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回家的路作文)
《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
金悼玉的《红楼梦》。
通部《红楼梦》,只是情根(青埂峰)上生出的娑婆一本。娑婆上长满了有情众生,演化宁荣,铺陈大
观。虽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巍巍红楼,到底百劫而不垢,一往而情深。
《红楼梦》大旨谈情,此情乃人的自然天性,发乎真意,出乎本心,及于人事万物。儿女真情、人伦各
端、人化自然,天人一统。生命中一切眷念和顾惜,对世间万有的体贴与悲悯,皆总摄于此一情字。
情的本质是自由。红楼谈情,也谈宗法礼教对情的系统性戕害。在一个不自由的虚伪功利的时空里,真
情之蓬勃坚执,才更加难能可贵。
红楼里的情带有先验性,经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过程,最终达成了某种形而上
意味,彰显了情悟和道悟的统一。
先验性约等于命定性。譬如神瑛甘露,绛珠眼泪,其第一推动力仍然是情。灌溉之恩也是情,还泪是以
情报情。灵河岸离恨天是元初的有情世界,种子们下凡之前,五内已经郁结了一段缠绵。
即如当初女娲炼石补天,也是本乎于大慈广爱的一怀至情。哪怕最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青根(青
埂峰)犹自如初坚挺。逃大造,出尘网的石兄,仍然编述历历,字迹分明,念念着倩谁记去作奇传,可谓缘
已了,情难绝。
所以,情在人事之先,贯彻人事始终,化育一切、驱动一切,赋予生命以意义。轮回之动因,价值之所
凭。
有情,人生便有依恃。不虚无,不轻飘,在黑暗与黑暗之间,生发许多光明,温暖当下,照耀未来。
而情极之毒,就是觉悟。觉之正悟之大者,便成佛陀度人。宝玉出家,也是一个情僧。历声色,造幻缘,
登临彼岸;有情眼,看世间,尽皆堪怜。
上篇:红楼开天辟地,写出了最丰盛的儿女真情
红楼之能成书,是曹雪芹一片至情结出。红楼之能蝶变,在于突破了佳人才子小说的旧茧,于国人长篇
中第一次写出写透了不关欲望的儿女真情。红楼一出,令世人开了新目。
红楼写真情,维度广、层次多,令人信服、柔人肺腑。真情者,油然而生于内心的温柔、体贴、怜惜、
恻隐和痴缠。情是人性之美,情之有无,人兽之分野;情之多寡,品质之高下。情在一定的深度厚度高度上,
是尽可以和欲剥离的。
红楼之真情观,集中体现在二玉身上。
宝玉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警幻所说的天下古今第一意淫人。此意淫盖与身淫(皮肤滥淫)对举,其
规定性在于,虽也免不了由色生情(看脸),但终归不重于色(传情入色),是无干肉欲、只在精神疆域里
游骋的深情博爱。或有一二发泄, 也仅止于对女儿们的关怀、体贴和帮助。香菱解裙、平儿理妆是也。或
几臻忘我无我之境界,玉钏进羹、龄官遇雨是也。此意淫之利他性,相比于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
之趣兴的赦珍琏蓉辈,固然蝉蜕于秽,即相比于以情名世的张君瑞柳梦梅们,也是脱胎换骨。
宝玉情深而意切,爱博而心劳。他之意淫和情不情,超越躯壳,跨过物我,及于男女亲朋、饮食器物、
花草莺燕以及天地间一切清洁美好的存在,不囿于阶层,不屈于棍棒,一往无前,至广至真。在民主性、平
等性和博大性几方面皆为可观,可谓情中之圣者。红楼之前的说部中没有这样的人物,之后也极其少见。
红楼为闺阁昭传。宝玉之深情,最破天荒处,在于对女子发自肺腑的尊重、赞美和护惜。父系以来相当
漫长的时间里,女子是依附于男子的,是被支配的,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宝玉是一个新人类,他透过形貌之
外在,发现、悦赏、推崇女子的品格、才识等内在之美。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
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眼里心里,女子是高于男子的。虽有些矫枉过正,但重点在于破天荒第一次的弥足
珍贵。
黛玉是五内郁结的一段缠绵。她见花落泪遇水伤情,情的触角细密而幽深,由近及远,物我互参,构建
起了一个诗意天空,天空的中央熊熊燃烧着她的爱情。她一生唯纯唯真唯灵唯美,生生死死,不负我心,只
