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防溺水手抄报)
汉字的发展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
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
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
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
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
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
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
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
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
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
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
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
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
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编辑]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
精选
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
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编辑]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
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
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
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
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
这系统以后, 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
“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
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
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
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
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的字。
精选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10:5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19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字的发展过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字的发展过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