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年底聚餐)
《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沈复 节选赏析
[原文] 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于
白石盆,取色匀也。本山黄石虽古朴,亦用油灰,则黄白相阅,凿痕毕露,将奈
何?‛芸曰:‚择石之顽劣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糁之,干或色同也。‛乃如
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
廛岩凹凸,若临江石砚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
经营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
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此处宜设水阁,
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
以眺。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
之。余叹曰:‚即此小经营,尚干造物忌耶!‛两人不禁泪落。
[翻译] 一次,我在山中扫墓,捡了些有山峦纹路很好看的石头。回家和芸商
量说:‚用油灰在白石盆中叠宣州石,看中的就是它的颜色均匀。我们这座山的
黄石虽然古朴,但如果也用油灰来堆,就会黄白相间,堆凿的痕迹显露无遗,怎
么办呢?‛芸说:‚选些劣等点的石头,捣成粉末,涂在有石灰痕迹的地方,乘
着湿掺和,也许颜色会相同。‛于是就照着她说的做,用宜兴烧制的长方盆
叠起一座山峰,山峰偏向左侧而右侧凸起,背面是横方纹路,如同元朝画家倪云
林所画的石头,廛岩峻拔,凹凸不平,好像江边的石矾形状。留下一角,用河泥
种植千瓣白萍。山上种植了茑萝花,俗称‚云松‛。我们苦心经营了好些天才做
成。
到了深秋,茑萝花蔓延到满山,如同藤萝挂在石壁之上。茑萝花开正一片嫣
红,白萍也从水面绽放。红白相间,我们神游其中,如登蓬莱仙岛。把它放在屋
檐下,我和芸评头论足,议论不休:这里适合建造一座水上阁楼,这里适宜建造
一所茅草亭子,这里适合凿上六个字:‚落花流水之间‛,这里可以居住,这里
可以垂钓,这里可以登高眺远。胸中的山山水水就好像移居到其中了。
一天晚上,争抢食物的猫从屋檐上掉下,砸到了花盆,连盆带架一下就碎了。
我叹气说:‚就这样一点小玩意,也犯了上天的禁忌啊!‛两个人的眼泪不禁潸
然泪下。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
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
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
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
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
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
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
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
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
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
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
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
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
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
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
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
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
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
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
必有此会心者矣。
【译文】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陈芸(作者的妻子)说:‚这样插
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
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
效?‛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
说。‛ 陈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
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
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
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原文]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天。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
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
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
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
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
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
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中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
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萎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
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
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
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
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是夜送亲
