存于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
MOR1152又称F-rex,Frank rex。2001年由Frank Stewart发现,地点是蒙大拿州的加菲尔德县,化石约有8%的完整度,化石包含部分后肢,骨盆,后肋,跖骨和椎骨等等,其中腓骨切面近端4.5cm,著名的苏(FMNH PR 2081)大概3.7cm。根据这个比例,将是14米长。
MOR11252000年由Bob Harmon在蒙大拿州的加菲尔德县发现,化石也是相当的完整,有111块骨头,完整度达37%,其中更是在股骨中发现了髓质组织,是雌性鸟类产卵需要的元素,说明这只霸王龙是雌性,也证明了兽脚类和鸟类的关系。相当的有研究价值。体长大约11米,7吨。
MOR0081967年出土,发现者是Dr.William Macmannis,地点是蒙大拿州的加菲尔德县,2006年才拼好头骨,化石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头骨,约有65%的完整度,它拥有一个相当大的头骨,复原长度158厘米(修正后160厘米),体长13.3米,体重12.5吨。保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UCMP118742是一块带有牙齿的上颌骨(如右黑白素描图)它有一块所有霸王龙中“面积”最大的上颌骨810mm,(修复之后880MM,苏是822MM),他年龄很小,才16岁,但是已经非常的庞大,13.6米,体重12.8吨。
MOR1126又称C-rex,地点在蒙大拿州的加菲尔德县,最大的霸王龙的竞争者之一,负责挖掘的杰克·霍纳(Jack Horner)并没有给出具体数据,但是简单的说MOR 1126比苏大10% ,一直没有公布任何数据,直到2010年杰克·霍纳在PLoS ONE上发表的一篇霸王龙同类相食论文,随意抽取了一块脚趾骨头测量,显示比苏(FMNH PR2081)长、宽、粗10%左右,估计和霍纳原先的估计接近,身长14.3米,体重14吨,但是脚趾的说服力不如其它部位,只有等待更多的数据公布才能证实。此外MOR 1126有部分头骨,脊椎骨,脚趾和肋骨。是最大的霸王龙标本之一。
UCMP137538完整的一个脚趾骨,同一个部位比“苏”长17-18%,粗25-33%,推测体长14.6米,(注意,15.3米其实是顺弯体长),臀高5.2米,体重14.85吨左右。是已知最大的霸王龙。可以看出来巨型霸王龙都出自美国蒙大拿州的加菲尔德县,这里的霸王龙种群应该特别大。
南半球发现从大陆内部出土的霸王龙甲骨2013年12月25日,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块霸王龙耻骨化石,这是有证据显示霸王龙也曾经生活在南半球大陆上。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块化石非常特别,确信于霸王龙。它长约30厘米,出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恐龙湾,形状类似一根两端膨胀的杆,其中一端扁平,另一端呈靴状。
这块化石所属的物种已被暂时命名为NMV P186069。研究人员推测,其主人体形介于2.7米至3.05米之间,重约59公斤,而普通霸王龙体长可超过12米,重量可达9吨。尽管个头差别很大,但两者均头部巨大,前肢退化,后肢发达。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0:3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0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暴龙(已灭绝的白垩纪晚期爬行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暴龙(已灭绝的白垩纪晚期爬行动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