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火星救援观后感)
城镇规划
城市滨江风光带的景观探索
——以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景观示范区为例
夏韬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随着南京“拥江发展战略”的施行,滨江
风光带的建设将更有力地凸显出南京的城市特色,成为南京面向长江
的门户性景观。本文探析如何使主城滨江段南岸作为滨江分光带的
主题区域,进一步带动滨水地区的整体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力求
将滨江风光带打造成人为活动与景观形式的示范点,以更好协调人
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
1 项目概述
基地位于江心洲夹江段的核心区域,南北长2600米,东西宽25-130米,
占地面积19.6公顷,是南京城市滨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示范区范
围内大堤两侧覆盖有大量的生态林地,其是维护生态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
的重要资源依托;江堤浅水区域的滩涂、芦苇展现了典型的滨江湿地的景
观风貌。在滨江风光带层面上,示范区位于滨江活力段,与对岸绿博园景区
公共岸线遥相呼应,主要以滨江城市休闲为主。
2 规划原则
规划方案原则力求以“景观化手段修复中新生态科技岛(江心洲)自然
优美、生态野趣的滨江生态系统”为核心,强调自然性、科学性和人本性的
有机结合,通过“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空间布局,顺畅自然、系统高效的
交通动线,亲切宜人、凸显关怀的游憩体验和自然循环、活力内生的生态系
统”,合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且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特色生态
型滨江活力示范区。
方案紧扣“梅洲翠岛凭风度,江湾悠然畅乐游”的规划愿景,在“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构建“一带、四廊、三区、六心”的滨江公
共开放空间体系。其中:
一带,以贯穿南北的滨江大堤作为示范区的景观纽带,在此实轴基础
上,引导整个滨水生态风光带向两翼渐次展开;
四廊,梳理夹江两岸的自然及人文风光资源,跨江相望构建四条东西
向视线环廊,并以其为虚轴融通两岸、遥相呼应;
三区,依托江湾优越的自然基底,并充分考虑基地周边城市功能塑造,
集“生态性、观赏性、游憩性、科普性”于一体,营造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
三大风貌片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尺度宜人的景观生境和丰富多彩的休憩
场所。三区由北向南分别为:以基地现状红光码头改造为核心,修复堤内外
优质湿地滩涂资源,打造芦花漫天、长舟野渡、忆昔拾珍的“馥郁江滩”野
趣游赏区;依托堤外滨江大型地标性综合体——江岛新天地,提升滨江文
化娱乐、休闲游憩品质,感受悠然自得、多彩生活的“优雅时光”文娱休憩
区;以及强化夹江两岸景观空间联系,以“绿树繁花、曲径静思”的自然风
光为特色,体味慢城气息的“左岸徜徉”漫步休闲区。
3 总体规划设计思路
3.1 贯彻生态优先,营造绿色氛围
依托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等技术手段实现生态化的景观营造,对基地
内的现状郊野林地、湿地滩涂、河塘水体等原真性自然景观资源应保尽保;
同时,将生态文化展示、生态体验活动与景点设计相融合,构建人与自然的
和谐互动。
3.2 构建绿色交通,组织动静空间
引导示范区园路体系接入便捷宜人的环岛绿道大系统,通过路网密度
64
产 城
调控基地内部动静空间划分,控制“低干扰区”占比大于70%;结合出入口
合理布局静态交通,保证示范区内机动车辆的零驶入。
3.3 塑造野趣景观,独特游赏体验
采用节约型低维护的设计手法,将场地、园路、平台、植物、小品等景
观元素与人工生态系统的构建充分融合,塑造“野趣滨江”的独特场所气
质,使得自然环境与游赏空间交融而不生硬,游赏体验独特而不局促。
3.4 策划郊野活动,激发参与热情
在保证滨江自然生境和谐共生的前提下,引入低影响的体验型郊野活
动,提升示范区的参与性和影响力,激发市民和游客的游憩意愿,赋予基地
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4 特色及创新要点
规划力求创造自然优美、绿色生态、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以人
为本的城市特色滨水开放空间,充分体现科学性与自然性的有机结合,具体
体现在:特色鲜明、分区合理的功能布局结构;顺畅自然、系统高效的道路
交通系统;健康生态,充满活力的生态景观环境;亲切宜人、凸显人文关怀
的景观空间氛围。
4.1 生态建设——营造可持续的绿色核心
4.1.1 滨江岸线的勾勒与生态化处理
江心洲驳岸具有较强的防洪、防汛功能,处理方式较为工程化。设计
注重滨江岸线的生态化打造,在保证土方就地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
有场地的地形条件,对滨江岸线竖向土方进行调整,配合植物景观的营造,
形成独特生态、自然秀美的滨江岸线景观,为营造多元生境创造条件。
4.1.2 场地雨水的利用与低影响开发
设计顺应原有场地的地形地势,全园综合利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
雨水滞留湿地、生态草沟、渗管/渠等技术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蓄
存、渗透和净化,同时结合江岛新天地的屋顶花园的设计,构建起一套以生
态为核心的示范区骨架。
4.1.3 特色植被的营造与乡土植物的运用
绿化种植遵循多样统一、生态设计、特色突出、因地制宜等原则,总体
紧扣“梅洲翠岛凭风度,江湾悠然畅乐游”的主题,充分结合现状用地特
点,采取相应的景观处理措施。通过自衍花卉、乡土树种、多层次群落式组
团等植物搭配途径,保留现状场地内长势较好的柳树,成为实施后滨江岸
线的乔木骨架,杜绝使用大规格的移栽大树,营造符合当地植被区系特征
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2 功能综合——激发各类人群多元活动
4.2.1 慢行步道演绎低碳生活
设计统筹考虑示范区的交通组织,充分利用滨江堤顶路的现状条件,
结合休憩观景节点、公共服务建筑、滨水园路的建设,建立堤上、堤下,多层
次的滨江风景步道体系,满足低碳出行、慢行生活的功能需求。
4.2.2 集会活动带动新区活力
示范区江岛新天地广场、设施的建立为城市大型集会、文娱活动提供
最佳的户外场所,倡导人们走出户外、亲近自然,同时也为生态科技岛注入
活力。
4.2.3 匠心造景——打造精致宜人体验空间
红光码头作为江心洲三大渡口之一,同时也是客流量最大的、船只最
(下转第67页)
城市工程
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探讨
贾子贺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从科学的角度来
看,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必须采用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污水,
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现阶段,许多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城
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没有合适的污水处理方案,污水处理没有取
得良好的效果。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将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
此有必要在环境工程中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
关键词:环境工程;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探讨
1 污水处理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
城市污水的科学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用水水平,使资源的循环利用
成为可能。污水经处理后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
可以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为城市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加快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废水处理涉及多个行业,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
面面。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可以保证生态平
衡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通过对城市污水
的有效处理,可以为环境工程的顺利进行、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城市的建
设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发挥引导作用,加大污水处理的投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制
