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动漫故事)
佛造像方法
原文地址:佛造像方法作者:大河艺术love王诗文
自古以来造像的方法很多,制作材料亦多不胜数。最常见的可分
为锤鍱、铸造、雕刻、塑造、干漆夹纻、陶瓷烧制等各种工艺技术。
质地则可分为锤鍱像、铸像、雕像、塑像等八大类;另外还有刺绣佛
像、缂丝佛像等等以丝织品制作的佛像,统称为织绣像。缂丝佛像在
东晋时就已出现,经过隋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时己相当繁荣。
这些工艺技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也各有特色,了解个中奥妙之处,
才能更深入地鉴赏每尊佛像,以及分辨佛像的真伪。可以说任何工艺
美术技艺都可以用来表现佛教各种题材,艺匠们凭着精湛的手艺,运
用各式各样的材料,制造出不同种类的佛像作品,丰富了中国的佛像
艺术。
锤鍱像锤鍱像是以薄金属(铜、金、银)片覆于钢或铜模上,然
后以锤敲击而成的佛像。铜皮还要鎏金,所以也往往被称为金薄像、
金箔像、金鏄像。此种技法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公元3至4世纪,
中国西行求法的僧人从西域带回了锤鍱像,此种技法也很快得到应用。
最早记载中国制作锤鍱像是南朝时期,如《高僧传》卷五记载晋太和
六年(公元371年),琅岈(今江苏省)郡守王荟于会稽建嘉祥寺,
请道一居僧首,道一乃抽六物遗于寺,造锤鍱千像。计算起来此种技
艺传入中国的时期应更早。锤鍱像是用模具敲击而成,故很适合制作
连续排列的千佛图,看来僧史的记载是可靠的。
锤鍱佛像的实物遗存,可见于德国探险队于20世纪初,在新疆吐
鲁番高昌古城发现的数件佛坐像(现藏柏林国立印度美术馆),呈圆
薄片形,四周有孔,应是嵌于器物之上。当中一件一佛二菩萨像(直
径6.2厘米),佛陀着通肩大衣,衣纹隆起成圆棱状,大衣襟部呈U形,
与十六国时的造像样式接近,从样式分析时代当在公元6至7世纪左
右的北朝晚期到初唐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佛像都带有浓浓的西域
佛像风格。
汉风的锤鍱像最早实例有佛说法坐像(青铜镀金,正方形,边长
15.3厘米,现藏日本白鹤美术馆),释迦佛着袒右肩大衣,两侧为二
菩萨、二弟子,下方是二供养菩萨,上方有二飞天,与隋代的石雕和
铜佛像的艺术风格一致。此像是现存隋代最有代表性的锤鍱像。与这
件锤鍱像尺寸、构图,乃至细部都完全一致的另一件锤鍱像,现藏于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馆,可知这两件锤鍱像当年是同模所出。
要注意的是上述无论新疆发现的还是现藏日本的数件锤鍱像,四
周都带有小圆孔,据此可知,早期锤鍱像一般尺寸较小,多嵌镶于木
板上或佛龛上等处。
铸佛像在古代被认为是严肃、神秘、难度很大的工程,是暗有神
明护佑的。《北史》上记有鲜卑皇室遇有重大事情不能决断,例如册
立皇后、阴谋举事等关键时刻,即铸造佛像,当事人要亲自执炉勺(浇
铸时用的工具)铸造,按造像成功与否来决疑占卜,所谓「铸像以卜」。
铸造佛像用失蜡法,第一道的蜡型实际上即是完成品的效果图。例如
乾隆皇帝笃信西藏佛教,对佛像也很有见地,宫内造办处铸佛像,要
先呈上蜡型,乾隆帝亲自审阅,往往能具体地指出佛像例如发髻、冠
戴、飘带等处哪些该加减增添,以免与法度不合,修改定稿后方可铸
造佛像。
铸造佛像工序如下:
1. 作蜡型──传统「失蜡法」,即一次只能以蜡型浇铸一件。虽说
蜡型每次只能浇铸一件,似乎费时费力,但蜡型也不纯靠手捏,而是
有蜡制模具翻制出来的,蜡像除极小型外,均是中空的。
2. 包裹泥衣──蜡像底部预留蜡液出口,然后层层裹以泥浆,阴干。
蜡像的中空部分也要有填充物。
3. 浇铸──以铜液浇铸,溶蜡于留出口流出,蜡像的空间被溶铜充
满,冷却后打碎泥壳,清除铜像内部的填充物,铜像基本成型。小型
像一次可浇铸完成,大型像头部、躯干、手臂、台座等分别浇铸,最
后拼合而成。
4.鎏金──将纯金碾成薄片,剪成金丝条状与碎玻璃按比例混合,
在石碾中碾成粉末状,溶于水银内。用小棍儿一点点地涂抹于铜像上,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4:1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7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佛造像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佛造像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