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幼儿园学习故事)
历史沿革
兖州,古九州之一,今山东省兖州市。
“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
称谓,兖州即其一。“兖”古作“沇”,《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
沇水原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入海。沇水的河段称谓与流域记载不一,《尚书〃禹贡》: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伪孔传》载:“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水经注〃济水》: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以上记载,沇水在黄河北岸济水的
发源处,《禹贡》载兖州得名于沇水,其州境在黄河以南济水中、下游。《汉书〃地理志》叙沇
水自发源入海,未提发源以后或下游称济水,则沇实指济水全流。近世黄河北岸的济水有时亦称
沇水。总之,从以上的这些记载分析,
沇水和济水实为一条河流,上游称沇水,下游称济水,有时全流亦称沇水或济水,只是由于各
个时期的称谓不同而已。古兖州的地域范围与沇水的流域有关。《尚书〃禹贡》载:“济、河惟
兖州。”《尔雅〃释地》载:“济、河间曰兖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河东曰兖州。”
这些古书中的济为济水,亦应为沇水。因此,济水与黄河之间应为古兖州的区域范围。
《尔雅〃释地》邢昺疏:“李巡去: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谦,故曰兖。兖,信也。”《隋
书〃地理志中》载:“兖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
有周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意指济水和黄河之间,
所处地理条件甚好,属孔孟圣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受周礼孔孟思想影响,其德行忠厚,
信义诚实,性情严谨,因此“封”为兖。
“兖”通“沇”在许多史书上都已得到证实。而“沇”演变成“兖”,古人有这样的说话:“沇”
字的篆文立水旁写作横水置于“允”上,后又隶变为“六”,改为“兖”字。因此,“沇”的本
义为水名,今“兖”的意义是后人附加的。封其地为“兖”,也应在春秋战国以后。
兖州的“州”,原指水中可居之地。后来人们在河边的高地上居住,继而形成为居民点,随着
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以及阶级的对立,逐渐发展为邑或都城。“州”便成为一种行政区划的
代名词。然而作为古九州的“州”仍指水中可居之地。
兖州最早出现是依地理区划而言的。古书中有黄帝划州分野、建置万国的说话,虽系后人用王
朝观念对原始社会疆域的附会依托,不足信以为实,但禹分中国为九州的说法则较为流行。夏禹
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式人物,虽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失为一个具有传奇
色彩的历史人物。《尚书〃禹贡》记载:禹根据地理概况,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国划
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大的区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时并非确指,
“九州”的具体称谓也并非大禹时所为)。并分别叙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等级、
贡品名目以及水陆经路和少数民族等。
作为地理区划,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类似
于区域性的形式。通过考古学诸文化的发现,并通过它们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与共性表明,
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经存在着区域性问题,因此,也可设想为“整体”的划分。至
于能否形成人为的区域性划分,却很难证明。
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根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
十二州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
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
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
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
橐县、方与……等)、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
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35),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
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下辖陈留、东郡、任城、
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
部。
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区并入冀州,兖州
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据《三国疆域志》载,
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东鄄城县东)。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
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掉
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兵,
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晋惠帝末年(290),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战乱中的兖州
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
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晋明帝太宁年间(323—325)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
(今江苏江都县东北)。康帝建元初(343)寄治金城(今江苏江宁县北)。穆帝永和(345—356)
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
太元(376—396)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
兖州。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宋文帝元嘉
十年(433)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徒迁须昌(今
山东东平县西北50里)。元嘉二十年(443)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
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兖州市),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治湖
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秦始初(465)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
于广陵。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
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北魏孝昌年间(525—527),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
定陶县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
间(520—525)又移治谯城(今安徽毫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
城)为三兖州。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
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
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606),瑕丘之
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东郡,南兖州改为谯郡。
唐高祖李渊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平徐元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
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十四年(640)置兖州都督府,辖兖、秦、沂三个
州。天宝元年(742)改兖州为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节度使,
治瑕丘,隶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
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秦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到后周时期,因慕容
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兖州升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改为袭庆府,治瑕县,隶
属山东东路,下辖瑕县(今兖州市)、奉符(今泰安)、泗水、袭县(今宁阳)、邹县(今邹城)、
任城(今属济宁市)、仙源(今曲阜)、莱芜、金乡、鱼台十个县。
金改设兖州。初置泰宁军,治嵫阳。大定十九年(1179)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
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元朝设兖州,治嵫阳,隶属济宁路。宪宗二年(1252)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1268)复属济
州,至元十六年(1279)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明初,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
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
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
清代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据乾隆三十一年(1766)版(兖州府志)记载,兖州
府辖一州十三县。
1913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
1948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市,农村称滋阳县。同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
山专署。1962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1984年4月进行行
政体制改革,兖州县隶属济宁市,下辖十三区(镇),三十七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四个居民
委员会。1990年兖州县辖五个镇八个乡。1992年9月19日,兖州县改称兖州市。1995年兖州市
辖九镇四乡。2002年兖州市辖十镇和两个办事处。
兖州撤县设市以来的行政区划变化情况
1992年3月1日,撤销兖州县,设立兖州市(县级),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2年4月25日,撤销兖州县堡子乡,设立兴隆庄镇。
1994年9月7日,撤销兖州市城郊乡,设立新兖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黄屯、谷村乡,设立黄屯镇、谷村镇。
1996年8月12日,撤销泗庄乡,设立泗庄镇,其行政区域不变,人民政府驻地由泗庄迁至薛庙
西兖颜公路3.5千米处。
1999年12月6日,撤销漕河乡,设立漕河镇。
2000年,兖州市辖11个镇、2个乡。总人口598387人,各乡镇人口: 兖州镇 86593人 新兖
镇 77065人 谷村镇 36163人 大安镇 47339人 新驿镇 47920人 颜店镇 35741人 泗庄镇 29810
人 黄屯镇 26636人 王因镇 56818人 兴隆庄镇 58218人 漕河镇 30176人 前海乡 29488人 小
孟乡 36420人 。
2000年12月1日,撤销兖州镇,设立鼓楼、永安两个街道办事处。鼓楼街道办事处辖鼓楼、少
陵、惠民、韦园、南顺城、奎星楼、苗圃、校场、榕花园、神路、岗子街、东关、查官园、邓家
窑、军民、兴隆、文东、大观门、塔前19个居委会,办事处机关驻文化东路4号;永安街道办事
处辖息马地、钟楼、民族、莲花、白衣堂、中御桥、南环、新兴、红西、长安、文西11个居委会,
办事处机关驻中山西路239号。撤销泗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兖镇;撤销前海乡,将其行政
区域并入颜店镇(鲁政函民字[2000]66号)。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兖州市撤销小孟乡,设立小孟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
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兖州市辖2个街道、10个镇。
2005年8月1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兖州市将黄屯镇东稻营、西稻营、杨厂、东张庄、
老府庄、金家村等6个村划归新兖镇管辖。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1:5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27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兖州历史沿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兖州历史沿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