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领导人讲话)
疯狂的“多余人”
——王小波《黄金时代》王二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王二是王小波成名作《黄金时代》中的主人翁,是一个非英雄的小人物,
更是文革那个时代的“多余人”。这个“多余人”是疯狂而又耐人寻味的,他与陈清扬之间
荒诞不经的故事不仅折射了那个时代的滑稽,也隐含着作者本人的经历和哲思。王二的多
余,是对那个疯狂时代最好的讽刺。
关键词:王二、《黄金时代》、疯狂、多余人、陈清扬
“三突出”(《文汇报》撰文《让文艺界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于会泳,1968
年5月23日)是我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最早于1968年5月提出,那时候
王小波16岁。《黄金时代》便是王小波30岁时以“文革”那个时期为写作背景的。然而
翻开这本书,读者会惊讶的发现作品里根本找不到什么 “英雄人物”,王小波只给读者呈
现了一个连“正面人物”都够不上的王二。作品似乎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文化
大革命”格格不入。乍一看,三万二千多字的作品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从始至终都只一
件事——“搞破鞋”。 这真是荒诞极了!王二在那样的一个时代,确实是太多余了。似乎
他存在的价值就是做反面教材,给别人做批斗、些交代材料。但这一切王二并不经心,他
只执着于和陈清扬的“伟大友情”。
“多余人”(《叶普盖尼.奥涅金》,剑平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这一概念最
早出自19世纪俄国文学中,纵观“多余人”的形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多余人”身
上普遍弥漫着与社会不相容的悲剧色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却乏于行动,终日碌碌无为。
王二就是这些“多余人”中的一个,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多余的更加“疯狂”!他是作家王
1
小波花费十年时间精心创造出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王二决不符合我们对于文学人物的阅
读期待,甚至不符合人物正常的行为逻辑,但他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哲思以及对那个疯狂时
代的反讽。不论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品中他与陈清扬的关系,还是他身上所独有的特
质来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王二在那个时代,是个疯狂的多余人。
一、非典型 “英雄”
王二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不符合我们的阅读期待和审美需求。从作品的表
述中,他的外在形象以及言谈举止更像是一个“土痞子”。“那时我面色焦黄,嘴唇干裂,
上面沾了碎纸和烟丝,头发乱如败棕,身穿一件破军衣,上面好多破洞都是橡皮膏粘上的,
跷着二郎腿,坐在木板床上,完全是一副流氓相。”(《大学四年级》,王小波,第60页,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这是原著中对王二外形描写有且仅有的一句话,并且
最后将王二定位为“流氓相”。而他的言语更是将他的流氓气质暴露无疑,他为了勾引陈清
扬,居然利用友谊、义气这样荒谬的言论来鼓动对方,最让人惊讶是他将这件事表述的理
直气壮。“假如她想借我的身体练开膛,我准让她开;所以我借她身体一用也没什么不可以。
唯一的问题是她是个女人,女人家总有点小器。为此我要启发她,所以我开始阐明什么叫
作‘义气’。” (《大学四年级》,王小波,第63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
他不仅不以“搞破鞋”为耻,反而乐此不彼。但就是他的“流氓”深深的吸引着读者,没
有一丝“伪君子”作派。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不是英雄吗?!
他是!
试想在那样的年代,王二不随大流,轻描淡写的说着自己非人的经历。明明遭遇了很
2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11:4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3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疯狂的“多余人”—《黄金时代》王二人物形象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疯狂的“多余人”—《黄金时代》王二人物形象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