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
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
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
‚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
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翻译] 我小时候聘(订婚)了金沙的姓于的(女孩子)。八岁就死了(夭)。
娶了陈姓女。她名叫芸,字淑珍。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孩。生来就聪颖智慧。学话
时,口教给她琵琶行。很快就能背诵。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金氏,弟弟克
昌。家里穷的只剩四壁。芸长大了,熟于女工(刺绣,缝纫)三口人都仰仗她的
十个指头来供给。克昌跟随老师,给老师的修脯(给老师的费用)都没有缺少的。
一天。在书箱中得到琵琶行,挨着字来认,才开始认字。刺绣的空暇,慢慢的开
始知道吟咏作诗。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我13岁,跟随
妈妈探亲,两个小孩没有顾忌。就见到了她的作品。虽然感叹她的才思隽秀。暗
自恐怕她的福分不够深厚。可是心里注意不能释怀放下。告诉母亲说。如给我选
择妻子,不是淑姐不娶。母亲也爱她柔顺温和。当下取下金戒指以此订婚。这是
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当年冬天中间。赶上她的堂姐出嫁。我又跟随妈妈同去。
芸和我同年生但大我十个月。从小就姐弟互相称呼。所以仍然叫她淑姐。当时之
见满屋都是鲜亮的衣服,萎?独独的满身素衣淡色。仅仅穿新鞋而已。看见鞋的
刺绣很精巧,问了知道是她自己做的。才知道她的聪慧之心不只是在笔墨上。她
体型窄肩长颈,瘦可不见骨,眉清目秀,回头看看让人神情荡漾。只是两个门齿
微微的露出,像不是面相很好。一种缠绵的状态,让人念头都打消。要看她的诗
稿,有的仅一句,或者三四句,大都没有成一完整篇。问她缘故,笑着回答说。
都是没有老师的作品,希望等得到知己能做老师的人帮助推敲推敲才能成完篇
吧。我笑着写在她的签上说。锦囊里的好句子。不知道短寿的机缘就已经潜伏了。
那夜送亲戚到城外,回来已经三更了。肚子饿找吃的。仆人送了枣粥来,我嫌太
甜了,芸暗暗的拉我的衣袖,跟随她到她房间,看见藏着热粥和小菜。我很高兴
的拿起筷子。突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叫到。淑妹快来,芸关上门说。我累了,要
睡觉了。玉衡用身子挤进门来,看见我将要吃粥,就笑着看着芸说:刚刚我要粥,
你说没了,原来是藏着粥专门款待你的女婿呀?芸很不好意思的逃去气。上下都
大笑她。我也很生气,带走老仆人先走了。自从吃粥被嘲笑,再去,芸当下就回
避了,我知道是她怕让人笑话了。
[作者和作品]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
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
州从事酒业。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沈复的性格爽
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不慕宦仕宦,以行商、画客、幕僚、名士终身。他的
太太陈芸,字淑珍,跟他同岁,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他们 伉俪情笃,在淳
朴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一生事迹,见於所著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
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
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
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
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
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
等多种译本。
从作者的总体构思来看,《中山记历》主要写作者陪清廷大员赵介山等出使
琉球国见闻,描写记述了葺尔岛国的风俗民情及海上瑰伟壮丽、奇特无比的风光。
《养生记逍》,多属介绍摄生养性、处世待人方面的学问。郑逸梅先生曾经考订,
现在流行的后两记实在靠不住。俞平伯先生也曾对此书作过考订,发现前后几记
中时间上自相矛盾,难以‚圆通‛。
此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后为苏州独悟庵居士杨醒逋在护龙街
冷摊上瞧见,慧眼识珠,立即携回刻刊,由王韬作序,在东吴大学校刊《雁来红》
上刊出。这一下,使这块文学‚碧玉‛出土问世,重放异彩。
《闺房记乐》一篇,写伉俪之情动人心弦。两情交溢,温馨甜蜜,而且笔墨
纯净,不涉淫诲轻薄,用语含蓄,使人意会而无须言传。其表现手法重在率真热
烈,自然风趣,生动活泼,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是明清文言笔记中的‚逸
品‛。
《闲情记趣》一篇,挑选的是夫妇间琐碎的生活细节,但作者将一个个片断
渲染得极富诗情画意,使我们产生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的感觉。而
且这一篇结构精巧、匠心独具,读来好似银线穿珠、水晶泻地。
《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后来都曾被改编为话剧,由上海明星公司搬上
银幕,久演不衰,倾倒无数观众。
《坎坷记愁》一篇,为文人落魄后的辛酸自白。语言质朴,情实真切,如芸
娘抱病,‚形销骨立,缺医少药,亲朋中无人援手‛,囊空如洗,何以卒岁,苍
天何亟,传呼奈何?可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悲怆摧人掬泪。
《浪游记快》一篇殿后,全篇结构安排合理,作品本身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
义。俞平伯先生曾将《浮生六记》比作‚一块纯美的水晶‛,赞它‚幽芳凄艳,
读人心醉‛,叹赏之余,专为作者写了一部年谱。林语堂先生更是用力勤苦,将
全书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在他所著的《中国人》、《生活的艺术》两部
畅销书中,还多处引用《浮生六记》的材料。因此,这部著作已走向世界,越来
越受到海内外读者的重视,在古典文学长廊中有其一席。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19:37: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606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浮生六记节选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浮生六记节选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