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四川黄龙)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
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给大家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角的度量”是在认识了角的根底上教学的,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角的大小。因为
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点多,比较繁琐,在以前的学习中出现的较少,操作的要求
比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与三角形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以及读
数是看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刻度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认识角的测量工具量角器,即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即度,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
两个地方学生理解掌握的比较困难:一是量角器的摆放,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
角的度数。
为突出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在设计时,凸显出以下特点:
首先我出示了一个三角形,一方面复习角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根底,另一方
面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即度量角的大小,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
动起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而不是仅仅用耳朵听听,
这样的印象与体会才会更加深刻。
在认识量角器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合作,自主探究量角器
的相关知识,通过交流知道量角器的相关知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
态,尊重学生的想法,多巡视,与学生一起发现,讨论。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课堂中存在着很多的缺乏。比方知识介绍的不够充分致学生在操作时频犯错
误,拖延了课堂。除此以外,由于本身的教室技能还不够成熟,对学生的反响评价不够及
时与准确。我需要不断地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在反思中成长起来。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角的度量》这节课有太多的难点。首先,知识点都是全新
的,之前没有任何知识铺垫,尤其是对量角器的认识;其次,学生在承受起来有难度,因
为全部都是零碎的小知识,比方: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圈,外圈等等,没有太大的逻
辑性,与现实现实生活没有太多的联系;最后,关于量角学生操作起来有难度,同时我对
于全班同学的掌握情况把握起来也有难度。
1.学生对于量角器的认识比预想的要好。
(1)学生能在理解量角器的用途的前提下,理解“度”对于角的重要性,知道上面
那些刻度是怎么来的。我让学生用手臂做角的两条边来比划出各个活动角,从0°到90°到
180°到360°。让学生理解所有的角都是从0°开始到指定度数完毕。
(2)多数同学对于量角器的各个组成: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掌握比较扎实,能够理解各个名词所指的部位以及它的意义,为后续画角奠定根底。
2.学生对于量角这项操作活动的掌握度大于我的预期。
学生能在掌握量角器各个部位名称以及角的构成的前提下完成量度这项操作活动,并
且正确标出角的度数。
1.少数学生对于量角器内圈刻度、外圈刻度不理解。
其实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不能很好地区分哪圈刻度是内圈哪圈刻度是外圈,所
以就给量角带来致命的漏洞。这也是我今后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
2.量角时,不知道读哪个数据。
由于角的画法的变换性以及量角器的摆放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学生对于量角器掌握不
是太清晰,导致部分学生读错数。
3.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能面面俱到。
由于本节课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生在自己摆量角器,自己量角,自己读数,所以我不
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肯定有遗漏的学生。
4.少部分学生被学具分神。
少部分学生对于量角器过于感兴趣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跟进教学进度,导致我不能很好
地完成最根本的教学目标。
1.让量角器生活化,让它更加生动,更加人性化,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它的构成及
其应用。
2.加强巡视力度,尽全力兼顾每一位学生。
3.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时机,量角器是量角的工具,所以学以致用至关重要,把总结的
口诀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尽量练习到每一种情况。
4.让学生体会角的形成的过程,大约感受它的大小,知道所有的角都是从0°开始,以
确定到底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以减小读错度数的几率。
以上是我对《角的度量》这节课的课后反思,希望能够催促我继续改进本节课,继续
推陈出新。
角的度量对学生来说一开始是个难点,确实,一节课下来,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
教学情况不太理想,很多学生没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教的方法和技能。课后反
思,觉得问题主要有:
1、学校发的量角器的质量不是很好,不是透明的,中心点也不是很明确,这样学生
在进展中心点对顶点这个步骤时也会出现偏差,这些量角器对学生正确测量角的度数产生
了一定的阻碍。
2、学生读角的度数时没有先估一估是锐角还是钝角,其次是判断看内圈刻度还是外
圈刻度的意识,明明是一个锐角,但度数读出来却大于九十度。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测量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想的不
够全面,因而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讲解如何正确度量角的度数,防止测量的误差,没有及时
讲解测量方法错误的理由。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步骤也
再三强调,可对于有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还是那么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
把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找刻度确非易事,内外刻度分清更是难,学
生碰到角的边太短找不到刻度,延长的时候没把射线画好,造成误差很大。
总之,在今后的《角的度量》的教学中,应时刻抓住学生薄弱的地方,进展错例分
析,反复强调,个个过关。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6:5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2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