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最新中观(中观)

更新时间:2025-02-23 20:42: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息钱)

中观,有多个方面的意思,有宗教学解释,社会学解释,也是经济学的分支即中观经济

学。

目录

概论

宗教学解释 佛教名称

社会学解释

经济学分支

概论

梵文中,Madhyamaka,是形容词madhya(中、中间)加上最高级词尾ma,所形

成的单字,意思是最中,或至中。龙树在《中观论》中,以至中(Madhyamaka)来形容

释迦牟尼所说的中道[1][2],远离生灭、断常、一异、来出等二边,又称八不中道[3]。以观

察中道,作为修持禅定与智慧的方法,即是中观。 观,又译为毗婆舍那,为观察、思维之

意[4]。观的本体为智慧,以般若慧观察一切法,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生,皆是假名而成,

皆是空[5]。了解一切法无自性[6],了解世俗谛,因此远离颠倒戏论,得知正确真实的因缘

法,因此而得正见,证入胜义谛,即称为中观。由中观而得致涅槃[7]。 中观思想根源于初

期大乘时期流通的《般若经》,龙树撰写了《中观论》来阐述正确的中观思想与修持方法,

提出二十四观,以此来评破外道与小乘部派等其他学派的理论,在大乘佛教中极受重视。中

观的修行者,通常也会以此二十四观为主题来进行观想。 后世许多学派继承龙树的想法,

1

并加以开展。最著名的三大学派,包括中观派、瑜伽行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都提出自己

的见解,形成大乘佛教重要的讨论课题之一。

宗教学解释 佛教名称

简介

佛教的一切义理都在中观义中,中观义理是佛教的纲领。 以下文字,可谓概括了佛法

意思的大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

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而其根据,在于: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

切则不成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也就是缘起法。

发展

中观,大乘佛学的两大基本潮流之一。其创立人为大乘佛教思想家龙树。龙树哲学的中

心论题是“空”。空在原始佛教中就有流露。但龙树赋予它中道的含义。所谓中道介于有与

非有的断定之间。龙树并未肯定存在与非存在两极端,而仅仅是承认因果关系又拒绝因或果

本身会有自性。龙树提出“八不”命题即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来表

述作为他以中道和空论为基础的缘起学说。龙树的中道观旨在否定事物本性是有或非有的见

地,在坚持佛教作为宗教解脱之道的前提下,龙树宣称涅盘与世间无差异,既体现了菩萨道

的理想,又反映了大乘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关心 。中观派在龙树之后350年左右分裂为应成

中观与自续中观两派。前者主张中观立场应该是以归谬法来显示敌论者的错误,后者续中观

一派以清辨(500~550)为代表,声称中观哲学应该构造自己的论题,具有自己的认识方

法。龙树之后,中观学说被提婆、寂天、莲花戒等继承和发展。在9世纪之后中观学说被

2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13:1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1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中观(中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中观(中观).pdf

标签:中观   学派   中道   解释   因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