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

更新时间:2024-12-23 09:21:5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为你喝彩作文)

.

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

张俊谊

陕北文化是地域文化,陕北文化的中心即在榆林的绥德、米脂、清涧、子洲等地。曹

颖僧先生也如是说:“今者自清涧以上绥米各县,地居陕北腹里,风俗礼教,尚存当日之旧

习,堪称文化的中坚。”(《延绥揽胜》)榆林的地域文化有三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即九

曲黄河,万里长城,万里长征第一站。九曲黄河,榆林位于黄河中游,黄河从其东境流过,

她的文化底色应该是黄河文化,也就是黄土文化。万里长城,榆林有秦代长城遗址、隋代

长城遗址、明代长城遗址,也就是说榆林自古为边防要塞。万里长征第一站,毛泽东率领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一站即在榆林的定边南部。李子洲等革命先辈在榆林中学和绥德师

范传播革命火种,陕北最早的共产党支部即在榆林成立,1927年10月,发生了著名的清

涧起义,打响了西北第一枪,1928年4月,在子洲南丰寨召开了陕北第一次党代会,使

陕北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榆林大部分地方属陕甘宁边区,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主要在榆

林。榆林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红军长征的落脚地,八路军抗战的根据地,全国解放的转

折地。因此,榆林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榆林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天下之势在九边,而秦有其三;三边之甲劲天下,而榆林居其首。”(《延绥镇志序》)

榆林位居陕西之北,榆林乃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且位居首要,天下驰名。榆林文化有边

塞特色。

从历史上讲,榆林就是边关重镇。这里是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前沿。金戈铁马,强

弓劲弩,在这里各民族上演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剧目。商代,这里是鬼方部落居住之地,鬼

方非常强悍,《易经》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代,这里居住着严允,严允和周王

朝常有战事,《诗经》有多篇描述,其中有“不遑寝息,严允之故。”春秋时是狄人居住之

.

.

地,狄人也是游牧部落,非常强悍。战国、秦汉为匈奴族驰骋往来的地盘,蒙恬镇守上郡,

李广镇守上郡,都是为的抵御匈奴。

三国时期,这里干脆被匈奴占据,南北朝时,北方“五胡乱华”, 少数民族在榆林等

地十分活跃,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在今榆林地盘建立了大夏国,后修建国都统万城,显

赫一时。隋末,突厥族梁师都称帝与夏州。榆林也是安置少数民族的地方。汉代,曾把龟

兹国的余部安置在榆林,唐代,曾安置了吐谷浑和党项族,唐末,党项族在榆林发展壮大,

和朝廷分庭抗礼,到宋代,建立西夏,成了北宋的心腹之患,杨家将戍守麟州、永乐大战

等都是著名的历史事件,所以,范仲淹有《麟州秋词》。明代榆林为延绥镇治所,成了九边

重镇之一,抗击鞑靼入侵,皆是人人熟知的历史。昭君和番、文姬归汉、苏武回国都经过

的是榆林,就连抗日战争中,成吉思汗灵榇迁移也走的是榆林。古诗中有多少边塞诗说的

是榆林。 “誓扫匈奴不顾身,三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即

是其中之一。榆林的长城历代都有,说明榆林的重要战略地位。清代,榆林仍是被朝廷看

重之地。民国年间,设立陕北道,后来井岳秀为陕北镇守使,也驻地榆林,二十二军驻扎

榆林,可见榆林的重要。同为边塞,榆林为塞上,延安为塞下。

榆林是边塞重镇,是多民族活动的地方,也是封建王朝发配罪犯的地方,不少文官武

将被发配此地。因此,此地是“胡搅汉,汉搅胡”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里的居民的骨子

里流淌着多民族的血液。

从地域上讲,榆林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结合处,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接

处,在这里有多种文化的集合,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及其他文化的统一,农耕文化是主

导文化,游牧文化有很大比重。地近沙漠,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和连年的战争,又造成

了榆林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榆林文化也是一种边缘文化。

.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06:0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7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pdf

标签:榆林   文化   陕北   革命   民族   黄河   匈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