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紫色风铃)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
“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
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管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
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诗人崔液作诗道: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
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时机与意中人谈情相
会。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
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
于纲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
景。
唐宋明清,元宵灯了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
人,常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
中国广阔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
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人们喜欢元宵灯节,可它终究是什么时候起源
的呢?
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形成了唐代。《七修类稿》云:“元宵
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林达
祖的看法与《七修类稿》稍有不同。他在《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
况》一文中根据《旧唐书》有关睿宗的记载:“景龙四年,上元夜
帝与皇后微行看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
灯。”认为“元宵灯节在明皇的父亲睿宗朝代已盛行了”。
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是汉代传下来的。唐代徐坚《初学
记》云:“《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
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初学记》是受命于唐玄宗,为太子
们文化而编纂的书籍。书中“令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显然是指玄
宗时代。《灯节小史》作者观今从《御览》引《史记·乐书》的说
法,又据《曲洧旧闻》所载“唐沿汉武帝祠太乙自昏至明”,认为
元宵灯节“看来是成于汉初的一种特殊事体,并不认为是一种娱
乐”。罗启荣、欧仁煊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
“汉文帝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以后上台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
五。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
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
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
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
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这是元宵节放灯的起源。”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源于释道的。《涅盘经》曰:“如来
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
里。”又《西域记》曰:摩喝陁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
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而《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沿道教的陈规。
道教把正月十五灯节称为“上元节”。最近出现一种新说法据1985
年第1期《民间文学论坛》所载的《灯节的起源与开展》一文认
为,元宵灯节“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创造了火之
后”,“认为神秘的火能驱赶走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习,最先
形成仪式活动的,便是“傩”,“傩”是一种持火驱鬼的习俗活
动,其“原始形态,可追溯至长远的上古时代”。
关于灯节的起源,民间传说更是纷纭不一。有的传说,隋炀帝
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
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
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
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欺辱
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有的传说,灯节源
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
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
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
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
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似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
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
月十五都要放灯。还有的传说,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
农事习惯。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
等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
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
灸”。儿女交织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
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
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
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
咎。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
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
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
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
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
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
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假设无桥,那么以木板搭数丈高之
“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
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
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
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
而跳,称之“跳鬼”。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1:0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9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手抄报内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手抄报内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