度能够真正落实到环境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可靠的
资金支持,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要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
技术,应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相应的创新,将污水处理工作纳
入市场经济,科学引导和调整市场竞争。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信
息技术对污水处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宣传,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工
作。另外,对于污水处理厂要积极改进和创新。采用先进的处理方法,加强
污水处理,制定完善的污水处理规章制度。结合污水处理厂自身的情况,建
立新的管理模式。
3.2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的制度和办法
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要根据污水处理的
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处理方法,以保证污水处理的顺利开展,
规范城市污水处理行为。目前,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观念相对落后,对绿色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象,为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建立完
善的环保工作监督管理机制,有关部门要结合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和环保工
程实际,通过规章制度建立专项制度,规范污水处理行为,对城市污水处理
实行科学监管。在污水处理工作中,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保证污水处
理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效果。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过
程中,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和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要提高污水处理技术
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保证城市污水处理效果,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必须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科学研究,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城
市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合理设计给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管
道,保证管道的严密性,防止泄漏。在污水处理方面,应该使用先进的技
术。可以利用BIM技术展示污水处理管道的模型,保证管道的各个部分都
能有效连接。对于环境工程中比较复杂的问题,也可以采用BIM技术对给排
水管道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管道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当下环境过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在环境工程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生活污水或
雨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会间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环境工程建
设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主要是由于污水处理工艺不达
标、处理工艺不当等原因。
2.2 管道设计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
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管道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一些
管道长期失修的现象,因此出现漏水现象,长期渗漏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特
别是在一些城市,地下管道滴漏现象十分严重,而排水管道检测不到位会
造成污水的二次污染,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3 排水管道设计并不科学合理
许多城市在排水管道的设计上缺乏远见和可持续性。因此,污水排水
管道的设计相对简单和粗糙。污水不能单独排放和处理。这样会产生不同
的污水,很难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系统,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得不到有
效处理,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结语
现阶段我国城市污水环境工程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
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
3 加强对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的有效举措
3.1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为保证城市污水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处理,有关部门应充分
(上接第64页)
先进的渡口,红光码头见证了江心洲的沧桑变迁,于2010年6月份停渡。设
计方案对红光码头进行保留,并以之为核心设置休憩场地、融入细节元素,
唤起人们对于城市文脉、江心洲历史的追忆。
参考文献:
[1]漆雪梅.环保工程污水处理技术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12):4769.
[2]邹嘉磊.浅析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实施途径[J].建
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3575.
(营口环境评价有限公司)
效益。
结语
示范区以开阔的滨江岸线景观设计为特色,以周边自然式园林种植景
观布局为衬托,共同烘托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示范区生态、自然的整体
景观效果。游客于赏景游玩中,远可眺望对岸绿博园及城市天际线,近可享
滚滚江水,观江岸自然美景。
滨江风光带(夹江侧)示范区建成后,因其独具创意的构思、合理的功
能布局、优美的景观效果,成为江心洲核心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并获得各
级领导、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汪洁琼,葛俊雯,成水平.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升的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06)
[2]袁兴中,袁嘉,高磊,张森林,刘杨靖,张照亮.三峡库区城市滨
江消落带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8(06)
[3]吴利华,张晓芳,黄天增,苏琴.岸线整治工程中混凝土加固技
术实例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1)
[4]李波,杜春兰,袁兴中,肖红艳.反季节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护岸
功能型生态结构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4(06)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产 城
67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22:0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9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城市滨江风光带的景观探索——以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景观示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城市滨江风光带的景观探索——以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景观示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