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

更新时间:2025-02-24 03:55:0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生日会场布置)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

《田园交响曲》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

书定价:26.00元,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

有帮助。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一):失明中的光明

第一本纪德的书,有幸在图书馆看到。发现与书的邂逅有时真的需要缘分。不亚于爱情

友情这东西。

感触最深的就是失明这一点上。人的眼睛正常有 5.76亿像素,但是作为近视的就

大打折扣,脑中呈现的事物总是处在一个边缘,对远处的东西充满了未知。想想这样也挺好,

有时看的太清楚,好的坏的相差甚远心中不免带着深深的失落感。显然,我说这话无疑我的

视力正常,但我却异常欣赏失明的人,在书中田园交响乐和忒修斯这两章均有这个话题,失

去光明并非是黑暗,相反,更是用灵魂去看这个世界的光明,比肉眼接受到的光明更能刻骨

铭心,更崇高伟大。

室友近视,但不常看她戴眼镜,除非在上课画画时,眼镜才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她常

开玩笑说不戴眼镜是因为不想看清这个肮脏的世界!也好,不戴眼镜至少能过滤一些丑恶现

象,心中记着美就够了!

生活中有谁没用有色,眼镜看过人,有谁没被烦恼冲昏过头脑,作为正常视力的我们,

却远不如失明的人,用心中的眼去看待世界,去寻找光明。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二):合乎尺寸的命运

第一次看纪德的书,说实话,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因为他是纪德而是因为这

本书的颜色和题目。这本书收录了三个时期的三部作品,个人喜好中老年的两部,也就三田

园交响曲和忒修斯这两部,因为我第一部实在是没看懂……

纪德的书里有很多妙句,但是我只想写这一段:

“每人的际遇都是契合的。每个人找到适于自己的。因此人若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平

庸,也就表明它合体,不会有别种际遇了。合乎尺寸的命运。”

看到这里的时候深刻地自省了一下,我总是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总是心想,这样的生活

我很满意了,现在这样是我想要的,好吧,就这样过下去吧,可以了,还学什么新技能呀,

掌握的已经够用了,这个学了又没什么用,从此不再热爱学习,每天就这样浑浑噩噩,于是

生活只停留在了这里,不再前进,没有准备好,也就不再有际遇垂青于我,于是继续平庸下

去,原来我们的平庸是自己造成的,原来明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延续。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三):看完帕吕德和田园交响曲后的一些感想

帕吕德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至少对中国人来说完全没啥意义。

小说主人公是位作家,从身边数位朋友那里汲取到了一些灵感与素材,准备写本名为《帕

吕德》的小说。

主人公多愁、敏感、敏锐。其男朋友叫于贝尔,女朋友叫安日尔,前者精于世故,是个

场面上的大忙人,后者则是一位再普通的不过的贵族小姐。

主人公异常醒悟,觉得不能再这样无聊的生活下去,他想出去走走看看,可总也放不下

那些琐事。他像探照灯一样把每个身边人都仔仔细细打量过了,他觉得他们浑浑噩噩,即使

身为不愁吃喝的中产阶级却仍然很可悲,然而他自己虽看透却始终无法跳脱出去。

于贝尔有在中东打豹子的经历,他却只在欧洲的湖中打过野鸭;他说要去旅行透气,离

开巴黎却不过十几公里,与自己计划的宏大中非游程八竿子打不着。

倾诉对象安日尔小姐虽然精致、可爱,但并不知心。最后的最后,只能用泯然众人的办

法来化解这不可调和的矛盾。

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名字,但却绝不是田园牧歌。

热特律德是一位盲女,她被好心的牧师收留并启发教育,两人之间产生了情愫。

盲人的世界一切都很美好,因为她不用睁眼看世界,只需要凭着一腔热情去想象,一旦

精神被丰富的现实世界所打破,热特律德就会难以抉择。一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中年牧师,

