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体育概念的逻辑学求是

更新时间:2025-02-22 05:11:4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草原退化)

q敏≈汇 2008.11 (中 ̄J-N) 

体育概念的逻辑学求是 

口葛国政 

210094)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在对现存的几种常见体育概念进行逻辑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学原理对“体育”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 

以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体育这一概念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概念逻辑规则本质种差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体育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对 

体育概念的研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从1840年 

德国体操家施皮斯出版的《体操术语的概念》中关于体育概念的 

界定至今,研究者们仍未取得比较统一的看法。由于时代的变迁、 

文化的差异,导致体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的研 

究结果显示出体育概念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这表明体育概念是在 

不断深入和发展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 

观点进行逻辑学分析,并在基础上运用逻辑学原理对“体育”这一 

概念进行了定义,旨在深化人们对体育的认识。 

1.概念定义的逻辑学规则 

1.1定义的一般方法 

定义一般由被定义项(指被揭示其内涵的那个概念)、定义项(指 

用以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的概念)和定义联项(指用来联合被定义 

项和定义项的词)组成。在这里,还要弄清楚上位概念(属概念)和下 

位概念(种概念)。上位概念是指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 

大的概念,反映该事物的本质;下位概念与之相对,指具有从属关系 

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小的概念。因此下定义最基本的方法是:属概 

念加种差。即先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然后找出被定义项 

与其它同级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种差反映事物的本 

质属性),最后把“邻近属概念”与“种差”加在一起组成定义。 

1.2定义的规则 

定义必须是对称的,即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完全相 

同;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定义一般用肯定的语 

句形式或肯定的概念;定义必须清楚确切,不能使用比喻句。 

1.3划分的原则 

划分是揭示事物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按一定标准把概念所反 

映的对象分成若干小类。在逻辑学中的划分是按照严格的标准进 

行的,其基本规则有:①划分必须相应对称,即划分后所得子项外延 

之和等于被划分的母项的外延。②同一划分的依据必须同一。③划 

分后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④划分应按照属种层次进行,即划分后 

的子项必须是被划分概念的最相邻的种概念。 

2.现存几种体育概念的逻辑学剖析 

2.1高等版《体育理论》教材对体育的定义 

198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是这样给体育下 

定义的: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有 

意识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体育(广义)是山体育(狭义)、竞技运 

动、体育锻炼三个方面构成的。根据属概念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来 

看,此观点所指的体育的邻近属概念是身体活动或社会活动,因此 

这里的体育的本质便是身体活动或}f:会活动,但不是全部的身体 

活动或社会活动都是体育,只有符合它的种差(身体练习为基本手 

段,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 

化生活)的运动才是体育。但是根据种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原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1—187—02 

理,“增强体质”也是上述概念中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但上述概念 

在对体育的划分上却使用了“竞技体育”。众所周知,竞技体育是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潜能,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更 

高、更快、更强”的目的而进行的训练或比赛,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 

配下,竞技者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去追求实现竞技的目的 

的。在竞技中的伤害事故甚至猝死事件是不胜枚举的,而且资料显 

示,运动员的发病率比普通人要高很多。所以,将“增强体质”作为 

体育的本质是不妥的。 

2.2高教版《体育概论》对体育的定义 

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鲍冠文主编的《体育概论》中对 

体育定义如下: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为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 

化现象或教育过程[3]。将体育的本质确定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 

育,这是认识的主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 

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 

所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将体育的上位概念看成是社会文化或教育 

活动是与国际相接轨的。杨文轩教授也说:“体育要从教育和文化两 

个范畴来认识”,他认为体育既要从教育角度重视对人的培养,也要 

从社会文化视角反映体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但是根据种差反映事 

物本质属性的原理可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为目的,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都是上述概念所反映的体 

育的本质属性。从逻辑学上来说,本质属性是指该事物所具有的必不 

可少的特征。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体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身固有 

的诸属性。由此便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身体活动”是体育区别于德 

育、智育、美育等的属性,但“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 

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是否也同样是体育与其它事物的区别呢?实 

际上这些是体育的功能,是体育本质属性的现实反映。 

2.3人体版《体育概论》中对体育的定义 

200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概论》是这样描述体育 

的:体育旷义,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 

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 

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将体育与文化、教育并列是 

这一概念区别于以往体育概念的地方,但我们可以发现上述概念 

所反映的体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活动”。然而社会活动是一个很 

宽泛的概念,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医疗及保健 

等活动都属社会活动的范畴,因而以“一种社会活动”作为体育的 

属概念不能很好的反映体育的本质。 

通过以上对我国体育概念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出,(1)体育的内 

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大;(2)研究体育概念的视角逐渐扩大, 

但也不难看出研究中对体育的概念定义得过于笼统、宏观、不具体、 

针对性不强,经常用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所有体育的组成部分,对 

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的关系界定不够清楚,对体育 

的上位概念即最邻近的属概念界定含糊。 

(下转第198页) 