为一人。她对宝玉,爱之外,无所求。
双玉之撼人处,全在一片至情。基于缘定三生,走过两小无猜,建立起懂和认同,得力于两个平等灵魂
的撞击与共鸣,达成了唯此唯一,舍你其谁的不可替代性。宝黛爱情,是内心不能自已的呼唤和生成,相当
意义上是高于生命本身的。时至今日,依然难遇难求,旷世稀有。
红楼之前,没有哪一部书能把爱情写得如此挚真、纯粹、细密、痴缠、诗情画意、登峰造极,让人柔肠
百转,思接千年。
红楼于爱情之外,还写了迹近爱情的另一些男女感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果真无情吗?不。宝玉挨打,她真机偶露,那一种娇羞怯怯,衣带轻弄,当然有
情有意。但她的情意,总是自觉约制于礼的框架内。她懂宝玉吗?懂,但不认同。自然也谈不上精神契合。
她是一个好妻子,但不是一个好爱人。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此之谓也。
湘云之于宝玉,也有两小无猜,有懂得,大约也有一部分的理解,但缺了赞许和肯定。她英豪阔大宽宏
量,对宝玉多半只是兄妹情,她更关心哥哥的立身之道。
袭人也有些痴处,但她之爱宝玉,是当作一桩事业来爱的。她满打满算,以为这辈子安身立命、争荣夸
耀都要绑定在宝玉的战车上。换个主子,她大抵也一样地恪尽职守。
袭人不懂宝玉,钗云也终非灵魂知己,三人皆有情于宝玉,但都不是丰盛绵密的爱情。湘云之倜傥烂漫
另说,在礼法高压下,钗袭等一众大好女子,或已丧失了爱情的能力。
红楼之前的戏曲和说部写爱情,实则是以肉欲为默认前置的。才子佳人们追求的自由解放,实锤落处,
多在情欲解放。
即如西厢记、牡丹亭等反礼教倡真情的作品,盛名之下,其实也弥漫着一股子浓浓的荷尔蒙。
张崔乍遇之下,我这里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她那里尽人调戏軃着香肩,还不忘临去秋波那一转,
实难脱轻浮男儿和孟浪女子的肉欲先行。王实甫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呼唤,实有嫌空洞苍白。
但凭枕席之欢,终难免日久生厌;缺了灵魂相伴,绝不能行稳致远。元稹莺莺传的始乱终弃,方是郎才
女貌的终局。
牡丹亭好一点,但思想大于形象,理念大于实践。写如花美眷的青春焦灼,却着眼于俺的睡情谁见。一
个少女,游个园子,便做春梦,进而要死要活,真可谓情不知所起,起于欲,欲生欲死了。这样的“情之
至”,烈度有余而纯度未必,情与欲夹缠不清,主题逻辑上,到底有些浮泛和单薄,说服力并不强大。
西厢记牡丹亭写情,浅尝辄止,色字当先,且不具备对象上的唯一性。即张崔换成李赵、柳杜换成杨兰
有何不可?其写性,污滥处则不能直视。笔墨淋漓,全是老色鬼纸上谈兵的亢奋。
而此情此性,从反礼教开始,淫邀艳约、私订偷盟,最后在和礼教的妥协中拿到了通行证。
《红楼梦》与金瓶梅艺术关联甚多,风月宝鉴,琏瑞秦尤,仍承续以淫止淫、以滥止滥的旧主题。而
《红楼梦》则于金瓶梅污泥浊水之上,别开一池清莲。就像在贾赦旧园和东府会芳园之上构建一理想之大观
园。宝黛等一众新儿女的诞生,化淫为情,化欲为爱,在清净洁白的精神质地上,长出一片光明来。
不仅如此,红楼更将此儿女真情,推及到对心宇所至天地万物的体贴和热爱,并由此生发出广大无私的
悲悯。金瓶世界与红楼世界之大不同,在于一个无情,一个有情。
下篇:红楼大笔淋漓,写出了礼对情的戕害以及宝玉的情道双悟
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是人的根性,是活泼泼清透透一片赤子心。如种子发芽,如树木开花,自然生长着真诚、亲切、关爱
和慈悲。真情让人温热、善良、正直、干净。
真情的底层逻辑必然是自由和尊严,是生命的挺拔和舒展。后天基本上是一把斩情刀,各种明规则潜规
则、理学道学成功学,乃至整个制度和人际架构,都向情磨刀霍霍。不舍昼夜斫削出凉薄、残忍、险诈、肮
脏来。以至于真情举步维艰,假意通吃天下。即父子、夫妻、兄弟之间,也未能幸免。
《红楼梦》的时代尤其如此。
红楼里充斥着情和礼的冲突。黛钗二冠首女子之分野,实在于情礼之辨。黛,情胜于礼;钗,礼胜于情。
礼,基于道基于理基于儒。礼之用,本在于节欲,不在于灭情。而红楼末世,理道儒学已总体上走向虚
伪反动,礼已经没落成一整套人性的枷锁。
这样的礼,是批量生产宝钗、袭人、贾政、贾雨村、赦珍琏蓉之礼。宝玉和黛玉几乎是个意外,但总是
于泼天的黑暗中,透着希望。