一边是浑身充满热情朝气的牧师儿子,柏拉图式的爱情终究难敌世俗,热特律德只能选择自

杀。

无可选择当然令人无奈,只选其一有时候却更残酷。

世界的美好不在于你看到多少,而在于你体悟了多少。

究竟无知更幸福还是全知更幸福,这是作者留给我们思考的话题。

以个人浅见,无知似乎还是略胜一筹。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四):盲

看了一圈书评,没有一篇满意的,稍微好点的是这篇。那自己写一篇好了。

不啰嗦情节了,尽量说得简单些。只说盲这点。

基督的这句话字字放光,呈现在我面前:“你们若是盲人,就没有罪了。”罪过,就是

遮蔽灵魂的东西,就是阻碍快乐的东西。热特律德浑身焕发的完美幸福,就是因为她不知何

为罪过。她身上只有光明和爱。 再看看《忒修斯》结尾处俄狄浦斯的一段自述:

对,我的肉眼一失明,永远看不见外部世界了,一种新的目光就在我身上出现,能纵观

内心世界的无穷景象,而在此之前,对我来说只存在表象世界,它一直使我无视内心世界。

这种难以觉察的世界,现在我知道,是惟一真实的。其余的一切无非是虚幻,给我们以假象,

遮蔽我们不能仰观神圣。‘必须停止看世界,才能看到神。’ 忒修斯是这样评价俄狄浦

斯的:“惟独在俄狄浦斯身上,我认出可以同我比肩的高尚”。想必忒修斯就是纪德本人,

那么俄狄浦斯的这段话纪德是认同的。上面《田园交响曲》基督说的那句呢?先看看纪德在

出版《田》前两年的生活吧。

1916 纪德爱上了他 16 岁的侄儿,来年秋天一同去了剑桥游玩。此时身在法国的妻子

获悉后,把和她丈夫之间的通信全烧了。后来纪德形容这给他造成了无法抚平的悲伤,就像

她杀了他们的孩子。期间,纪德也在继续着撰写那篇著名的讨论同性恋和恋童癖的文章

《Corydon》。

《田》中的牧师多少有点纪德当时的影子,只不过披上了新教牧师的外套。新教也好,

道德规范也好,“你们若是盲人,就没有罪了。”这句话肯定的是眼睛的盲目。正是眼睛看

不见了,灵魂却看见了。说的就是俄狄浦斯的那个意思。

纪德自己说过,《田》批判的是自我欺瞒。我理解的自我欺瞒,不是一种强烈的自主意

识,而是潜意识中的行为,牧师不一定意识到,或在某个时刻闪现出这样的想法,却没能捉

住。和热特律德相反,这是心灵上的盲目,因为有违信仰的爱,造成了这种盲目。这是一种

虚伪吗?我觉得不是。下意识的自我欺瞒不能算虚伪。

假设纪德想借牧师的视角诉说他的故事,那现实中他的心灵有被遮蔽吗?待续吧。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五):纪德,另类三观

译文出版社的《田园交响曲》一共收录了纪德3个短小说,青年、中年、老年,这也对

于读者来说能从这三篇小说中感受到纪德成长的轨迹。这三篇对我来说是感受的点是不同的,

下面我来捋一遍。

帕吕德——这是纪德最年轻时候写的东西。他那时生活还很被动,他的心还没有被释放

出去,他对于一小片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特别敏感且忍受不了。小说写于1894,让我想到

那个时候的法国人们的思维也是相当闭塞的,这让很多人应该感同身受,大家都有一颗说走

就走的心,但是都没有行动,被工作、生活、琐事缠身,走不开。有时为了无奈,就给自己

找理由,然后自己也被困在这个理由里面,活的没有什么不对,但就如作者一直想让周边的

人知道自己的不幸,他想让所有人释放自己,不要局限于此。我倒是受到了他的鼓舞,变得

更加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不同,这样才更有趣。再有一个就是他提出一个鸡蛋的理念,鸡蛋

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除非破坏整体,这让我觉得很神奇。

让我结合想到我未来写的东西或是作品,也如一个鸡蛋一半圆润,当然这是需要具备的大量

的知识修炼的,我想纪德先生跟我想的不同吧。

田园交响曲——1919年写的,我比较注重作者写作的时间,这是有趣的,知道他写作

的背景环境,才能知道他在那个时代的思维算是怎样的存在。这部小说呢,对我倒是没起到

什么大的波折心里上,只是让我对纪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依然是那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

