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综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更新时间:2025-02-24 22:40:4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激情大姊大之妖艳传枫)

综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新闻编辑要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文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篇文章离开了语言便什么也不存在了。而

对于一个事件,一个问题, 或一个人物的表述可以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但是, 其

中有一种或两种肯定是最佳的语言状态。只有使用最佳的语言形式, 才能表达得

最准确, 最生动, 最深刻。一个好的新闻编辑就应该帮助记者( 通讯员、作者) 共

同来完成这个最佳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基础差的撰稿人来说, 编辑就更应该

有这种责任。

我们有些新闻编辑习惯在文字上下功夫, 甚至到一个标点。这当然是不错

的。但是,文字只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本符号, 它与语言的形成相差甚远。我这里

讲的语言当然也离不开文字, 但我主要说的是文字如何组合的问题。如果我们的

编辑忽略文字、句式以及语法的整体性,也就等于忽略了语言,而“但求一字稳”是

解决不了问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中学、大学时学的语法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副词不能在名词前的“法规”已经失灵。特别是网络语言的兴起更增加了语言领域

的活力, 它是一支不可小视的语言生力军。我们更应该看到,有一些语言正在老化,

有一些语言正在死亡, 而代之的是更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如果编辑不具备语

言的功力, 再不加强学习,肯定编不出好的稿件来。如果编辑一味按着习惯性、传

统性以及学院的教化性来处理稿件, 难免把握不到语言的变化, 更顾及不到大众

阅读口味的复杂性, 甚至把记者( 通讯员) 一些鲜活的语言当成不符合“新闻要

求”或不符合“语法”, 就更加荒唐了。

二、新闻编辑要能慧眼识珠

一篇稿件在众多稿件中如同沧海一粟, 而每一位编辑又不可能有那么多时

间和精力将所有来稿都逐字逐句地看完, 这就需要一种慧眼识珠的本领才能不

至于使有质量的稿件遗漏。要达到或掌握这个本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大量地阅读和修改稿件。只有大量地修改和阅读, 才能积累出经验,时

间长了, 就能知道什么样的稿件有价值, 什么样的稿件没有价值或价值很少, 什

么样的稿件必须细读, 有的可能要阅读两遍以上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文学稿

子尤其如此)。

第二,对稿件要勇于判断善于判断。编辑在审阅稿件时要刻意地培养自己的

判断力,不要一定把文章看到最后一句才下结论。这看起来是违背常规的,但要想

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必须如此。比如你对一篇稿件判断错了,你就要用及时地找出

差错的原因, 这同时就给自己积累了经验。时间一长,你就不仅敢于判断,而且善

于判断。一篇稿子到了你的手上,看上几眼就知其轻重。。

第三,要讲究方法。做任何事都有个方法问题。比如看书, 有人看得快,有人

看得慢。再比如吃鱼,有人吃鱼就不会被鱼刺扎着, 而有人就经常躲不开鱼刺, 这

其中就有个方法问题。判断稿子也一样。但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固定不变的方法,

因此,编辑既要掌握判断稿件的技巧,又要灵活应用。比如有的文章只要看一下标

题就可以做出判断, 而有的文章就不行,必须看内文才能做出判断。

三、新闻编辑要有“坚守”的意念

编辑最重要的是守卫着“关隘”。这个责任的重大不亚于一个哨兵。比如新闻

稿件要精确无误, 这不是单指事实不出差错, 同时还指新闻中所有的论断、评语、

解释、批评、赞扬也都精确无误。这就需要编辑认真地审阅。有时,一个稿子写

得很不成功, 很难发出, 但又有一定的价值,编辑修修改改就会使稿子起死回生,

甚至换个导语, 或换个结尾,也会使稿子全盘活起来。

编辑不仅在内容、思想、文句、事件等方面把好关,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东西就是“关系”稿。有的关系稿其实本来也是不错的, 不是仅凭关系才能见报。

