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锡剧最早出现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主要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
名称锡剧
别名滩簧、常锡文戏、武进滩簧、无锡弹簧
发源地武进、无锡一带
外文名Wujin and Wuxi Drama
代表作品《珍珠塔》
简介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等地。原名“常锡文戏”,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在清末合流发展而成。曲调柔和清快,富有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1]
由于语音唱腔略异,分“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之后,滩簧吸收了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开始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
多为二人一档,在农村中活动,所演节目只有一旦、一生(或一丑)两个脚色,如《双落发》、《磨豆腐》、《拔兰花》、《庵堂相会》,称为“对子戏”。
“对子戏”形式活泼,演出方便,但在演唱内容上颇多局限,于是就出现了两档同场合演,有4个人演出的“双对子戏”和几档同场有五六个人以上演出的“小同场戏”,剧目除对子戏外,还增加了《养媳妇摇棉纱》、《卖妹成亲》等有较多人物的小戏。
辛亥革命前后,无锡、常州的滩簧戏,正式搬上舞台,并先后进入上海,不久逐渐合班演出,改称“常锡文戏”,1952年定名为锡剧。现江、浙、沪、皖共有锡剧团32个。
常用乐器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锡剧音乐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乐队原来只有一把二胡,现在除二胡外,还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参加伴奏。打击乐以四大件为主。
著名剧目传统戏《双推磨》、《庵堂认母》、《庵堂相会》、《孟丽君》、《珍珠塔》、《双珠凤》和现代戏《红花曲》《海岛女民兵》等。
常用曲调锡剧是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柔和抒情,清快悦耳,唱腔曲调基本上是上下句的板式变化体结构,这种板腔体式,可在上下句之间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近似朗诵),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1.慢大陆:如《珍珠塔》方卿在花园中,采萍送方卿一锭银后感慨的唱段:“姑母.你枉为方家骨肉亲.不及丫头小采萍...”就是慢大陆的曲调。
2.中极大陆:如《珍珠塔》方卿和姑夫见面的一段唱.双推磨开头何宜度出场唱的‘炮竹声声震天响--满腔怒火高万丈’的八句就是中极大陆调。
3.快板大陆:激动时唱的。
4.大陆倒板:出场在幕后唱的。
5.大陆紧拉慢唱:如《珍珠塔》跌雪中“姑母私利太气人,一点没有骨肉情....”。
6.大陆流水如《玉蜻蜓》庵堂认母(周东亮、袁菊芬)唱的“数到这尊长眉仙.历历往事在眼前...”。
7.新大陆:吃面条里结束用的。
8.南方调:结束或者其他地方用的,比较欢乐。
9.反派洪调:反面人物上场唱的如《摘石榴》里“小生名叫那个赵自茂。“
10.三角板:是唱和说的一中,四句中第一和第四为唱,二、三句为道白。
11.慢簧调:如《双推磨》何宜度唱的“豆浆味道”。
12.中极簧调:经常用的。
13.簧调开篇:如《拔兰花》中“春二三月草回芽”。
14.老簧调:如《珍珠塔》中姑母看相的唱“我把你从头看到脚更下....”如《双推磨》中推磨时用的也是老簧调.后为紫竹调。
15.簧调流水:如《吃面条》里女唱的“...他啊一到外面就糊涂好样不学学坏样...”
16.簧调紧拉慢唱:比较着急和伤痛时唱的。
17.反弓簧调:《梁山泊祝英台》里“十八相送”和《海霞》里的“线儿长”。
18.长三调:如《摘石榴》里刘金秀上场唱的“悟桐落叶正交秋..”
19.媒婆调:媒婆做媒出场时唱的。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0:1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79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锡剧(中国江浙地区戏剧种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锡剧(中国江浙地区戏剧种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