人,他依然描写了周边一群生活在套子里的人,他们很拘谨,没有释放出真实的自我。我是

个不管别人如何,我要走出我的路线的人,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

忒修斯——哇,这个我要好好讲讲,这是纪德最后的作品,开头看的我有点蒙,这写的

是什么,慢慢的我终于入戏,这不是一般的小说,这是古希腊神话啊。而且我对古希腊的这

些感觉很乱,弄不明白,他这一写,让那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神有了人的气质,也就不在难懂。

感觉他是借助写雅典国王忒修斯,来抒发他个人的心情,这是让我入迷和有趣的地方。让我

茅塞顿开的是,他抛弃阿里阿德涅,与她妹妹在一块那一段,就如戴达罗斯说的,忒修斯绝

不为思想犯难,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什么都会问心无愧的做出来,一切都以为了满足自己

的欲望,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这与我之前总是守着道德,不明白很多人做出在我看来难

以理解的事做了解释,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重点是不同的,在你看来无关紧要,在另一个人看

来就是最重要的,有些人也是欲望至上,什么家庭伦理,什么尊师重道,什么尊老爱幼,什

么一夫一妻,这些都无法束缚住他。这样想来是可怕的,但是我理解一些人的行为,他们与

自己的不同,以及未来自己该如何行事。

里面还有关于迷宫的那段描写,简直像在给人心灵上课一般,人不愿意走出来自己的心

魔,走进在走出才是完美的过程,才是成就了自己,当然,成就自己有那么重要么,这个对

一些人来说并非刚需,对我来说是,我想看看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end.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六):如果我认识纪德该多好

一直很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封面设计,书页的自然的纸质,内封的浅浅纹路。我想纪

德一定不介意我是熄灯后躲在洗手间分4天看完的,说不定他还会觉得这很特别,跟我做朋

友。感觉他一些曾经飘忽过我杂乱的大脑的想法用毕生的经历贯穿在他个性鲜明的人生之中。

他或许不是一个忠诚的男人,但应该会是个很好的朋友。如果能够认识他,多好吖。哎。就

算成为他笔下另一个帕吕德我也不在乎。

对纪德了解不深。大部分常识都来源于前言。这本书的前言一开始看得我头昏脑涨难以

理解,还是要边看小说边看前言来得舒服。

3个故事里面,最喜欢的是帕吕德。许多人说看不懂,如果我说喜欢,或许我的理解已

经远离了作者的本意,反正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帕吕德,是吧。作为一个囫囵吞枣的不负责任

的读者,把同一个故事看两遍并不是常见的现象。

“我”对于旅行的实践,从设想、提出、体验、回归,似乎和我之前短暂而疲惫的旅途

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期待,一样的空虚。我以为一个人第一次脱离旅行团脱离朋友自主

的旅行会是特别的旅行。当然不可否认自己画路线、订机票、说服父母的快乐,和相熟的友

人在陌生的土地小小地探索充满惊喜。只是,那些雄心壮志兴奋快乐在准备的过程中消磨地

如同婚姻里可怜的爱情,一点一点地。以至于最后,唯一记得的就是回家的路。所以我无法

想象,那种流浪漂泊的日子,那些雄心壮志,冒险的热情是如何保持到82岁——82岁的纪

德仍然计划着流浪。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算是一个低调的悲剧故事。稀薄的悲哀缠绕在字里行间。“我”与

安贝尔互不理解的价值观却带着多余的爱情,“我”与查理德友好的幕布下潜藏的虚伪与不

屑,“我”那个不被理解的故事。“我”在书里写故事,正如作者在故事里写“我”,多么

奇妙的设计。

纪德并没有完全将自己的概念强加于读者,他留足了自己创作的空间,也留足了读者二

次创作的空间。这样的弹性并不是每个作者都能把握与慷慨给予的吧。如果你在一个庸俗、

恶劣、狭小的环境里面感到满足与幸福,你感受细小的生活的变化,这样无所作为而快乐的

人是正常人还是非正常人呢。我们指出他生活的不幸,是对的吗。我们的拯救给他带来的是

痛苦还是解脱?如果他们不希望被拯救,你会悲哀地让自己成为病人去拯救自己么。我不可

抑制地联想起闭关锁国自满与天朝大国的清政府。山清水秀,财富雄厚,社会稳定,政治清

明,他们是幸福的。然而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反对封建、之后反对帝国主义,这样的呼