但有的就不是。有些质量极差, 就是编辑修改了也还是很差,这样的稿子就坚决不

能见报。比如近年来有些评论(特别是副刊的文艺评论) 就值得思考。那些评论

者和被评论者本身就有“关系”, 或者说就是一个战壕的, 即所谓“哥们儿”。评者

或是刚刚被“哥们儿”评完, 摇身一变,又去“评”哥们儿, 或是正待哥们儿“评”。他

们都深得“推销”之妙诀,于是便不遗余力地去吹捧对方, 也好换来他人对自己的

吹捧。

还有一些是不负责任的“乱评”。这一类评论者往往都是有些“名气”之辈。他

们往往不甘心去为别人做嫁衣, 但耐不住面子, 谁能保证不求谁? 故此,硬着头

皮去“评论”, 只将好听的话说的山一样高, 海一样深。“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

量”。被评者也达到了拉大旗做虎皮之目的,于是便“熙熙而乐”。更甚者,评论“者

自以为学识甚丰, 或上可通天,或以长者自居, “指点江山, 激扬文”, 或引经据典,

或“文心”“ 诗说”, 或动辄搬出孔子、老子、马克思、黑格尔、萨特、叔本华等等

来吓唬人,却不见文论中有任何新思想新观点。等等, 这些现象, 在现实中屡见不

鲜。如果编辑不严守关隘, 随意签发通行证, 势必会污染了报刊圣地,流毒流俗害

人至深。

还有一种是通过某领导来的稿子。作为这一类稿子, 编辑经常处于一种无可

奈何之中。我建议, 编辑要学会给领导做工作, 遇到不能发出的这类“关系”稿,就

力争去向领导说明或解释清楚此稿不能刊发的原因,相信开明的领导者不会固执

己见。如果领导执意要发出, 那责任将在于某领导而不在于编辑。总之, 编辑要

尽职尽责, 严守关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编辑给读者提供的应

该是精品, 是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四、新闻编辑要成为杂家

所谓“杂家”就是要求编辑必须熟知各种文体。有些新闻编辑自以为新闻与其

他文体无关, 便忽略其他文体的学习和研究, 对于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

等文学艺术门类或知之甚少,或根本一窍不通, 长此以往,便限制了他们思维, 编

出的新闻难免流于枯燥呆板, 让读者食之无味。其实,“新闻”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是已形成的既定事实。这个事实是任何人也权也无法改变的。但是, 怎样将这个

事实表述出去.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角度和语言形式,这就涉及到艺术,而艺术, 在

某些方面都有相同点, 因此,一个编辑熟悉各路兵法,必然大有益处。

所谓“杂家”就是要求编辑广泛接触社会。编辑们都很忙, 他们经常对着稿件

字斟句酌, 大有“ 鹄首穷经”之态,为求一字稳, 或是耐得半宵寒,或是捻断几根

须。因此, 他们往往无暇顾及其他方面,很难抽出时间去更多的接触社会。由此,

他们受到了限制,对于社会迅速的变化和发展有些难于适应, 对于层出不穷的新

生事物有些目不暇接, 更有甚者,对于有些已经很普及了的东西他们尚一片茫然,

“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这样的编辑难免要与作者发生抵触, 有质量的稿子上不

来,老歌老调却惯弹而不衰。这就势必不能适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报纸办出来也不

耐看,不耐读。

所谓“杂家”就是要求编辑能兼容万象。编者不是作者, 作者是一家之言,他的

写作方向艺术追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大体一致, 不如此, 便不能形成他独特的风

格。因此, 作者可以排斥与自己不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语言、观点,独树一帜,

甚至在自己的路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可以暗暗地坚持.以求得几年十几年之

后柳暗花明。编者则不同, 他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这个桥梁上不能只通行

只有编辑赞同或喜欢的一种车辆和行人。编辑是第一读者, 这个第一读者兼着审

判的权力和任务,因此, 他不能只凭着自己的口味来扬弃其他, 他不能凭着自己

的好恶来随意的生杀。

总之,一个编辑必须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 深刻一些,广泛一些, 这样,才能熟

知各种文体, 才能自觉地深入社会, 才能养成容百家之长的气度。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品位高, 影响大,读者喜闻乐读。因此,我们就要

提倡编辑应该是杂家。如果一个编辑既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又能慧眼识珠,在众多

的稿件中很快能发现有价值的稿子,同时又能坚守住“阵地”, 并且是个杂家, 那

他就一定是位合格而且优秀的编辑。

参考文献:

[1]赵鼎生. 西方报纸编辑学[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86-

88.

[2]刘明华, 徐泓, 张征. 新闻写作教程[M] .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7:3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9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综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综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pdf

标签:编辑   语言   稿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