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原来的近义词)
什么是自卑与超越?
如何超越自卑和战胜自卑?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一种人格缺陷。它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
了对自己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自卑会影响到
人格的健康形成。过度自卑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胆怯懦弱,孤僻内向等。自卑往往源于孩
子的幼年时期。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自卑阴影中的孩子,会背上沉
重的心理包袱,甚至一生都被自卑所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前途。孩子一生下来,并没有
自卑心理,而这些自卑感是怎么形成的呢?作为孩子成长摇篮的家庭,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
的家长,看看是怎么把孩子的自卑感炼成的吧:
成因分析
原因一: 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
相当一部分家长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反比。孩子越大,家长越挑剔,
早就没有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赞赏心态。处于低年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
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我们经常看到
家长们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
“真没出息,脑子用来做什么的?”
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
痕。每当尝试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还是不去做了吧。”自
卑感又导致形成孩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案例一就是这样。当自卑感象
根一样植入孩子的大脑中,并影响孩子的行为时,他已是个被自卑打败的孩子了,自信在他
身上无处可寻。
原因二: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一般在高水平、高学历的家庭中,家长由于自己的事业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
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可谓高起点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点,获取高成就。这样的
家庭,即使家长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并
不是家长的翻版,他有自己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案例二还是比较民主的家庭,
但由于鼓励中本向就带有强烈的期望倾向,在不断鼓励中,孩子的压力相当大,潜移默化的
影响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给自己定高标准。
一旦达不到家长或自己的要求,则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产
生了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而还有不少家庭,如果孩子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则打骂者有之,
逼迫者有之。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因为,家长的期望是越高
越好,当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家长预定的目标时,并体验着一次
次的失败和挫折时,孩子还能自信么?
原因三: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成绩,便说:“你看,隔壁的
某某这次考了92分,你怎么才81分?”在亲友前面,大众场合下,比较,更是有过之而
无不及。“你看,你堂弟多听话,学习多努力,哪象你,天天看电视,作业也不好好做,什
么时候也能象他一样啊!”有一个调查资料表明,孩子在回答“最烦家长做什么事”时,排
在前三名的是:叨唠,批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
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与他人比,只能产生自卑和抵
触情绪。
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你所期
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
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另
一种是纵向比较,这一次比前几次考得差了,这学期不如上学期了,家长又叨唠开了:“你
看,以前你都不错的,现在怎么退步了,真是让人生气!”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
因。
为什么现在不如以前好,也许现在的课程进度加大了,难度增加了,也许到了新环境不
太适应,也许因某事出现波动等等。比如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就有一个学业上、情绪上的顺
利衔接问题。所以,家长要找原因多分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解开孩子身上的“死结”,
而不是一味地比较、批评。
原因四: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
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如果那个时候家长
能放手让孩子多尝试,多活动,让孩子多干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事事为他做好,事事包
办,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我想,也不致于因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而与同年龄人拉
开距离,并产生自卑感。因为,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
比如,在幼儿园,当别的孩子们都会系鞋带了,而他还在那儿为系不上鞋带等着老师来
系,听着伙伴们传来嘲笑声时,他的心里会好受吗?当擦桌扫地,而他却连抹布都不会拧而
遭到同学嘲笑时,他不会产生自卑感吗?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事亲躬,让孩子对大人
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觉得大人是强大的、能干的,自己是渺小的、无
能的。一旦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了不同,别人会的自己不会,要么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
生活的低能儿,要么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那么这是谁造成的?不揭自明了。
自卑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占领了孩子的心灵,说家长在制造孩子的自卑,一点也不过份。
对策
为了减少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为了让孩子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我们建议:
对策一:多赞扬,少批评指责。孩子其实是很脆弱的,孩子有一颗玻璃心。这颗脆弱的
心承载太多的来自家长的负面语言,将会碎裂成无数的自卑因素,刺伤自己。谁也不喜欢总
是受家长的数落、指责。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
不行,行也不行。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抓住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大做文章。当然表扬也有
方法,有也度,全看家长去把握了。
对策二: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家长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因为
孩子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一时的退步不等于以后不进步,也许孩子的起跑点比较低,但能说
终点站他一定落后于别人吗?所以,家长要从长计,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
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期望值太高,去追求完美无缺,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不能抱有
买彩票的心理,赢了再赢是不可能的,要淡化自己的分数观,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
拿孩子与其他人对比,以伤孩子的自尊。
对策三:放手孩子,给锻炼的机会。儿童的自卑与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差很有关系。家
长不要从小事事包办,一切替孩子做好。尤其是隔代抚养中,孩子容易被祖辈溺爱。不要嫌
孩子手脚不灵活,动作慢。因为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还不够好,从不熟练到熟练,是必经的
过程。该让孩子做的要放手让他做,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当中要多鼓励,帮助孩
子体验一次次成功。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要从小多带孩子走出家庭小圈子,参加集体活
动,在社会交往中培养乐观自信、大方活泼的好品格。这样才不会使他的各方面能力落后于
同年龄人,脸上才能写满自信,与自卑绝缘。
这就是自卑与超越!成功财富网告诉你,一定要超越自卑和战胜自卑!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17:3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9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卑与超越:超越自卑和战胜自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卑与超越:超越自卑和战胜自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