声、这样的诉求、这样的革命,是痛苦还是解脱?我们现在又一定是幸福么。坏了,我有点

黄老思想在里头了。

哎困了不想写了,反正就是,第二篇好压抑,第三篇人名地名太多,希腊神话看得太少,

稀里糊涂的浏览完了,没什么好说的。

哎,如果今晚梦到纪德,一定要跟他聊会儿天,问他还打算去哪里行走,还有什么未竟

的梦。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七):帕吕德的徒劳

《田园交响曲》被公认为安德烈纪德最成功的作品,作者也是凭其获得了1947年的诺

贝尔文学奖。尤其书中的后两部分《田园交响曲》和《忒修斯》,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宗教矛

盾和古希腊神话对纪德文学创作的影响。尽管人们常说他的早期作品被渲染上了象征主义色

彩,但在我看来,他终其一生的创作路程都携带着象征符号。

所以后两篇在我看来只是他影射性的写作成果。《田园交响曲》里对宗教的怀疑,善恶

的辨认,盲眼才可见光明的圣经隐喻,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诸如此类的指向,与其说是纪

德的“情不自禁”的书写,不如说是他的阅读生涯的观后感的半虚构产物。在看《忒修斯》

时,我的这种感悟就更明显了。纪德将古希腊神话里的片段具象化,诗意而哲学的笔触勾画

出来的其实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不能说这让我感到乏味,无疑这是一种难得的互文,

只是对我的吸引远没有第一篇《帕吕德》来得冲击力更强。

《帕吕德》采用一种半小说半散文体的风格,你说不清它的虚构与否,同作者本身的生

活及思想的联系模糊与否,正是这种古典而沉静的造梦式手法让人沉醉。开篇寥寥数字,“星

期二。将近五点钟,天气凉下来。我关上窗户,又开始写作。”,宁静,干燥,阴凉的气氛

已经凸显出来。而这种氛围正是全篇探讨的主题:一种逼仄的,沉闷的,略微的波澜也毫无

作用的生活,人身在其中,描述变得无可施展,因为根本就没什么好描述的。这是一个非常

没有时空性的主题,如同西绪福斯神话和坦塔罗斯的饥渴一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纪德试

图探讨这种无尽的平庸。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他将这类命题糅杂进整篇阅读起来令人神清气

爽的文体中,溢满新奇,以《帕吕德》的创作穿梭全文,描述“我”和同伴、女伴的日常活

动,描述“我”的心理活动,字字句句都盈满了对主题的焦虑,从而达到全文形散神不散的,

与读者,与自身的交谈。

文中的“我”和同伴于贝尔的相对,反照出的两种生活形态:投入到一种忙碌的生活中,

每日的形式和内容都充实无比,以及另一种看似清闲,但思考的运转让“我”无比烦忧,各

处的千篇一律和狭窄逼人让“我”跃跃欲逃却总是失败的生活。

于我而言,简直就像在阅读自己内心长久的疑惑。到底世间的多少大小需要多远的一次

逃离才能摆脱掉?躯体的巨大在每日工作生活的房间里看起来何等重要,但置于自然的一隅,

或许都及不上废弃水塘中那片梧桐叶上的星点泥土。纪德借女伴安日尔的口说出的那句,

“我们从来也没有多生活一些,老老实实告诉我,人能够多生活一些吗?您从哪儿来的这种

感觉,有一种更丰富的生活呢?谁告诉您这是可能的?”,一击即中。我们生来就是无力的,

所有的行为是无力的,思想,就连思想都只是对思考无力的一种无力罢了。

最后我读到末尾的“另一种解决办法”,“——或者,再次前往,充满神秘的森林喲——

一直走到我熟悉的地方:那里棕褐色的死谁还在浸泡,泡软了陈年的叶子,几度明媚春天的

叶子。正是在那里,我的百无一用的决心,才能得到最好的休息,而我的思想也逐渐萎缩变

小,最终变得微不足道。”。

这的的确确,是另一种,唯一一种的解决办法。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八):盲女的信仰