宝钗优秀,是基于宗法礼教的体制性的出类拔萃,好则好矣,但并不寄托曹雪芹的价值理想。而读者诟
病其虚伪处,亦是礼教本身的虚伪。宝钗克己去欲,对礼教的皈依几乎是真诚无欺的。尽管这样的去欲,往
往一并连真情都去了,看上去倒像是为了达成一个大欲。
贾政之拘执僵化、情感萎缩,根本拜赐于对礼的真信真行。
至于贾雨村们,则属于倒向体制,看穿体制,利用体制的两面人。真情固然谈不上,人品也是空荡荡。
过犹不及,礼教的极端化,必然导致形式泛滥和事实上的礼崩乐坏。赦珍琏蓉、一脸的孝悌忠信,一肚
子淫靡污滥。你装我骗,把家族闹得不可收拾。
情与礼的冲突中,大多人倒向后者,或驯服或堕落、成为齿轮或石子,继而加固着礼的森严和虚伪。
胜于礼的真情是必然要遭受打击的,所以宝玉于世路中为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而黛玉之沥血滴髓、焦
首煎心,时至今日,仍被许多人目为小性儿、醋坛子。价值之烟火,情怀之瘠薄,不能不让人感叹生活之生
活。
宝黛真情是无解之困局,二人在现实层面上不可能圆满,唯一遁一死而已。
我们看到,在对仕途经济的鄙视中,在声色馔饮中,在与黛玉众姊妹的离合聚散中,在椿龄画蔷中,在
寄生草、南华经、葬花吟中、在黛死钗嫁、烟消火灭中,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中,在一切倾覆分崩中,宝
玉证得了真情的可歌可泣和世事的无定无常,情道双修,悬崖撒手。
这是一个历劫红尘、悟道出世者的必然轮回。
第五回警幻有言:“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令其再历
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揆此正路,或并非宁荣二公嘱托之正路,情欲声色与仕途经济是不矛盾的,
都属于世法系列,相当情况下,几乎是子集母集的关系。浪子登皇榜,正是风月笔墨的一种老套。
此正路,当指情道双悟之路,即所谓自色悟空者。所以才有正册、副册、又副册以及没入册子的许多风
流冤孽跟着下凡历劫。警幻比之宁荣,神仙的境界显然更彻底更终极。
然太上忘情,用之至公,并非是无情,而是集成了天下之大情。红楼之自色悟空,不完全等同于弥陀本
义上的色空。红楼之色空,是以一个情字来绾结和贯通的,可以说,情是曹雪芹生命观和宇宙观的关节筋络。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宝玉的绝望是对现实的绝望,不是对真情的绝望。悬崖撒手,不
是绝情而是极情。情极而慧生,痛彻而觉至,宝玉经历了一系列情困、情伤、离散、崩塌以及无才补天的深
重无力,终以高蹈出世之姿,明心见性,完成了他的道悟。昭示着与虚假浊世的不可两立,以另一种更其不
朽的方式,实现了他对包括木石姻缘在内的人间真情的永恒守望。幻灭入骨,而真情铭心。
情是一种非物质维度,但情终究不等于空。情空不二,并不归结于空无一边。宝玉的情悟和道悟,一体
两面,不可分割。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或可解读为淘尽声色,结于至粹之情。正如太虚幻境肇基化元,作
为儿女真情的灵根源头,是一个有情之境,放春遣香、布思颁爱的警幻仙子是一个有情仙子一样,宝玉出家,
也是一个情僧,悲则悲矣,凉则未凉。
要之。情是人类的生命基因,是点亮和温暖世界的基本元素,而多为声色功利蒙蔽斩杀。现实当前,情
似乎不堪一击,但全面看长远看,情作为人类的物种根性,终究是杀不死斩不绝的。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
不尽,春风吹又生。
自色悟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世界又开启下一个轮回,如此往复,以至无穷。情于此
达到一种哲学高度——情亦是道,道亦有情,一脉氤氲,生生不息。
我们如此热爱《红楼梦》,是为缘起。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与君相逢,平生之幸。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9:2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95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