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有关逆境的名言)
60年广州公共汽车发展回忆录
何汉添
这些“停”在过去的车,并没有让我们感到陌然生疏。因为无论
昨天还是今天,车,都是都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是1947年从事广州公共汽车工作的。六十年来,目睹了广州公
共汽车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
日伪统治期间,全广州只有十几辆福大公司经营的公共汽车,人
称“福大车”。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市面繁荣,公共车多起来了,大
约有几百辆,多是日军遗留及从内陆回来的运货卡车改装,大都简陋
不堪,有的甚至在货厢上面加了个篷,后面加把梯子就算了,人称为
“鹧鸪笼”。1946年以后,逐渐走向正轨,“鹧鸪笼”不见了,驾驶
室要和乘客厢相连,有前门和后门,那时的车型虽小(载重3吨左
右),但大都配有司机一人、售票员二人、助手一人。而车的厂牌却
五花八门,除日本侵华时遗下的丰田、日产、桑田(即今之五十铃)
外,还有美国的道奇、福特、雪佛兰、司蒂倍克、万国、白氏;英国
的别克福特;德国的宾士;而每一厂牌,又细分有几个车型,如道奇
就有1937、1939、1941、1946等五六个车型,(还有其副牌“法
果”);福特也有38、39、41、44(全轮驱动战时越野车)等五六
个车型,甚至,日军拖炮用的双后桥桑田,也改装成大客车上阵,总
计车型不下四五十种;而原来出厂时就设计为大客车的,却一辆也没
有。那时的车多属个体或小业主经营,缺乏大的资本投入,拥有十辆
八辆车已经很了不起。有一时期,曾有国营第三区公路局,(今省公
路局的前身)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拨给的十余辆雪佛卡车,改装成
大客投入营运,因车厢加宽加大成长方形,又漆成上白下绿,类似当
时的出殡车,故人称“别有天”,营运约一年后撤出。还有一间华南
公共汽车公司,经理叫黄居龙,本身无车,是间空壳公司,但他有经
营权,许多车都挂靠在他名下,他只收管理费,其他什么都不管,可
谓开现时皮包公司的先河。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市府随即成立“公共汽车管理处”,
接管广州公共汽车这个烂摊子。50年代初,成立公共汽车公司。由于
美国的“禁运”,汽油供应短缺,公共汽车改燃木炭,到木炭都紧缺
时,改燃白煤,瓦斯气的供给很不稳定,驾驶员操作很困难。木炭车
一直延续到60年代中期,有了大庆油田,才逐渐为汽油车所取代。
公汽成立初期就考虑逐渐淘汰各种杂牌车。经过研究,认为“道
奇T110”比较结实,维修容易,配件普遍,于是派实业家、工程师邱
复先生到香港采购。当时百废待兴,资金困难,只能买二手车,这批
道奇,成为公司的主力,一直沿用到解放牌CA10的兴起。
到了60年代,真正的大客车才在广州出现,那就是匈牙利产的依
卡路斯。当时数量不多,只投入3路线营运,因为是新车,外观漂亮,
座位好,底盘低,稳定和容易上落,初期也哄动过一阵子,但柴油发
动机结构落后,运转时震动得很厉害(特别是低速空转),刹车效果
也不好,曾在东华东路撞倒了一条骑楼柱,连司机也压死了。到了70
年代,依卡路斯退出了公汽的历史舞台。
我国于1956年已生产出解放牌卡车,但大批投入广州作公共汽车,
迟至60年代。解放牌的前身,师自苏联吉斯150,只是作了少许改进。
在当年,也只好如此。解放CA10只有90匹马力,最高进速只有70
公里,改成全挂或半挂式长18米的通道客车(后改为16米、14米),
实在力不胜任。满载时,比自行车还要慢,有些陡坡急弯路段(如6
路东濠涌),还要乘客下车以减轻负载才能通过。后来出了改进型
CA10B,也只能增加到95匹,好不了多少。
有一段时期,广州还有一批从东香港等地弄来的残旧英国产右肽
“巴士”,有双层,也有单层,因为燃用重柴油,排出黑烟特别严重,
由于车龄古老,电线路零乱,曾有几辆发生过火灾。这批车于上世纪
90年代彻底淘汰。
图:解放初期,汽油短缺,公共汽车改用木炭。
图:50年代广州市生产的木铁结构华南牌木车厢客车。
图:1963年广州市生产的第一批越秀牌钢架铁车厢大客车,也是
华南地区第一批钢架公共汽车。
图:解放初期停在东山2路车和1路车总站的道奇公共汽车。
(晓航/编制)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00:1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9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60年广州公共汽车发展回忆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60年广州公共汽车发展回忆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