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皇帝别称

更新时间:2025-02-23 18:58:4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长征的感人故事)

皇帝别称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

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

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称皇帝为“圣人”,在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

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庙、祖称皇帝,如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

仁宗为“仁庙”。还有称“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舆、车驾、驾、万岁、万岁

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朝)、郎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

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平时读书,留心搜集了一些资料。下面列出部分,供大家参

考。在我国古代皇帝其自称有寡人、君、朕等,由于某种历史原因或处于特殊场合不便直

呼皇帝,人们往往以别称代之,在我们阅读史籍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东汉时有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

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乃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到了晋代仍然沿袭

这种称呼,“国家年小,不出胸怀”。这里的“国家”即指晋成帝司马衍也。晋时也称皇帝

为“天家”,这是因为皇帝自命为“天子”,故称帝王为“天家”,引申而为皇帝之别称,东

汉蔡邕《独断》载:“亲近侍从称(.皇帝)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天子无外,以天

下为家,故称天家”就当时还有称皇帝为“官家”之说。

人们在戏曲、文艺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况。为什么把皇

帝称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

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当至高无上的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倍

显威严,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

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

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人们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

自己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在礼仪上不敢忘记自己本来无此资格。

唐代尊称皇帝为“圣人”,如王建《宫词》云“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在《新唐书•李辅国传》中则称皇帝为“大家”。宫中称皇帝为“宅家”,如云:“公郡县主,

官禁呼为宅家子。”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称其为“宅家”。至

于把公主称为“宅家子”,是并称其帝王的子女。皇帝的别称,有时也用于皇后。另有称为

“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等:都是对皇帝的尊称。如班固《东都

赋》:“于是圣上赌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朝廷:见古代文献典籍中,有时也用“朝

廷”来代表皇帝。《资治通鉴》记载,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侯将领,以朝廷幼冲,迫

于董卓。”同书初平三年王允曰:“朝廷幼小,恃我而已。”县官:皇帝的代称。古时称王畿

内都邑为县,所以又以县官为朝廷的代称。官家:皇帝、朝廷的别称。胡三省:“西汉谓天

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白居易《喜罢郡》诗曰:“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岁月属官家。”

真主:帝王之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也。《后汉书•王常传》:“常大悟曰:‘王莽篡弑,

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国主:国君、国王。《文选

李陵,〈答苏武书〉》载:“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真人:帝王的别称。《史记•

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天子:君主。《礼

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少主:年轻的皇帝。《大唐新语》卷十一:“高宗大渐,顾命

裴炎辅少主。”社稷主:国君的代称。《大唐新语》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

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异议?”’天王:殷周时天子只称王。春秋以后,一些诸侯例如楚、

吴等相继称王,于是尊称周王为天王。后来泛指封建帝王。杜甫《忆昔》诗:“犬戎直来坐

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宋时曾以庙、祖称皇帝,如称神宗为神祖,称仁宗为仁庙。据吕叔湘《笔记文选读•

癸辛杂识》载,宋习以陵寝之名为帝王之别称,如宋仁宗称昭陵,神宗称裕陵等。还有称

“官家”、“官里”的,晋曰(皇帝)天。唐人多曰天家,又云官。今人(指宋人)曰官家,

禁中又相语曰官里。官家之义,盖取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除上述以外,皇帝的别称

还有天子、皇上、上、飞龙、乘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

朝)、郎主(辽、金)、衮、衮职等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者。

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的主管人在唐朝称寺主。到宋朝寺院的主管由政府任命,称住

持,世俗又称住持为方丈。其来源传说是唐高宗时,有个叫王玄策的出使印度,在他参观

一个叫维摩诘居士时,用他手中的笛量了居士的长宽,只有十芴 ,所以称之为方丈之堂。

意思是说修道的住的地方狭隘,从此称住持为方丈,也称方丈为“堂头大和尚”的。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21:0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1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皇帝别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皇帝别称.pdf

上一篇:衪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三司
标签:皇帝   别称   陛下   方丈   朝廷   天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