这本书是看的电子版,《帕吕德》有点哲学和心理学的讨论,读一篇不足以论;《特修斯》

是改编自希腊神话,人物太多象征意味太浓厚,得多读。

所以就《田园交响曲》发表一点读后感。

第一人称是牧师,他是基督的信徒,信仰是纯粹而不盲目的,即他既忠诚于基督教义,

同时能够带着质疑的态度去看神化的基督。故事的主体是牧师以一家之长的身份教化一个外

来的盲女,以不带阴影的爱、不带任何私利的心去将一个类似野兽的人类教化成伊甸园的夏

娃,可谓伟大而感人。

再稍微理一理故事情节,收养时盲女大概15到17岁,牧师大致在35到40岁之间,

而两者的年龄差个人偏向于在20岁左右。推论依据是那个时候的人结婚都挺早,盲女和牧

师的儿子年纪相仿,后来更正说可能稍微大点。推定年龄并非为他们之间产生爱情而提前做

的注脚,而是为了他们的爱情破灭做铺垫。收养之后就是教化的过程,从野蛮状态到能称为

人,后来称为文明人,甚至完美的人,从牧师记叙的日记看来似乎时间不长,我对此保留怀

疑。自觉时间不会少于3年,此时盲女大概20岁,已经蜕变成一个心灵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的人,巧合的是除了眼盲,她还兼具美貌,有美貌而不自知,完全符合上帝的期待。她爱上

了牧师不知其罪,书中更是隐晦地提到她自愿献出了童贞,另一方更是没有拒绝。

上帝说,如果你的眼睛是瞎的,你便没有罪。笃信上帝的牧师如此教导盲女,所以盲女

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另一方面她的世界是牧师为之创造的,一切美好都不足以去

形容,她看不到恶,那恶由别人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眼睛无法看到,牧师让她的心也看不

到。这种被上帝的使者所筛选出来的世界,是如此不真实,以致于盲女由此建立的信仰和产

生的爱情都有了一些虚妄的影子。

再后来,牧师找到医生为她医治,间接阻碍了自己的儿子对盲女的爱情进展,进而还表

达了自己与儿子在信仰方面的分歧,即他的儿子在爱情问题上都可以妥协,似乎性情太过冷

淡,因此太陌生成规,即教条主义。相对于熄灭儿子的爱情之火,更让父子产生分歧的是他

们信仰的差别。讽刺的是最后盲女的眼睛治好了,发现用眼睛看到的世界不是原先想像的,

是恶的,她自己的爱情也是恶的,对于前者她承认相对于一个完美的世界,她更爱这个有丑

恶的世界。而对于后者,她坦诚地道出心目中的牧师有着他儿子的外貌,她爱的不是40岁

有着崇高灵魂的牧师,而是有着年轻外表的那个,然后所以她只好选择去死,这是一个新的

疑问,为什么非如此不可呢?爱情,让她改变了信仰,哪怕她如今的样子完全是牧师的信仰

所铸成,可是她依然不再保有它。

这个短篇,应该也是作家在构造一个完美世界受挫的控诉,可我更倾向于是在探讨传统

信仰之没落。从我有限的知识储备来分析,西方人总是在讨论信仰,而基督教义几经发展,

分支很多,各种教派发于此,有的改弦更张,有的故步自封,更有的走到了对立面,这都是

社会变化的一个侧面反映。他们的所有文化几乎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不管你喜欢新

教还是天主教,异或是传统的基督教徒,你选择去信,或者不信,他们都逃脱不了耳濡目染,

这是根子的东西,而仅从这本书看,纪德是信的,并且虔诚。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9:4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9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pdf

标签:牧师   生活   世界   没有   交响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