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粉贴涌泉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9 01:15:27 阅读: 评论:0

“独在异乡为异客,日月潭的传说。遥知兄弟登高作业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知名诗人王维的这首歌千古绝唱表述了对故乡家人的无尽想念之情,还体现了古时候重阳节插吴茱萸这一民间习俗。

有关吴茱萸,民俗有一个趣味的传说故事。春秋时期时期,吴茱萸原生长发育在蜀国,称之为吴萸。有一年,蜀国将吴萸做为供品进送给楚国,楚王见了大幅不爽,不听吴臣表述,将其赶了出来。多亏楚国有一位熟练医道的朱医生追去留有了吴萸,并种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凉而旧疾复发,胃痛难耐,诸药失效。这时,朱医生将吴萸煎汤治好啦楚王的病。当楚王获知这事后,马上派人前去蜀国致歉,并呼吁楚国广泛种植吴萸。以便让大家始终记牢朱医生的贡献,楚王把吴萸改名为吴茱萸。

吴茱萸的作用

波动茯苓功效注射

辛;苦;热;毒性。

《本经》:味辛,温。

《别录》:热门,有毒性。

《药性论》:味苦辛,热门,有害。

波动归经注射

入肝、肝胆经。

《汤液本草》: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胃、肠子、脾经。

吴茱萸具备止呕,抗溃疡,健胃消食功效,止痛功效,抗血栓产生,抑菌,抗病毒治疗,护肝功效。用以厥阴头痛,寒疝腹痛,湿寒脚气,进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中医外治口腔溃疡,高血压。

祛寒止疼

包含彭中,也包含舒经,用以经络受凉的头痛、腹痛、经痛,温肝经经络;温中凡胃寒或肠胃有寒的均可普遍应用。用以寒滞肝脉诸痛证。本产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湿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血瘀诸痛的要药。治寒疝腹痛,常与茴香、川楝子、甘松等搭配,如导气汤。治厥阴头痛,常与山参、姜片等同于用,如吴茱萸汤。治冲任阴虚内热、淤血传导阻滞之经痛,可与桂枝、川芎、羌活等同于用,如温经汤。若湿寒脚气肿疼,或上冲进腹,常与番木瓜、苏叶、槟郎等同于用,如鸡鸣散。略微理气功效,但偏重于止疼。

止呕

用以胃寒呕吐证。本产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治中焦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泛酸,常与山参、姜片等同于用,如吴茱萸汤。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的呕吐,可与半夏、姜片等同于用。它常和清胃热的黄芩等搭配,医治胃热呕吐或肝郁化火而造成的呕吐。

温补肾阳治腹泻

它苦燥,能化湿,用以泄泻、腹泻,阴虚内热泄泻证。本产品能温脾益肾、温补肾阳治腹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备药,多与补骨脂、草豆蔻、五味子等同于用,如四神丸。阳虚、有寒的泄泻,它阴补阳、祛寒止疼、化湿,最好。

舒肝理气

艰辛而温,入肝经,用之可舒肝理气气去寒开郁,故可用以肝气郁滞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症状,《本草便读》:“吴茱萸,艰辛而温,芬芳而燥,本为肝之关键……其性下不来气最速,极能宣散郁旨,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至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滑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

温脾清热利湿

味辛能散,味道微苦能燥,温性能祛寒,故可用以因寒、温引发各种各样症状,《本草纲目》:“茱萸,辛能源散、能湿;苦能源燥、能坚。故所治之病,皆取其散寒温中化湿开郁之功罢了。”

吴茱萸贴涌泉有什么作用

吴茱萸有降逆止呕的作用。用吴茱萸贴涌泉穴,常见于医治冲气上逆造成呃逆。一般取吴茱萸10克,碾成粉末状,用醋调成泥状,敷于双侧涌泉穴,随后用沙布或纱布固定不动。此方式合适医治各种各样呃逆,功效不错。但要留意,针对反复发病的漫性、顽固性呃逆,应当积极主动查清原因并医治原病发。尤其是呃逆常见于危重症中后期,有可能是胃气衰落、病况转重的主要表现,要多方面留意。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15: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64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吴茱萸粉贴涌泉的作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吴茱萸粉贴涌泉的作用.pdf

标签:吴茱萸   涌泉   作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