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春寒》古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4-12-23 08:54:3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我的妈妈英语作文)

《春寒》古诗词鉴赏

《春寒》古诗词鉴赏1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翻译

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

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

开。

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

裹着春雨而来。

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

能去接近。

注释

青帘:指酒旗。

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

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

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

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

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

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

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

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诗题“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调。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

诗人心境的流露。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

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

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

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

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

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春寒》古诗词鉴赏2

《春寒》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译文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

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独自在寒风冷雨中默默开放着。

《春寒》注释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

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春寒》赏析

《春寒》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作者南渡避难

于巴陵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二月里风雨凄凄,春寒料峭;后两句写园中的海棠却

冒雨盛开,无限生机,给作者以启迪和鼓舞。全诗借海棠以咏志,写来浑厚醇雅,

蕴藉含蓄,读来令人余味无尽。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

《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

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

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铺垫。“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联系到下文,

不但有风,而且有雨,春寒料峭中,日日风雨,凄冷无比。更何况诗人还流离失所、

漂泊无依。由己及物,想到满园即将吐蕊发芽的花木,禁不住有些担心。“怯园公”

此三字,道出了诗人心境:既怯花不发,又怯花发遭雨打。

尽管有些心情,但孤寂的诗人还是希望寻觅到些许的安慰。当他看到园中海棠

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祁词《锦缠道》

曰:“海棠经雨胭脂透。”海棠经雨打风吹,像湿透的胭脂一样,会有所残败。但诗

人眼中的海棠,却是那样的傲然不屈:“不惜”娇色、“独立”风雨。花木不会有什么

情感,有情的只是诗人,诗人“情眼观物”,便万物皆有情了。此时的海棠不再是海

棠,而是诗人的化身——风流,雅致,却还有孤傲的品格。

此诗作者开海棠喻己之风,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而陈简斋笔下的海棠

雅致孤高,不但风致,更具品格,正是他流亡时的写照。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

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联系到“靖康之难”后大多

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乡,这首诗也就获得了超越个人情怀的普遍品格。

《春寒》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初建未稳,尚在风雨飘摇之

势,金兵大有席卷江北之际。诗人被迫避乱于岳州,借住于郡守王接后园的君子亭,

自号“园公”。是年春二月,诗人看到园中独立于春寒细雨中的海棠,不由得感物起

兴,推人及花,写下了这首诗。

《春寒》古诗词鉴赏3

古诗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译文翻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

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注释解释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

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诗文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

《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

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

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

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但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

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

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

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

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

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

创作的诀窍。

本文发布于:2024-03-20 11:5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83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寒》古诗词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寒》古诗词鉴赏.pdf

标签:诗人   海棠   胭脂   独立   花木   景物   品格   酒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