187 

南方方言四声之间差别较小,音调较为平稳,声韵区分较为模糊, 

因而在此之上形成的民间歌曲也是委婉、细腻的。相比之下,北方 

方言四声之间对比度大,音调差别悬殊,声韵分明。例如,盛行于我 

术;而音乐当中又极其自然地表露出种种地区风貌及民俗特征。两 

者的联系,一方面体现在流传的作品中,但同时也体现在音乐行为 

的主体——人的身上。这一点,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探究人——地 

关系时,都不应当忽视。 

魏晋的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疏方异俗,歌哭不同”已经是 

国鄂西土家族的婚俗音乐哭嫁歌,以哭、歌、语三元素构成整个仪 

式音乐的基本特性和发展趋势,旋律的建构和语言的声调特征直 

接联系在一起。旋律以三音(613或135)的三度音程为骨干,体现 

当地语言结构的简练性和声调特征。在当地人看来,这实际上是一 

种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体,歌曲一开始以上行三度哭腔式的长音呼 

音乐视角下的文化多元思想的直接表达。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作为 

种具体的文化事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民族中所特有的音 

乐文化都酝酿于该民族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社会背景,这种 

唤亲友,其间以语言为主,哭、歌相互穿插,尤其是音乐发展至高潮 

处,也是歌唱者情绪极度悲伤之时,哭、歌、语三者融为一体,旋律 

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民间风俗等诸多因素对该 

民族特定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衍变与传承等产生着必定的影 

变化也较小,甚至难以区分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区别,音乐最终又以 

响。正因为如此,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特别是集中于某一具体 

同度或下行三度进行的哭叹句结束。再如,在蒙古长调歌曲中有一 

民间乐种的关注,单从音乐本体角度的分析或仅仅以口传心授的 

种演唱技巧叫“喏古啦”,主要是以同度或三度的连续声带颤抖音 

传承模式来研究,显然不可能获得其民间乐种的真正文化价值和 

构成,以此来效仿草原上马头琴长时值的颤弓效果,体现悠扬、辽 

深刻内涵。我们的民族音乐学应从“本体研究”走向“关系考察”, 

阔、抒情的草原音乐文化特色,使听者欣赏后禁不住联想到“天苍 

以期对人类学的终极关怀真正有所感悟。 

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一派自然景象。因此可以看出,民 

间音乐的本体特征是显现不同地理区域分布的重要参考。 

注释: 

总之,蕴含在民间音乐【十1的地理因素是极为普遍而多样的。大 

①杨匡民.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区的划分冲国音乐学.1987 

到地域方位,小到天气变化,无所不包。它们生动地反映了从古到 

(1):105. 

②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文化艺术m版社,1987:26. 

今地理环境与民间音乐活动(创作、表演)之间的天然联系。地形 

③乔建中.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学.1997(2). 

地貌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制约着并影响着作为意识形态的音乐艺 

④布鲁诺・内特尔.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台湾版. 

(上接第187页) 

3.对“体育”概念中种差的认识 

教育过程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把体育归属于社会文化现象,不是 

逻辑学认为,“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这类事物与同一 最邻近的属概念,定义也不够具体。然后再找出种差,就是与社会 

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所反映事物之问的特有本质属性。给“体育” 

活动概念之下其他活动的本质区别。体育的本质属性应当属于话 

这一概念下定义既要说明它的本质属性,又要指出它的归属范畴, 

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 

要把体育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文化现象或者教育过程中区别 

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出来。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认识体育的本质属性开始。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给体育概念下的定义是:体育是指人们根 

3 1体育在本质上是社会实践 

据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人体机能发展规律和认识事物的 

体育的起源是以人类的出现为前提,以人类体质的完善和心 

般规律,以身体练习和自然力因素影响为主要手段,达到人的全 

理的发展为条件,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并和人类生产劳动和 

面发展,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 

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决定了体育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独特性。 

会活动。以上定义同时遵循了逻辑学关于定义的四条规则:(1)定 

3.2体育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的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相等,两者具有全同关系。 

原始社会的身体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生存,严格的说这些 

(2)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概念。(3)除非必要, 

活动不能称其为体育,只能称为生活和劳动,随着奴隶制的产生, 

定义必须用肯定形式。(4)定义必须清楚明白,不能用比喻。因此, 

教育(包括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现象,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其他 

本文认为这样的定义相对于前几种定义更为严谨科学。 

领域分离出来,其教育性、阶级性、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逐渐显 

5.结语 

露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国际化、社会化、科学化。其内涵不 

对“体育”一词究竟如何定义,从20世纪8O年代至今一直是 

断扩大,功能不断多样。 

我国体育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这期间有很多专家、学者做出大量 

3.3人是体育的主体,也是体育的目的 

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学术界仍然 

任何体育活动,都是主体人的活动,在人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 

没能达成共识。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仍然有对体育定义进行研 

的现实活动,即包括“自然人化”也包括“人化自然”的过程。人的 

究的价值,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体育”的定义进行重新 

本质和价值的实现,人的个性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制定和评价体 

审视,得出“体育是指人们根据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人体 

育发展状况的最高目标。 

机能发展规律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和自然力因素 

4.“体育”概念的逻辑学定义 

影响为主要手段,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丰富文 

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体育”这一概念体系下,体育的内涵 

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希望以此能起到抛砖引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其不仅具有 

的作用,把对体育定义的研究继续深人下去。 

教育功能、健身娱乐功能、培养竞争意识功能而且还有促进政治、 

经济发展、传递人类文化等功能。 

参考文献: 

给体育这一概念下定义,首先要确立它最邻近的属概念。当前 

【1】徐饰中.逻辑学【M].天津:天津大学}n版社,2001. 

体育不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两者都应归属于 

【2】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社会活动之中。因此,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体育应属于社会活 

【3】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动,它涵盖了体育概念的外延,也是最邻近的属概念。把体育归为 

【4】《体育概论》教材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 版社,2000. 

198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0:0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2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体育概念的逻辑学求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体育概念的逻辑学求是.pdf

标签:体育   概念   定义   社会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