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停车场管理员)
清明十大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介绍
传统习俗一:寒食
寒食节又名“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一般在夏历冬至后一百
零五日,晚于上巳节,早于清明节。汉代时在清明节的前三天举行,至唐、宋两代
改在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
晋国的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介子推护驾有功。当重耳返回故国
即位,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重耳放火烧山希望逼出介子推,没想到却把他烧死
了。后人为纪念介子推,便有禁火之举,并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
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
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传统习俗二: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
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
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
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
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
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
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
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
念。
传统习俗三:踏青
约从唐代开始,清明扫墓的同时,开始伴以踏青游乐,故清明节也称踏青
节。
因为清明时节正值春光最好,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传统,人们常常阖家携带
酒食,到郊外林苑野地亲近自然。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
采百草、放风筝、插柳、植树等习俗。在传统的清明习俗中,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
特有的风习时尚。柳树为春季应时佳木,得春气之先,相传民间新火的传递也是以柳
条传送。
传统习俗四:荡秋千
清明节也称“秋千节”,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
过得越美好,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
这是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
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
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
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五: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
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
训练武士。
传统习俗六: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
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
“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
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
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
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
走了。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
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
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给自己带来好运。
传统习俗七: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
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
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
求丰收的意味。
传统习俗八:插柳、戴柳
在古人观念中,柳树有着神奇的力量,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唐人
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
的习俗非常盛行。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也有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
入家。”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20:3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28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明十大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明十大习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